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現在的家長非常孩子的愛孩子,會照顧孩子的心情,只要孩子不願意,一般不會強迫孩子做。就比如叫孩子打掃衛生,孩子極不情願,即使拿著掃把也不掃地,家長一般都不會強迫孩子做。

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孩子不主動叫人,即使家長讓孩子叫,孩子也不聽,家長一般不會堅持。很多家長的態度是,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

可是一個人的習慣,性格都是一點一點形成成的。當我們熟悉的人成年後依然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或者脾氣大,遇事不能冷靜處理。

我們就容易這樣說:“他從小就是那個樣子,長大了還是那個樣子。”其實就是經過長期的習慣養成的。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在前不久,我的孩子,想玩手機,媽媽原本是不同意的,後來說如果把作業做起了就可以玩一會兒,這原本是一種鼓勵方式,可是孩子為了玩手機,剛開始還認真做作業,後來就敷衍了事,就是為了快速能玩手機。

那種方式大約用了半個月,最後果斷控制了,現在孩子只是偶爾想玩手機,上學期間是堅決不給玩手機的,並且會監督孩子做作業,孩子做作業有抗拒心理,但是還是會做。

因為孩子不做作業,我們也學老師發五角星的方式,達到一定的數量可以換東西。孩子還是很期待的,而且也在計劃自己要得到哪種程度的獎勵。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在孩子成長中,孩子小,其實很有個人思想的,很會為自己著想。要是由著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孩子多半沒有什麼成績可以看,更沒有大作為。因為孩子也想輕鬆簡單的,甚至只想消費和玩耍。

所以,家長要逼孩子做這些事。

1、逼孩子讀書

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一個人要有知識,要有閱歷,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所以,讀書就是我們進步的開始,就是我們提示自我的開始。

在學習中,孩子不會做加減法,錯誤率高,被批評了就沒興趣了,就自我放棄了。或者在學語文的時候,要學很多的拼音,很多的漢字。然而,在學拼音的時候,就讓很多小孩子感到困難,發音不準,把拼音顛倒認讀,“b”“p”“d”“q”,或者“ie”“ei”“iu”“ui”等,傻傻分不清楚,孩子有挫敗感就容易放棄。家長能讓孩子放棄嗎?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很顯然,我們不能讓孩子放棄,必須要孩子學習,哪怕家長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講解,只要孩子有點進步,心裡就是高興的,其實那就是一種“逼迫”孩子學習的方式。

從小逼孩子學習,看上去有點“殘忍”,但是當孩子有進步,或者在同樣的學習中,孩子能很好地完成時,其實孩子心裡是很高興的,那時再反問孩子學會了之後,是不是感到特別的輕鬆,特別的高興。孩子的回答肯定是高興的,可能他的表情首先暴露了他的興奮勁。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2、逼孩子不要依賴手機

現在的手機,就像一臺迷你電腦,功能特別強大,能查資料,能辦公,能聊天,也能遊戲,能看電視,還能看各種小視頻。在生活方面還有強大的支付功能,不要現金只需一個手機,就能完成很多訂單。

而孩子尤其對手機遊戲,視頻感興趣,給孩子一個手機,他能安靜一整天。而且孩子一旦玩上手機,就特別的有癮,做啥都想到手機。

曾經一個朋友沒限制孩子玩手機,甚至為了讓孩子規矩點,還給孩子手機玩。讓孩子做作業時候,不會的就要問他,孩子嫌麻煩,就自己在手機上查一樣的題 ,然後抄寫下來。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吃飯不好好吃,也要看手機才吃飯,家長也是依著孩子。還說,不依著就不吃呢,沒辦法。而且手機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健康程度也不一樣,孩子很容易被不好的內容帶壞。

除此之外,對孩子的視力也是有影響,不如常見的斜視,散光,近視。上次去保健院做兒保,就有不少孩子眼睛出了問題,醫生的建議就是“不給孩子看手機。”

而長時間地看手機,還會影響脊椎,影響頸椎,相信有不少家長有頸椎病,自己應該想想是不是有長時間看手機的習慣。

而孩子正在成長髮育,所以不能懈怠,不能由著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家長要做好監護,才是對孩子負責的做法,別等到孩子大了,才後悔當初沒有嚴格管教孩子。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小孩子很少有自制力的,而且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別的孩子在任性的時候能等到玩具,或者當別的孩子耍脾氣的時候,還能得到家長的額外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更容易動搖自己的自制力,懷疑自己堅持的意義。

如果家長不逼一下孩子,那孩子可能就隨波逐流了,那樣的結果就是平淡無奇,甚至表現更差。我想,沒有哪個家長願意“放棄”自己的孩子不管,內心裡肯定對孩子充滿了期待,充滿了期待。

教育孩子時,“逼迫”孩子學習也是一種方式,高明的父母這麼做

那麼家長就要逼一下孩子,讓孩子先“吃苦”,在“吃苦”中找到樂趣,再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