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是怎樣的?

韓澤秀


華人在馬來西亞什麼地位呢?馬華總會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稱是政策原因導致了馬來西亞華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

華人就是“二等公民”,馬來西亞奉行土著扶持政策,在很多領域都給予馬來人特別優惠,例如:買股票,凡有新股票上市須保留三成股票給他們。買房子他們可以得到0.7%的房價折扣。國內大學名額保留五成五或更多給他們,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公務員職位優先錄取他們馬來學生從小學開始每個月政府給他們零用錢直到高中畢業。特別設立一所土著大學,專門接收土著而已。

在東南亞,排華最厲害的就印尼和馬來西亞。“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依據印尼官方調查機構“聯合實情調查團”的調查報告顯示,當時印尼華人共有1250人死亡,24人受傷,85名婦女遭到強姦、輪姦和性騷擾。但這一數字受到了廣泛質疑,依據一些人權組織的估計,遭到強姦的華裔婦女應在千人以上。

馬來西亞也有個排華流血事件,這就是1969年5月13日的“513事件”。騷亂期間,有196人喪失生命,180人遭槍傷,259人被各種武器打傷。在暴亂過程中,有6000人無家可歸,至少有211輛車被毀壞或損壞,而753所建築物被大火燒燬或損壞。“513暴動”事件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遏止當時華人持續上升的政治勢力與社會影響,華人成了犧牲品。

馬來西亞屬於多民族國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都是同時抵達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原住民並不是馬來人,其實馬來人是從印度尼西亞進入馬來西亞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開始,他們就開始自稱為土著,導致很多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就是指馬來人的現象。

在英國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根本沒有馬來人這個民族。古代的馬來西亞一直是多國並立,在很長時間內都,這個地方都沒有民族觀念。馬來人上層社會基本都是阿拉伯人後裔,原來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影響下,馬來西亞才皈依伊斯蘭教。

馬來西亞在獨立之時,華人人口超過50%,對馬來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此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將華人聚集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從而減少華人比例,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只好被迫宣佈獨立。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經濟地位很突出的,華人擁有馬國70%的中小企業,涉及製造業、金融、建築業和服務業等行業,囊括國計民生。高居經濟金字塔的上層。馬來西亞只有10%的公民納稅,而華人佔了其中的80%至90%。

馬來西亞是除了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以外唯一擁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專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

馬來西亞華僑,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國抗日勝利的重要後盾。據統計,抗日期間,華僑累計捐款達13億元,佔中國軍費的1/3,其中南洋華僑捐獻比重最大。

但是海外華人有個致命的短板,擅長經濟不擅長政治,在馬來西亞華人本來是可以和馬來人分庭抗禮的,結果卻變成了被統治的,變成了“二等公民”。馬來人統治國家,執行“馬來至上的原則”,在各個方面都偏袒馬來人,並限制華人政治權力,在公務員任聘、教育機會、商業執照上,馬來人享受優惠待遇。國家在語言、教育和就業方面對馬來人有特權,所以當年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就一氣之下,把資金全都投去了印尼和澳大利亞,全家也搬去香港。

現在馬來西亞3170萬總人口中,華人就有664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其中客家人超過165萬。華人是馬來西亞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用前總理馬哈蒂爾的話來說:“任何一個政黨得到華裔的支持,它將贏得選舉。”

華人必須要改變只知道埋頭賺錢不知道關心政治的缺點,團結一致敢於鬥爭,才能改變自己的“二等公民”的地位,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別人手裡,印尼就是最好的證明,你再有錢,一場暴亂都化為烏有。


非常道畢延河


已經有一份回答,對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作了詳盡的說明。這裡我根據自己在馬來西亞的實際體驗,以及對幾位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的瞭解,做一些敘說。

