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北京有句諺語:“京東通州有三寶:燒鯰魚、醬豆腐、糖火燒。”分別指的是:小樓飯館的燒鯰魚、萬通醬園的醬豆腐,以及大順齋的糖火燒

京東通州,就是現在的北京市通州區,以京杭大運河而聞名,古代素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之說,而今天的江蘇省南通市,就是南通州所指之地。

在通州,不僅可以觀賞大運河最北端的壯闊,更能品嚐老字號“大順齋”糖火燒的甜美滋味。

大順齋的歷史

大順齋創建於明崇禎末年,位於通州城內安家大院。來自南京的回民小販劉大順,帶著全家在當時市井繁華的通州鎮落腳謀生。

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後因生意興旺,便在街上開了個幾間門面的鋪子,老婆掌櫃,他和兒子製作,取名“大順齋”,一來表示這家店是劉家字號,二求買賣順利。

至清朝乾隆年間,生意更旺,遂在毗鄰鬧市的回民衚衕買下五間門面,兩間為店,三間當作坊,經營糖火燒及南味糕點,成了一家“前店後場”的店鋪。大順齋還請京城書法家吳春鴻題寫了“大順齋南果鋪”的字號,鏤刻在門楣的青磚上。

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戰亂之下的大順齋日漸蕭條。民國元年,通州駐軍薑桂題部譁變,致大順齋被焚燬,雖於當年重建,卻已大傷元氣。到解放前夕,大順齋已經難以維持。

1955年,大順齋進行了公私合營,1980年恢復老字號,1988年3月大順齋糕點廠被授予“北京市優秀食品老字號”的榮譽稱號 ,大順齋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大順齋糖火燒製作方法

與一般火燒以麵粉為主不同,大順齋的糖火燒,麵粉只佔25%;芝麻醬、紅糖、桂花、香油攪拌後,統稱“調和”,約佔75%。

把和好的面揪擠弄薄,抹上“調和”,抻長卷起,用壓板壓成扁圓形,打上戳記,放在餅鐺裡用文火烙,使兩面略帶焦黃色,再入爐烘烤。

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成熟出爐的糖火燒,外形扁圓,呈深棕色,散發著濃郁的麻醬、紅糖、桂花香氣。吃在嘴裡酥綿鬆軟,又甜又香,營養豐富。

大順齋糖火燒軼事

相傳1920年代,北京回民阿訇張遷去聖地麥加朝覲,當時烈日炎炎,多數教徒所帶乾糧變質,飽嘗飢謹之苦,唯有張遷帶的大順齋糖火燒安然無恙,滋潤如初,隨行者羨慕不已。之後,北京伊斯蘭教徒去麥加朝覲,都要帶大順齋的糖火燒作為旅途乾糧,致使大順齋的糖火燒揚名海外。

百年老店大順齋:京東通州三寶之一,招牌糖火燒遠近聞名

1960年,印度總理尼赫魯來華訪問,點名要吃大順齋的糖火燒,次日還派人取走10餘斤。

1980年,3位美籍華人教授到通州參觀沼氣時,也向陪同人員提出要買點大順齋的糖火燒。當他們拿到大順齋的糖火燒時高興地說:“我們要把它帶回美國去,讓大家品嚐故鄉的風味。”

1983年,一位香港同胞買了大順齋的糖火燒,臨上飛機前給上家寫了一封感謝信:“我此行一大收穫,就是帶上了大順齋的糖火燒這份珍貴的特味食品,謝謝你們!”

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大順齋被指定為大會用糕點生產廠家。該廠生產的糖火燒、薩其馬、棗泥壽桃、五字餅等10餘個品種,定為亞運村專供食品,每天專車送貨,頗手體育健兒和亞洲穆斯林賓客的青睞。

今天,很多遊客來北京,會去牛街逛逛,大順齋在那也有分店,但要論口味正宗,還是通州的大順齋老店更勝一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