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与黄埔军校的筹建

在全国解放前夕,程潜将军率部在湖南和平起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程潜与黄埔军校的筹建

陈炯明兵变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意识到以往策动地方军队进行革命的严重危害。1923年2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如何在苏俄帮助下建立一所强有力的军事学校便提上了议程。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针对内部军事干部训练匮乏的问题向孙中山建议,成立中央陆军教导团,作为培养军队骨干之用,并获得批准。该教导团是为了将新式军队训练基本方法推广至中国国民党所能控制部队中,训练方法及内容以军事队列训练和战斗进攻防御实操为主,学员数量较少,只有两个学兵连三百余人,训练六个月后派遣回原部队。教导团虽达到了培养军事干部,加强军事力量的目的,但强化党权、以党建军的观念未得以贯彻。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蒋介石、张太雷等四人组成的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考察期间,蒋介石对苏联红军的认知更加深入具体,认识到红军严守纪律,不骚扰人民,为人民做工作, “回国之后要使军队能为人民求自由幸福打仗,能为党实行三民主义打仗,非用俄国赤卫军这种编制不可”。代表团回国后,在苏俄的全力推动下,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正式进入全面筹建阶段。

黄埔军校虽进入全面筹建阶段,但关于黄埔军校校长人选,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为蒋介石。据由桂军讲武堂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的覃异之回忆:孙中山先生除亲自兼任军校总理外,关于校长的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当时无论在党在军,都是后辈,孙中山先生派他为军校副校长,已经是“不次之迁”。但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对这个任命很不满意,就离开广州,跑到上海。这时张静江、戴季陶等出来替他撑腰,张还亲自跑到广州找孙中山先生说情。孙中山先生这才改派蒋介石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黄埔军校校长。

程潜与黄埔军校的筹建

此外,尚有第三种说法,即孙中山拟任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任,负责筹备工作,但由于许力不从心,最终未能履任。程潜说、许崇智说这两种说法,笔者并未在他处看到类似记载,未必有上述任命之事,但程作为大本营军政部长及陆军教导团团长,成为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的有力争夺者却是不容质疑的。程潜最终无法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笔者认为其原因,首先是程潜早年加入同盟会,虽资历较老,军事能力在之前的护国、护法战争中有所展现,但程潜本人与苏俄关系并不密切,联合苏俄、以党建军筹建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开创性的一次举措,意义重大,孙中山也一再强调,建立军校必须“以俄为师”,把政治工作提到最重要的位置。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包惠僧在分析蒋介石和程潜这两大人选的优劣时称,蒋介石对开办黄埔军校的认识颇深,提出此次联合办校建军是开创性的局面,结合他与孙中山的关系以及曾经实地考察苏俄军事的各种条件,其在孙中山眼中显然是军校校长的不二人选;与此相比,程潜的日本老派留学经历似乎派不上用场。

此外,程潜非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的核心成员,且湖南籍力量在国民党内势单力薄,无法获得有效的助力。程潜虽然很早就参加共和革命,但与孙中山的关系并不密切。讨袁失败后,革命党人流亡日本,程潜因追随黄兴参加了欧事研究会,从而游离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之外。护法战争发生后,程潜在湖南各派军事势力的排挤下转而投靠广州军政府,才正式汇流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而就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地缘关系而言,其核心成员多为粤籍,湘籍革命党人为数不多,且多处外围,无法对程潜在国民党内地位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

程潜与黄埔军校的筹建

程潜虽无缘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但其在大元帅府内部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其主导的军政部不仅独立于大元帅府办公地点外办公,且担负着指挥讨陈战斗及筹划北伐的重任。1923年冬,在程潜动议及孙中山许可下,为加强军事力量,由军政部职员江西人周鉴宏出资,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创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地点设在广州北较场广东陆军医院旧址。大本营讲武学校设校长一人,由军政部长程潜兼任。

1924年9月13日,孙中山由广州进驻韶关,亲自指挥军队北伐,程潜被任命为攻鄂军总司令。讲武学校第三、四队学生,奉命参加北伐。由于校长程潜被派往韶关驻守大本营,学校群龙无首,经费困难,给养无着,后来留校的一、二两队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五、六队。程潜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最终被纳入黄埔军校,其所培养的军事人才对后来的国民革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张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