我曾在馬來西亞、主要是吉隆坡待過十幾天。本來是一次由日本某機構出資的公務訪問,訪問了馬來亞大學以及馬來西亞留日學生會等機構,後來由於丟失了護照和錢包,被一位好心的華人朋友收留,在他家裡居住了一個多星期,因此對當地的華人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在馬來西亞的華人自然都是移民,早年來自閩南、潮汕和粵廣地區,也有相當的客家人,除了在家裡和親友圈內還會說老家的話語之外,一般華人之間的交往,主要說普通話(華語)。華人目前大約佔馬來西亞人口的30%左右,這當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比率。據我所知,當地的華人雖然基本上都加入了馬來西亞的國籍,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加入主流社會之外,在當地可謂自成一個社會,城市裡有很明顯的華人社區,有華人華語學校,一般的華人小孩都送到華人學校接受教育,大部分華人學校的學歷現在基本上也被政府所認可。所學習的語言,有華語、英語和馬來語,因此,一般新一代的華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這三種語言,只是水準高低不同而已。如果要進入主流社會,一般會直接進以馬來語為主的學校,畢業以後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公務員系統,但這很少。大家知道,馬來西亞的主流社會對華人還是比較排斥的。我後來寄住的那位華人,就曾在馬來西亞政府下面的機構長期供職,會講很好的馬來語,華人的意識相對也淡一些,中等階級,有自己的獨棟住房和汽車。小孩的華語水平,好像不算太高(但也可以交流)。其他我認識的幾位華人,都曾在日本留學,對自己的下一代,都提供非常好的華語教育,他自己在一家日資企業裡擔任高管,一個小孩去了澳洲留學,一個小孩送來中國留學,他自己是一家皇傢俱樂部的會員,曾帶我到裡面去吃過飯,他會講一般的馬來語。另一位華人朋友,在當地最大的一家華人日報當編輯,子女也都接受華語教育,當然英文也都不錯。他們告訴我,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還是有很多壓制政策,對華人所開的企業,規定必須僱傭相當比例的馬來人,否則就不予批准。

我在那邊感到,華人與馬來人基本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彼此也極少通婚。因為馬來人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有很嚴格的宗教規矩,每日五次禱告,不能飲酒,不吃豬肉,這對華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吉隆坡有專門的華人街區(是自然形成的),那裡幾乎與國內無疑,商店和食物,完全是中國色彩,可以吃豬肉、喝酒,也有各種華人的娛樂活動。但馬來人的街區就充滿著很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我在馬來亞大學訪問時,接待我們的都是馬來人,交流用英語,招待我們吃午飯時,只有雞肉等食物以及白水。馬來亞大學中很少華人,當地的華人朋友告訴我,馬來亞大學是國立大學,學生在學費等方面有很多優惠,一般華人孩子進不去。不過儘管如此,由於華人的努力和勤奮,很多經濟領域華人還是佔了主導的地位。

不過,隨著這個中國地位的提升,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一般馬來西亞當局不敢公然排斥華人了。我的感覺是,好像當地的華人社會,差不多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區,與馬來人的交往很少,彼此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覺,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然,馬來西亞原本是馬來人的國家,華人只是移民而已。


復旦大學徐靜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比當地人富有,但地位比較低,是二等公民。

根據統計,目前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幾。

然而,華人承擔了絕大部分馬來西亞的稅收,然而馬來人卻不領情。

薩沙去馬來西亞的時候,從吉隆坡機場回國時,前面和中國老太太因年齡大了,過安檢動作慢了一些。

傍邊坐在那邊的一個黑黝黝的馬來西亞女孩(機場工作人員),就看著她連連搖頭,滿臉鄙視的表情,還和傍邊一個馬來人說話。

薩沙去過幾十個國家,什麼場面都見過,但這樣公開針對中國人鄙視的,還真沒見到過。

當時我一直盯著這個女的看,到她反應過來,也盯著我看了幾眼。

在50年代,馬來西亞的華人還有大概百分之四十,現在是百分之二十三,有很多華人已經離開了。

為什麼會這樣?主要馬來西亞政治上的歧視很多。

比如教育上,馬來人的成績比較差,華人孩子成績比較好。

為了避免華人大量接受高等教育,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按照人口比例錄取。

這樣一來,即便華人孩子分數比馬來人高的多,也無法進入大學學習。

尤其是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藥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大多是馬來人壟斷的,華人很難學習這些東西。

