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李吉亭 )一個春和景明的日子,我又回到了故鄉井陘縣天長鎮城內村,尋找兒時的記憶,領悟今天的變遷,也寄託對美好明天的憧憬。

井陘縣誌記載,宋熙寧八年即公元1075年,井陘縣治所由天護遷於此,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諸朝,一直到解放後,天長古城作為縣治之所有880多年,所謂“宋古城”。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其實,井陘置縣,始於秦;天長之稱,出於漢;天長建城,成於宋。整座城三面環綿河,因地勢北高南低,呈簸箕狀,又被稱為“簸箕城”。說它小,是因其城池微小和“處世低調”,古城牆周長僅1.7公里,城牆內為城內村,佔地面積350餘畝,但卻“城小乾坤大”----它是全國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石頭砌成的古城,是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是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的“千年古縣”。城內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項目30多處,巍峨的城垣和璀璨的古建遺產又無不顯示出它的大氣和文化底蘊的深厚。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古城牆。天長古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唐代就是井陘古道上一座重要軍事堡壘。這裡背靠青山、面朝綿河、城垣堅固、扼守京衢,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城牆始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夯土成牆,高11.66米,厚4米。嘉靖九年(1530年)將土城改築石城,立有東、西、南三門,並於南、西二門外增建甕城各一座,駑臺19座;天啟元年(1621年)因南城地形狹隘,屢遭水患,移水門於正門之前,上建“覽秀樓”;崇禎八年(1635年)西城增高五尺;清康熙、雍正年間,東、西、南城樓皆修復,之後,當地人民對古城牆進行了多次維修,至今大部分城牆保留完好,西、南甕城門洞上的“鎮武門”、“會源門”石刻額匾仍清晰可見,蒼勁古樸,雄風依舊。

皆山書院。據史料,井陘縣立學校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原名“學宮”。井陘書院幾經興廢,歷盡滄桑,惟皆山書院保存完整。書院是歷代井陘縣的最高學府。明清兩代井陘共中進士9人,舉人63人,貢生255人。在明代孕育出柴本、畢鶯、武金、霍鵬這些官至監察御史、都御史、副都御史的廉官。在清代又孕育出像霍叔瑾、許國壁等名吏。在近現代湧現出傅汝鳳、焦實齋、霍濟光、梁恆昌、翟泰豐等名人志士。書院堪稱井陘文化的發祥地、培養人才的搖籃。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舊縣衙。位於城內大街路北偏東,坐北向南,主要建築由衙門、儀門、大堂、二堂、內宅五組組成,兩側廂房對稱佈置,東為禮、戶、吏坊;西為工、刑、兵坊。衙門口為一石拱形門洞,門前有照壁,頂部建有歇山式閣樓,兩側為攢尖頂鐘鼓樓,面闊五間,上有迴廊和垛口。一進衙門為儀門,為一單層歇山式閣樓,面闊五間。大堂為重簷山式屋頂,面闊五間。大堂之後為二堂。二堂之後為內宅,是縣吏食宿憩息之所。整個建築佔地30餘畝,是古城最大的一組建築群。現在雖然衙門、儀門、鐘鼓樓等被毀,沒有了昔日的恢弘氣勢,但內宅及門前照壁有幸得以保存。照壁立於中軸線馬路南,石基壁座,磚混結構,琉璃瓦頂。現在,略顯破敗的它卻是被毀衙門口位置的精確參照。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文廟。亦稱孔廟、大成殿。位於古城西大街路北,坐北向南,由門而進地形逐漸升高,從大門欞星門起,順次為狀元橋、萬進宗師坊、戟門、聖殿、宗聖祠,成長條形由南向北排列。聖殿建築雄偉,殿堂軒昂,肅穆莊重,寬18米,進深12米,面闊5間,中開3門,中門較大,聖殿及東西配房今尚存,殿內正中供奉“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先師之位”。

城隍廟。與文廟毗鄰,居於西,始建於元代,以後歷代修葺。城隍廟建在較平緩地帶,中軸線上分佈著山門、戲樓、大殿及東西配殿,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有趣的是,大殿內除有城隍爺塑像外,其右側還有一尊不足一米的小城隍爺雕塑,說是縣太爺出巡時伴左,全程護佑。據考證,大殿對面的戲樓為元代實物,沿用至今。

都堂府。這是明萬曆朝右副都御史霍鵬的住宅。霍鵬字博南,號璜溪子,三明居士,漢大將軍霍光後裔,井陘城內人。24歲萬曆丁丑年中進士,先後任潞城、長子等縣知縣、南京大理寺評事、南京刑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戶部廣東清吏司郎中、河南汝寧府知府、衛輝知府、陝西按察司副使、陝西布政使司左佈政、河南布政使司、大同巡撫,最後至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習稱督堂。故井陘人多稱霍鵬為“霍督堂”。都堂府為雙套三進四合院,整個建築精巧而氣派。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一株蠟梅,為霍鵬在河南做官時帶回栽植,每年春節前後盛開,雖經400餘年風雨世事,依然身姿婀娜,氣味清香。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城內還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明清官吏豪富所建府第、宅院及民居,也是古城保存較好、最能體現古城建築特色及傳統特點的文化遺產。如郝家巷、蔡家巷,李府、蔡宅、王家大院等,它們大都構建嚴謹、清一色青磚灰瓦的明清四合院。每個庭院依山形水勢,佈局講究,構思精巧,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建築飛簷斗拱,飾有精緻的磚雕、石雕、木雕,豐富多彩。這些,均成為古城十分重要的文物遺存。1958年,井陘縣城遷至微水鎮,城內避開了人們狂熱的“造城擴張運動”,算是躲過了一劫,盛欣!


“這麼近,那麼美,井陘景行”徵文選登——“小小宋古城”


作為少小離家的我,每次回來都有新的驚喜新的感悟,這裡最親,這裡最美,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與傳說。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經這樣讚美井陘的秀麗山水“井邑傅巖上,客亭雲霧間。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蒼山”。現在,人們保護文物、守護家園的意識越來越強,各級政府對修復古城、進行旅遊項目綜合開發的決心也越來越大,藍圖已繪就,歷經滄桑的古城必將煥發出新的異彩,與碧波盪漾的綿河、雄偉青翠的雪花山相映成趣,形成一幅動感十足的秀美畫卷。

李吉亭,男,河北井陘人,1961年2月出生,1979年12月入伍,2007年12月轉業,任石家莊市檢察院調研員、機關黨委書記。其長期從事黨務、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立功受獎。工作之餘堅持筆耕,偶有小得。

《詩詞盛宴,彰顯文化自信》《感悟朗讀者的多彩人生》《蔚州尋夢》《讓貪官的權利“提前作廢”》等先後被《河北法制報》等多家媒體刊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本文配圖攝影:王德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