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期适当晚排水,浆足粒饱产量高,什么原理?具体怎么做?

眼下多数中稻都处于抽穗期,黑龙江、湖南、安徽等地区一部分播种比较早的中稻已经进入灌浆期。这个时期管理目标是增加千粒重,防止倒伏、早衰出现空秕谷,主要任务是要养根、保叶,确保安全成熟,提高水稻出米率和产量。

有农民问,水稻收获前,到底什么时候排水比较合适?

水稻收获前排水,主要是为了防倒伏,方便机械操作,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是收获前20天左右排水,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水稻收获期适当晚排水,浆足粒饱产量高,什么原理?具体怎么做?

一、适当晚断水,有利于籽粒饱满,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灌浆成熟期的主要管理目标就是延缓根系和茎叶衰老,促进叶片中的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进而促进籽粒饱满。因此,保持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很重要。

1、适当晚断水的好处

过早断水,会降低根系活力,影响灌浆,对于一些大穗型品种影响更大,而且后期精米率也低。

籽粒中的内容物有 70% 以上是来源于抽穗后形成的光合产物。因此,据理论推算, 水稻叶片每推迟1天衰老, 可使水稻增产2%。所以,适当晚断水,保护茎叶,延缓茎叶的衰老,可以实现浆足粒饱产量高的目标。

水稻成熟时如气温较高,水分蒸腾较快,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以及砂性地块,断水可适当晚些,一般可在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水稻收获期适当晚排水,浆足粒饱产量高,什么原理?具体怎么做?

2、水稻抽穗期-灌浆期管理方法

间歇性灌水:

水稻抽穗期灌浅水,齐穗后,注意不能干旱,不能一直深水,间歇性灌水。既保证水稻需水,又要保证土壤通气。间歇灌溉是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2-3天后再灌浅水,保持3-5厘米水层到水稻灌浆结束(乳熟后期顶部籽粒开始变蜡状),前期多湿少干,后期多干少湿。

喷施叶面肥:

齐穗期、灌浆期,每亩用200克能元库(99%磷酸二氢钾)+流体硼20毫升,兑水20公斤喷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促进灌浆结实,提高水稻的千粒重。

99%磷酸二氢钾,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抗倒伏。20袋装

【尚优美侬】流体硼,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移,增加产量


二、需要提前断水的2种情况

1、成熟期气温较低

成熟期气温低的水稻田,需要早断水。当水稻进入腊熟期,夜晚温度低于20℃时,不利于水稻成熟。这种情况昼夜温差大,露水大,可以满足水稻所需的水分。停止灌水和排水,有利于增加土壤积温,促进水稻早熟。

此外,每亩喷施200克磷酸二氢钾,促进灌浆早熟,尤其是北方积温低,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使水稻提早成熟3-5天。

2、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块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情况,需要提早排水,以免收获期烂泥田或倒伏,收割机不方便操作,造成减产。一般在收割前15-20天断水为宜。

对于烂泥田,排水不良的田块,还需在在抽穗期-灌浆期,每亩撒500-1000克颗粒硅肥,增加水稻抗倒伏特性。

【杆正】全水溶颗粒硅,抗倒伏,抗病虫害,增产提质

水稻蜡熟期对病虫害要做最后一次防治,主要以防治稻飞虱为主,对三化螟、大螟、钻心虫也要防治。防止水稻病虫害在水稻秸秆产卵、成蛹、病菌在秸秆中越冬。

稻飞虱不能采取喷雾防治,而是最好采用“毒土熏杀法”进行杀灭,用细少土拌敌敌畏乳油、呋喃丹溶液、毒死蜱撒入水稻田里,进行熏杀。对其它病虫害也有熏杀作用。

水稻收获期适当晚排水,浆足粒饱产量高,什么原理?具体怎么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