因此,一些華人孩子被迫選擇去國外留學,隨後就定居在比如澳大利亞這些國家。

由此,馬來西亞華人越來越少,也許這就是馬來人的目的。

除了教育以外,很多政策也是歧視性得。

一個華人這麼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面對華人,尤其是華人精英大量離開馬來西亞,馬來人中的有識之士也憂心忡忡。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薩沙


剛從馬來西亞自由行回來,去了蘭卡威,檳城,吉隆坡,感受較深。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比較形象的就是如同在上海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有經商的能力,但沒有從政的資本,像在檳城喬治市看到眾多華人,遍地中文,疑是到了汕頭,潮州的城鎮,破舊,零亂,在周氏橋,李氏橋那裡,遍佈那種昏暗的,陳舊的老屋,沒有空調,只有吊扇,老人坐在屋裡發呆,有的在門口擺個攤子賣賣冰水,涼茶,冰淇淋,或者是批來的小商品,紀念品,周氏橋,李氏橋原來是小碼頭,房子就是那種在岸邊打樁之後建起的木屋,環境很差,退潮之後,充滿泥腥味,魚腥味,就是不明白,大熱天的就那麼個吊扇,為什麼不裝空調;到了吉隆坡,反差更大,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其規模,環境,氛圍,人氣都比上海還要好,而在其周圍又遍佈破舊的住屋,破爛不堪,華人,印度人就住在這裡,但實言,儘管破爛不堪,但不髒,見不到什麼垃圾。街道旁餐廳,飲料店比比皆是,當地人坐在那裡享受自己的生活。總之覺得馬來西亞也是一個貧富差距大,華人沒有地位,但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


李培福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占人口總數的22%左右,被“馬來人至上”種族歧視,成為二等公民。

^馬來西亞華人歌手梁靜茹

大量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移民新加坡等國。

1,馬來西亞華人分峇峇孃惹和新客

在鴉片戰爭之前,移民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多與當地馬來人通婚,兒子被稱為峇峇,女兒被稱為娘惹。

1402年,來自蘇門答臘島的一個馬來王子,在馬來西亞建立馬六甲王國。

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就有大量的華人定居馬來西亞,他們的後代被稱為峇峇孃惹。

現在他們不會說漢語,說一種混雜了漢語南方方言和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

峇峇孃惹原來被馬來西亞政府視為土著,後來被定為馬來西亞華人的一部分。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放口岸。英國人從中國南方的福建、廣東一帶招募苦力,到馬來西亞一帶開發錫礦山和甘蔗園、橡膠園。

大量華人開始移民馬來西亞,逐漸超過了峇峇孃惹的人口。

這些華人被稱為新客。

華人的新移民主要經營礦山、蔗糖、橡膠和貿易,經濟收益高,與當地主要經營稻田的馬來人形成對比。

最後馬來西亞華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經濟,但馬來人控制了馬來西亞的政府公務員和政治。

馬來西亞從英國殖民地獨立時,華人佔了近40%人口。

為了防止華人控制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人將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排擠出去。

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衝突。

二戰中,馬來西亞被日軍佔領。

看到中國被日本侵略,馬來西亞華人非常憤慨。在馬來西亞淪陷後,馬來西亞華人組織了強大的游擊隊。

日本人分而治之,大力拉攏馬來人,以馬來人的偽軍和警察來對付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

