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关键词:头洞、肠炎、白点

字数:1300,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观赏鱼世界,养鱼我们是认真的!!!


一、白点病。

这种病在各类鱼身上都很常见,其病原体为小瓜虫,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鱼友们不可不重视,鱼患病后,鱼身上有白点状散布,甚至可见病鱼互相挤擦鱼体,或用硬物擦拭鱼体。如不管它,几天后白点就会布满全身,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高水温可治疗此病,把养鱼的水温调至28度,数天后,小瓜虫就会因水温上涨而破裂脱落,此时可注意换水,再继续保持该水温一段时间,病鱼可痊愈。


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二、黑斑病。

这种病在鹦鹉鱼里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大病,发生这种病的病因很多,如鹦鹉鱼受到惊吓,或刚换水时,鹦鹉鱼不适应当前水质等等,通常过一段时间后黑斑会自己减褪的。所以平时养鱼时要注意别吓到鹦鹉鱼,这种鱼胆小。如换水后发现鹦鹉鱼有黑斑,那说明鹦鹉鱼不适应,这应该马上换水,把水调回以前鹦鹉适应的水质。


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三、头洞病。

罗汉和鹦鹉也爱发这病,头洞病是一种非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之余死亡率也很高,一开始,鱼儿的头部犯病的地方会发白,小部分隆起,慢慢下来就是穿孔。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鱼饵料缺乏维生素、钙、或磷等营养元素。又或者是鱼受寄生虫感染,导致营养无法吸收而产生这病的。

掏出病鱼,把头顶的脓挤出,这时可用消毒的小刀或棉签辅助。脓包排干净后涂上些甲硝唑粉,然后用红霉素软膏封口,再把病鱼放到有上野黄粉的小盆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药浴(得注意药浴的水温和原来养鱼的水温相同)。


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四、肠炎。

当发现鹦鹉鱼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流出白便,这时你的鹦鹉鱼也许患上了肠炎。要治疗好这病,你得留意你的鹦鹉鱼是怎样患病的。如是平时喂食过多,导致鹦鹉消化不良引起的。通常表现为不想吃食,身体虚弱无力,喜欢独自在缸里一角落呆着,还会流出浓浓的白便,体色慢慢变暗等。可用大白片或痢特灵来治疗,一般是100公斤的水放入4至6片,药浴三天,直到鱼儿痊愈为止。

如是细菌感染的肠炎,这种病比较难治,鹦鹉表现为缩鳍、聚堆、发黑,腹涨等,是肠炎中最易死亡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还会拖便。可用氟哌酸进行药浴,100公升水投4至6粒,药浴3至6天不等。腹涨消失时停药换水,在药浴期间要禁食。如伴有缩鳍、发黑、烂尾的可先用土霉素硫酸铜和盐消炎。

如是内寄生虫引起的肠炎,鱼儿的食欲不减(一般肠炎都是拒食和厌食的),而且粪便是分段或空心的,和其他肠炎不太一样,其他肠炎是脓样白便或少便。患这种病的鱼不太好治,要认真对待,一般以打虫为主。可用甲硝唑加痢特灵治疗,100公升水投入4至6粒药,药浴三天,看到有大量白便流出即可停药换水。

如是水质关系引起的肠炎,鱼儿表现为体色发黑、聚堆、缩鳍,粪便为拖便,能长达10公分左右。通常这种肠炎不需治疗,调整好你养鱼的水质后静养几天就可痊愈。


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以上四种是小编整理出来关于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希望能对各位鱼友有所帮助。


- THE END -

鹦鹉鱼主要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案,其他观赏鱼也可以借鉴

观赏鱼世界所有成员这里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祝大家养鱼开心,水清鱼靓!

最近受邀开通了“圈子”功能,有什么内容可以在圈子里直接发布,可以图文,可以视频,可以提问,可以分享,我尽量一一回答,也欢迎老朋友回复,把圈子变成为鱼友服务的好地方,也是鱼友交流交易,互通有无的好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