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特色养殖+安居工程 耒阳脱贫稳步推进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梁昕 记者程聪报道 山青水碧,秋色正浓。塘中鱼鸭肥硕,林中瓜果飘香,养殖场旺销,贫困户喜拿分红笑开颜,一栋栋土房危房也变“身”为清新漂亮的现代楼房……近日,记者在耒阳市南阳镇排山村看到这样的丰收喜人场景。

特色养殖助扶贫

南阳镇是耒阳市典型的山区乡镇,山多水多,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养蛙、养竹鼠、养豪猪等养殖产业正在兴起,并已成为了南阳镇产业扶贫的一道靓丽风景。


脱贫攻坚:特色养殖+安居工程 耒阳脱贫稳步推进


排山村的牛蛙养殖基地,坐落在山青水净的淝江河畔。70亩连片蛙池里,成千上万的牛蛙密密泱泱,与山野相映成趣。养殖大户黄传富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养殖基地刚刚完成了一轮“清塘大热卖”,每天从天津、淅江、长沙等地来基地收牛蛙的大客户络绎不绝。回想当时的场景,黄传富仍笑得合不拢嘴,近150万斤的成年泥蛙,短短几天抢售一空,带来了1400万元的营业收入。

该养殖基地是2018年3月份,排山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发展本村的产业扶贫,经多次考察,从浙江引进了牛蛙养殖技术打造“百亩蛙塘”。从去年投产至今,解决了本村17户建档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其后盾单位耒阳市自然资源局还为该村贫困户注资入股10万元扶贫资金,每年能为这些贫困户送上千元以上的“分红”。


脱贫攻坚:特色养殖+安居工程 耒阳脱贫稳步推进


近日来,星子村18组瑞龙养殖场老板梁瑞龙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再过半个月,他精心养殖了整年的150余头成年竹鼠和100余头豪猪,将在这里装笼销往省内外各个城市,这将给养殖场带来100余万元的收入,这意味着他两年来的苦心创业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回报,同时,入股的57户贫困户也即将拿到他们的第一次分红款。



在养殖场里,梁瑞龙与记者分享了他的创业成果。梁瑞龙养殖的竹鼠和豪猪属野生引种,绿色饲养,销路不愁;自学和钻研的幼仔培育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再依靠引种,这样也节省了一大笔成本……

据了解,这个豪猪、竹鼠养殖基地是南阳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大力发展和推广特色养殖业又一产业扶贫典范,该基地采取“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由贫困户注资入股或自己养殖,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由最初的20多只,发展到现在300多只,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存栏1000余只。养殖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将为南阳镇产业扶贫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居工程暖人心

青山绿野,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南阳镇星子村6组一条乡路旁,一栋现代雅致的搬迁安置房俨然成了一道清新的乡村风景。两层的安置房内共入住了两户贫困户,一户是天生聋哑的单身汉曹运来,一户是因病致贫的五口之家。


脱贫攻坚:特色养殖+安居工程 耒阳脱贫稳步推进


南阳镇2017年实施易地搬迁分散安置23户共66人。为精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镇党委政府坚持严把选址关,组织镇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深入实地勘察,确保所选的地点既安全无隐患,又生活生产方便;严把质量关,组织监理定期和不定期地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严把入住关,同年12月,全镇23户易地搬迁全部搬迁入住,确保了入住率100%,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保障问题。

安置房旁边紧挨着一栋已兴建完工正在装修的地质灾害危房搬迁房,贫困户曹令付正在安装房门。眼下新家落成,曹令付开心地说:“门窗一装好全家就马上搬进来!”说话间,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保障是贫困户脱贫的硬指标。”近年来,南阳镇将危房改造和异地扶贫搬造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精准识别,科学改造,确保每位村民“住有所居”。 2018年,该镇共完成危房改造25户。今年以来,又完成危房改造183户。 危房贫困户一家家或逐步改善,或搬入新家,开启他们的全新生活,离不开政策帮扶,也离不开后盾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倾力相助。为让政策有效落地,同时架好连心桥,为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做联络,不少扶贫工作队队员在乡村一扎就是几年。耒阳市自然源局驻村扶贫队的队员曹万里告诉记者,今年,耒阳市自然源局共为星子村地质灾害搬迁资金注入12万元,为群众住房保障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投入40万元在星子村进行空心湾改造,消除了空心湾安全隐患,帮助星子村57户危房完成了改造,并增加耕地20亩,同时,扶贫工作队还为贫困户雷秀花申请了低保,获得村民一片好评。

“扶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我们还任重道远!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始终坚守的责任与担当。”南阳镇党委书记曾磊说。截至9月,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29户,1576人,累计脱贫429户,1110人,今年年底预计再脱贫163户,396人,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