日本人在馬來西亞發動“贖罪”行動,在馬來人的幫助,將數以萬計的馬來西亞華人抓捕並屠殺。

戰後,以馬來西亞華人游擊隊為基礎建立了馬共。

馬共受到殘酷鎮壓,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噤若寒蟬,在政治上不敢發出聲音。

3,馬來西亞歧視華人政策。

馬來西亞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在招聘公務員和政府僱傭人員時,優先僱傭馬來人。

定馬來語為官方語言,大學使用馬來語和英語教學。

在教育上歧視華人,給華人建立的華語學校處處設立障礙,國立大學限制華人的入學比例。

馬來政府在文化上歧視華人。

大量的馬來西亞華人選擇到新加坡、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讀書,並移民國外。

馬來西亞華人演員楊紫瓊

4,馬來西亞華人用腳投票。

馬來西亞華人的大量移民和較低的生育率,導致在幾十年的時間,從馬來西亞人口的40%左右下降到22%。

在2006至2016年,放棄馬來西亞國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華人。

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並稱為華社三大支柱,艱難地維持著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

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老闆郭鶴年,已經將主要資產轉移到香港等地,全家也定居在香港,只有國籍還是馬來西亞。


沂藍書院趙月光




馬來西亞華人是不同時期從中國過去的。早期稱的“南洋伯”就是早期去那裡討生活,以割橡膠為生。那裡也有像檳城這些聚集馬來西亞華僑的“中國城”。馬來西亞的華人非常吃苦耐勞,善於理財。為數不多的馬來西亞華人可以說曾經在一段時期壟斷了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這遭到了馬來西亞在地人(土著)的嫉恨。導致了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東南亞掀起第一次排華浪潮時期,馬來西亞華人也遭受了排斥和限制。在八十年代發生的馬來西亞排華擾亂,華人又再次遭殃。我認識一位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華僑葉太太是這樣告訴我的:他弟弟是在地方中學做老師。算是很難獲得的職業了。他之所以可以做這個職業是因為他要比本地人要優秀很多才可以。讀書考大學,他要比本地人的成績要好很多才能上大學。因為當地的法律和政府相關政策都有規定在就業和上大學要優先照顧本地人,華人無形中是被歧視,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馬來西亞政府也不否認它們對馬來西亞本地人的特權照顧。記得曾經在馬來西亞做了二十年總理的的馬哈蒂爾,也就是今天以92歲高齡帶領馬來西亞反對黨獲得大選勝利的人,曾在公眾場合“譴責”馬來西亞本土人只會伸手向政府要錢,被政府寵壞了。他質問他的國民(土著)“為什麼不學習華人那樣勤勞工作,努力創業做生意?”。也就是說他不否認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很多對華人不公平的政策。這些政策法規讓華人受到了邊緣化。華人在馬來西亞猶如二等公民。雖然這些年來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然而,還是不能跟本地人比!


顏二哥有言23


馬來西亞一直奉行“馬來人至上”政策,長期在經濟和政治上打壓本國華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該國最大的兩個族群就是馬來人和華人。其實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根本沒有馬來人這個民族。古代的馬來西亞一直是多國並立,在很長時間內都,這個地方都沒有民族觀念。

到公元16世紀,荷蘭人和英國人相繼到達馬來群島,民族這個概念才逐漸被當地人所接受。而在此之前,這裡的土著只知道自己是哪個部落的。(馬來人上層社會基本都是阿拉伯人後裔,現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影響下,馬來西亞才皈依伊斯蘭教)

從唐朝開始,馬來西亞就有中國移民的記錄,到了明末這裡的華人已經非常多了。面對西方殖民者,華人大多采取合作的態度,而英荷兩國對華人的政策,起初也是比較扶植的。

由於當地土著文明程度非常落後,英荷兩國就從中國引進了大量華人,但隨著華人人口的增多,英荷兩國開始擔心無法控制華人,對華人的態度漸漸發生轉變。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就是“紅溪慘案”。

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因擔心華人威脅自己統治,便在印尼雅加達大肆屠殺華人。由於事發地附近有一條叫“紅溪”的河流,因此被稱之為“紅溪慘案”。

