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種植技術

何首烏是一種蓼科、宿根、多年生的纏繞草本爬藤植物,何首烏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忌澇積水。在我國分佈範圍廣,適應性強,何首烏的藤蔓為綠紫色的纏繞莖,葉是互生的卵狀心形,開有綠白色的繁密小花,果實為黑色的三稜形。一般是8-10月開花,11月結果。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人工栽培,適宜土壤為肥沃的砂質土壤為好。

何首烏種植技術

一、繁殖方法

何首烏繁殖方法較多,有種子、壓條、扦插和根莖繁殖,我們這一般用扦插繁殖。

1、種子繁殖。播種期4月上旬。播前作好苗床,按行距20釐米開溝條播,溝深3-5釐米,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薄覆細土,以蓋沒種子為度,略加填壓,蓋上柴草一層,再淋透水。播後保持土壤溼潤,10-20天出苗。待出苗後,2-3天澆水—次。這時要及時撤除蓋草,在保持畦土溼潤的同時要注意拔除雜草。苗高10-13釐米即可定植。每畝用種量1-1.5公斤。

2、扦插繁殖:何首烏主要以扦插繁殖為主,每年春季3-4月種植,把生長2年的枝條,截成30公分長,按枝條頭朝上插進壠裡,然後用土把條全部封完,種植何首烏以扶壟為主,壠距60公分。種植後溫度若達到15度,15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3、根莖繁殖。每年8-9月或2-3月採挖何首烏塊根,收穫時,選帶根莖的小塊根種植,或將大塊根分切幾塊,栽種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播種後必須澆定根水1次,出苗後則正常管理。以上繁殖方法,均按行距40釐米、株距33釐米定植,每穴栽苗1-2株。

何首烏種植技術

二、適宜種植區域

1、何首烏喜愛生長在山坡林下、山谷灌叢、溝邊石隙中,適合種植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華中、華南、四川、雲南及貴州等地區。

2、何首烏的塊根可入藥,而且具有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祛風解毒的功效。

何首烏種植技術

二、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種子繁殖幼苗的應及時間苗除草,,在苗高10釐米左右時,間除過密或弱苗,幼苗長至15釐米左右時,要按照株距25-30釐米左右去弱留強定苗。育苗期要保持土壤溼潤,但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扦插繁殖的要適當遮蔭,壓條繁殖的在生根後要及時與母體分離,抓緊移栽。

2、移栽後管理。苗高33釐米時,設立支架,或行間套種高稈作物,如高梁、玉米等,以供纏繞生長。若枝葉過於茂密,應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危害。根據生長情況,每年可追肥3-4次,5-6月開花前每畝施人畜糞1500-2000公斤或餅肥20-25公斤。開花後追施2%的食鹽水和石灰水,有助於提高產量。不作留種用的植株,於5-6月間摘除花蕾,使營養集中於地下部分,促進塊根生長膨大,有利於提高產量。10-11月每畝施磷肥15-25公斤、鉀肥10-12.5公斤(或草木灰75公斤),以促進塊根膨大。

何首烏種植技術

三、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和根腐病。褐斑病初發期葉片發生黃白色的病斑,後期變褐色,中心部分有時穿孔。病斑多時整片葉變褐枯死。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2、發病後立即剪去病葉,噴灑64%代森鋅500倍液,或用波爾多液噴霧。發生根腐病要及時開溝排水,並用50%託布津或多菌靈噴灑,主要害蟲有蚜蟲、鑽心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防治;地老虎和蠐螬可用75%辛硫磷製成毒餌誘殺或用毒土殺滅;金龜子,為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以成蟲危害葉片,輕者葉片被咬食成花葉,重者葉片被食光。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利用其假死性,在入夜後搖動被害植株,使其脫落,收集殺滅。

何首烏種植技術

何首烏種植技術

四、收穫和加工

種子繁殖的,約需2-3年採收。插枝、壓條和分塊繁殖法,定植2年就可以收穫。一般在秋末至春初,將塊根挖出,剪去莖蔓,洗淨泥土,切厚片曬乾或烘乾,用石磨壓碎或用機械粉碎即可入藥。剪割下的莖葉除去細枝和殘葉,切成長約70釐米的小段曬乾後捆成小把,即為中藥“夜交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