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元宵節歷史悠久,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大家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青年男女外出觀燈並趁機結識、相會,所以也有“中國情人節”的別稱。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也有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相傳,上元節為天官大帝(民間相傳即為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

元宵節由來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乙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也有說法是,漢明帝篤信佛法,聽從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佛祖。東漢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隋朝初年,元宵節完全形成。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一片盛大繁榮的景象。

元宵節具體發展狀況和習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有些習俗見於多個地區。元宵節延續了初期燈與火的相關的習俗。

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謂之燈節,惟十五日謂之正燈節耳。每至燈節,內廷筵宴,放煙火,市肆張燈。

吃湯圓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面等。

煙火表演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西南地區有燃篝火的習俗。在中國南方語言如閩南語、客家話、馬祖話(福州話)、圍頭話(粵語)中“燈”和“丁”諧音,元宵點燈意寓添丁,故客家人、福建、潮汕、臺灣、廣東和香港地區人認為元宵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掛燈籠。俗稱“開燈”。也有些地方是小孩提燈籠、玩煙花等。除了紙紮燈籠外,有些地區還會用蘿蔔製成蘿蔔燈。

元宵賞燈的節俗在唐代,規模已經非常盛大了。而且燈節非一夜,只是正月十五為正燈,唐代的燈會持續三天,十四至十六;宋代五天;明代從初八至十七,長達十天;清代從十三至十七,也是五天。 元宵節或許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白晝為市,百戲雜耍,舞龍舞獅,鑼鼓喧天。夜間燈會,張燈猜謎,煙花照天……俗謂“鬧元宵”

元宵節煙火表演是最重要活動之一。不過最近幾年因為煙花爆竹的管制條例,很多地方已經明令禁止這些活動了,更多是通過燈光,和表演來代替。

走橋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元宵走橋的習俗見於各地,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祈求健康。廣東佛山將之形容為“行通濟,無贔屓”。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不會犯愁。

元宵前後,賞燈夜飲,金吾夢池。民間擊太平鼓,走百索,婦女結伴遊行過津橋,曰:“走百病”。 ——《大興縣誌》

猜燈謎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玩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項目。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賞花燈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獅子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古人將舞獅子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吟詩賞月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元宵節,是一年一度的狂歡,在這個狂歡的日子裡,詩人們看著這般熱鬧的光景,總是會提筆而書,記下這精彩而美麗的時刻。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楊廣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十五夜觀燈》

唐·王諲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

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

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唐·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京都元夕》

金·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宵節原來這樣過,還是古人比較會玩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關於元宵的有趣好玩的故事和習俗呢?不妨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歡迎在下方留言哦。

最後海面子祝大家元宵節快樂,諸事順意、恭喜發財!

海面子提醒您:

過節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行為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