紅溪慘案的發生折射出當時華人境遇的淒涼,而更悲劇的是,當時的清政府在獲知此消息後,竟然以“土生之漢種,此皆自棄化外之人”為由,拒絕對此事進行干涉,僅僅是終止了與荷蘭之間的貿易而已。由於沒有祖國保護,當地華人也無力與武器先進的殖民者抗衡,只得處事小心謹慎,儘量討好殖民者。

到了近代,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相繼獲得獨立,馬來西亞在獨立之時,華人人口超過50%,對馬來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此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將華人聚集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從而減少華人比例,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只好被迫宣佈獨立。

今天的所有新加坡人都知道,當初李光耀是含淚宣佈獨立的,我真不知道李先生為啥哭?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大馬來西亞夢想破滅了吧!

不過即便開除了新加坡,華人人口依舊佔到了當時馬來西亞總人口的約40%,並且由於華人吃苦耐勞,當地的經濟也主要是由華人控制。(馬拉西亞有許多華人,著名影視演員楊紫瓊就是一名大馬華人)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爆發了“五一三事件”。這個事件原本是巫統內部鬥爭,但卻被馬來政府轉嫁到華人頭上,引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衝突。

事後,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馬來人至上”政策,在各個方面都偏袒馬來人,並限制華人政治權力。

在對華人政策上,馬來西亞政府其實與印尼無異,都是採取對華人打壓的態度。但是大馬華人的人口比例非常高,就算到了今天,華人人口比例也在20%以上,這使得馬來西亞政府始終不敢對華人太過分。(在許多華人聚集區,路牌都是有漢字表示的)

但是,由於華人新生兒的出生率遠遠低於馬來人,導致華人人口比例不斷萎縮,甚至即將跌破20%這個門檻了。而相比之下,馬來人佔比已經超過了60%,對華人的優勢越來越大。

目前,在華人的不斷爭取下,雖然馬來西亞政府開始給予華人更多的權力,但始終不能改變華人二等公民的處境,華人只能在政府中擔任一些無關大局的職務,因此普通華人民眾則對這個國家深深地感到失望。

由於長期得不到公正對待,大量華人精英不斷地離開馬來西亞,前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定居。(馬來西亞華人財長林冠英,他曾因為用中文回答記者問題而遭到馬來西亞國內媒體狂噴)


千佛山車神


東南亞是全世界海外華人分佈最密集的地方,而馬來西亞也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占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眾多,佔據著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2%左右,僅次於馬來人。

一直以來,華人都是馬來西亞經濟領域的精英,對於馬來西亞經濟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與奉行各族共榮的新加坡相反,在奉行“馬來人至上”的馬來西亞,華人處境尷尬。大馬華人雖然富有、受教育程度也高,卻處處受到不公對待,地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從唐宋時期開始,就有中原民眾移居馬來西亞的記錄,明朝中後期,馬來西亞的華人已經相當多。隨著西方殖民者到來,當地華人也採取配合態度,並且因為當地土著文明落後,荷蘭、英國等殖民者引入了大量華人進行經濟開發,華人也成為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眾多地區經濟發展起來的中堅力量。

然而,由於華人人口越來越多,而且實力也越來越強,英國等殖民者害怕不好控制,所以開始扶持落後的土著,處處針對與打壓華人。更悲哀的是,清朝以東南亞華人“土生之漢種,此皆自棄化外之人”為由,不聞不問。當地華人無依無靠,只能處處小心謹慎處事,逐漸變成了自掃門前雪,越發忍氣吞聲的群體。


脫離英國之初,整個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超過40%,馬來人思來想去,最終將華人聚居的新加坡踢了出去。即便如此,當時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仍舊接近30%。華人吃苦耐勞且重視教育,逐漸成為了馬來西亞經濟發展領域最傑出的族群,而突出的貢獻並沒有給大馬華人帶來相應的尊重,反而是各種不公。

上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開始奉行“馬來人至上”,在各個領域打壓華人。與印尼相比,大馬華人的境遇其實也好不到哪去,只不過大馬華人比例很高,而且經濟實力很強,沒有印尼華人那麼悲催。直到今天,中文依舊被排除在馬來西亞公立教育必修課程之外,華文教育不僅費用高昂,華文學校學歷還不被承認。


由於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華人選擇離開,前往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同時,富庶的華人群體,生育率遠低於信奉伊斯蘭的馬來人土著,所以人口相對不斷減少。如今,馬來西亞超過3000萬人口中,華人的比例已經下降到22%左右,早已無法與馬來人相比。

在東南亞,華人在新加坡、泰國與菲律賓的地位都相對較高,當地華人與各族群相處融洽,然而在馬來西亞,這個各個領域都不乏華人精英,華人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國度裡,華人地位卻相當不對等。大馬華人,就像大城市裡的外來人口,即便貢獻再多,依舊處處遭限忍受不公,再努力也很難被接受。

因為華人的一再爭取,大馬華人雖說如今獲得了越來越多權益,可始終無法改變華人相比馬來人低人一等的處境。大量馬來西亞華人精英離開,就是最好的證明。


澹奕


我知道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很討厭別人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你如果叫他們馬來西亞人,他們絕對會更正你,我是馬來西亞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有很強的經濟實力,馬來西亞10大富豪,有九個都是華人!雖然有經濟實力,但是在政治方面確實一踏糊塗!

再早些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已然被華人所掌控,但是華人不夠團結,不想參與到政治裡邊,從而導致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使得馬來西亞土著掌握了大量的權力,



而在掌權之後,帶給華人的不是安定和和平,華人處處遭到打壓,排華現象很嚴重!

也就是最近幾年,由於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華人的地位略有上升,但是還是沒有那麼滿意!


打工新加坡


打個可能不那麼恰當的比方: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相當於“二等公民”,和沒有北京戶口但工作和生活都在北京的人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馬華總會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前兩天批評馬來西亞政府的政策,稱是政策原因導致了馬來西亞華人自認為是“二等公民”。

涵叔去過東南亞很多國家,像泰國和菲律賓,屬於華人和當地人融合得比較好的。這種比較好的標準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政策上的無差別待遇;一個是華人社群同本地原住民和其他社群的關係比較融洽,沒有太大的隔閡。相對差一點的就是政策上基本能做到無差別待遇, 但社群間的隔閡和層見比較深,比如緬甸、越南等等。

印尼和馬來西亞則是華人和當地其他社群關係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隔閡的兩個國家。首先是兩國都發生比較嚴重的排華事件,很多人都知道印尼有過規模很大、後果慘重的排華事件,但知道馬來西亞也有排華事件的人並不多。當然,馬來西亞排華事件的慘重程度和印尼確實要輕一些,但傷亡數百人的“五·一三”排華事件,也是相當慘痛的。

後來雖然由於政府的強力干預以及外部壓力的加大,這種惡性的事件沒有再發生,但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總體是處在起伏但緩慢下滑的狀態。馬來西亞的華人所貢獻的稅收佔國家全部的八九成,可優越的經濟地位沒能相應地帶來公民地位的平等,反而被作為將“土著與非土著”進行“一分為二”政策的主要原因。至今,華文依然被排除在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之外,華文學校也不能進入公里學校系統,要想學華文學費高昂不說,學歷還被國家認可。

這十多年來,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中的比例下滑得很厲害,從最高峰時的四成左右下降到只佔兩成左右,很多華人選擇了離開馬來西亞。

要說明一點的是,涵叔在東南亞很多國家瞭解到的情況是,雖然總體上在一些國家和地方,華人和當地社群的關係有比較大的隔閡,但日常個體打交道時,這種隔閡並不明顯,在基層,很多華人個體和當地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包括涵叔在去緬甸、越南時,也總會找機會去特別當地的華人社區走走,遇到其他社群的人,他們不僅對涵叔熱情,和陪同涵叔的當地華人也都很熟絡,有著不錯的交情。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在春節期間來到馬來西亞第二大的華人新村雪蘭莪州班達馬蘭,與當地華人華僑一起賀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