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廣東廣府人是從陝西關中移民過去的,對此你怎麼看?有哪些歷史淵源?

三和大神001


領你自古就有西甌、駱越、南越等少數民族部落在此生息,即今天的壯族、瑤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

大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而廣東地區人口稀少、政治實體較為鬆散。

公元前219年,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領五十萬大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越(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

據記載: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幹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

在秦始皇統一嶺南戰爭中,第一階段就很快打下廣東地區,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力。而在廣西則打了六年之久,並且是以“伏屍流血數十萬”的代價才能統一廣西及越南地區 。秦軍在廣西遭遇到西甌部落首領“譯籲宋”所領導聯盟軍激勵抵抗,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再次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駱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整個嶺南由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縣令。秦軍在番禺(今廣州)築城建置郡治所統治嶺南三郡史稱任囂城。

為了鞏固對嶺南的統治,靈渠開通後,嶺南逐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秦始皇派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 。當時廣東地區人口稀少,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廣東的開發,到公元2年,廣東人口有37.52萬人。

漢代,番禺(今廣州)是對外通商的港口,但廣東的經濟和人口分佈的重心仍在粵北和西江流域。

人口分佈的這種特徵與中原移民南遷廣東兩條路線有關:一是由湘桂走廊下西江,在高要、羅定等地定居,有的更南達雷州半島;二是經摺嶺的隘口順連江而下到達連縣、陽山等粵北,秦亡之際南海郡尉任囂囑咐趙佗為南海郡尉,後趙佗自封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政權,南越國曆時近百年,古番禺作為"國都"以中原漢語為主又融入了南越族的語言而形成一種新的交流語,最早期的粵語就誕生在古番禺,漢代廣東的人口分佈以粵北山地人口最多,西江流域次之 ,而珠三角地區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煙稀少、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

珠璣巷,自唐朝開元四年,張九齡奉詔鑿梅關古道以後,它便是南雄的一個重要商業重鎮,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是宋末中原人民為避戰禍紛紛向南遷徙的歇腳點。

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吾廣故家望旅其鄉從南雄珠璣巷而來”。清,廣東通志雲:“珠璣在南雄府保昌縣沙水寺前,相傳廣州梁、霍韞諸望族,俱發源於此”。自北宋後期至元代初期的二百多年間,中原及江南氏族由珠璣巷陸續南遷的有130多次,黃慈博所輯《珠璣巷民族南遷記》一書中列出兩宗由保昌縣(即南雄)沙水珠璣巷南遷廣州諸縣的氏族167個,珠江三角洲以其大片的荒灘並不斷增生的沼澤地成為南雄珠璣巷農業遷民的目的地。

北宋末年,北方漢人避亂大量南遷,至南宋時更甚,廣東接納了大量北方移民。這也是宋代廣東人戶顯著增加的重要原因。據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當時北方移民佔廣東總人戶的39%之多,珠江三角洲已成長為又一個人口稠密區。元代,沿海人口迅速增加,珠江三角洲取代粵北成為廣東人口分佈的重心。明代,珠江三角洲已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進一步吸引內地人口南遷,廣州府人口居全省首位 。明末清初,中原又大批避戰禍南下廣東,江南士人等,對廣東的文化發展影響巨大。



駿昇


這個應該是真的!我們陸氏最早是從河南遷移到廣東珠璣的,後有一支遷移到廣東信宜,從信宜又遷移一支到廣西容縣,還有一支從信宜遷移到了梧州岑溪,我們的祖先又從容縣遷移到了北流大坡外三板村,一九四六年我爺爺又從大坡外三板村遷移到了民樂鎮茶垌村!我們陸氏家門樓都寫著:河南堂:鄰村一家潘氏詞堂寫著:滎陽堂:他們是河南滎陽市遷移過來的。


戀花蝶87


廣東有四大民系: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和土著民百越人,除土著民其餘都是外來人,都是從中原遷徙過來的,廣府人講的是粵語,潮汕人講潮汕話,接近中原古代的漢語,客家人講客家話比較雜亂。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在廣東肇慶,廣府人分佈在兩廣、港澳及海南、廣西,在廣東廣州、肇慶、佛山、東莞一帶居多。廣府人是不是陝西關中人是無法從歷史上考證的,廣府人的形成並非單一的移民,還有當時南征的軍人。廣府人到底是什麼呢?

據流傳,秦始皇統一6國後,集七國軍隊力量開始南征百越,派50萬大軍征服百越,秦軍5路進軍,每路約10萬人,一路征戰今天的浙江、福建,兩路攻廣東、兩路攻廣西,秦發動對百越戰爭共3次,從公元前219年到公元210年結束,歷時9年,征服百越後,大部分軍人留在當地,其後還有很多中原人(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百姓紛紛迀徒到兩廣、港澳等地生活居住。

中原百姓來到嶺南一帶,跟百越人(原著民)融合生活,就形成了廣府人,在當時中原人只是配角,百越人才是主體,現在的廣府人與百越人最大的區別是,廣府人基本都是原來的中原漢族人,而百越人是土著民基本都是少數民族,如壯族、瑤族、畬族等,當然廣府人也有少數民族的。廣府人是陝西關中移民的說法是片面的,只是少部分而已。



舞動人生124


壓根就沒有這種說法。

這種大規模的遷徙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因此,廣東的廣府人並不都是從陝西關中過去的。

什麼是“廣府人”?

在廣東地區,主要存在三大民系,廣府人就是這三大民系之一。它們分別是:

  • 廣府民系:即廣府人,特徵是說粵方言,主要分佈在廣州、佛山等地。
  • 潮汕民系:即潮州人,特徵是說閩方言,主要分佈在汕頭、潮州等地。
  • 客家民系:即客家人,特徵是說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梅州、河源等地。

這三大民系的形成,其實是嶺南土著和外來中原移民長期融合的結果,你不可能給他們找個單向的祖宗。

具體到廣府人的來歷。

廣府人的早期血緣祖先是百越族,只是隨著秦代以來對嶺南的開發,當地土著逐漸與來自中原的漢民融合在一起。

這種融合的趨勢雖然始於秦朝,但並不是秦奠定其基本的規模,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你不能說廣府人的祖先來自陝西關中,這沒有任何證據作支持。特別是秦始皇以後,嶺南徹底與中原化為一體,還要歸功於漢武帝對南越國的征討。

更不用說還要晉室、宋朝的南渡,以及唐朝、明朝和清朝的持續開發。這些都塑造著廣東廣府人的身份。

總而言之,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HuiNanHistory


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問題!作為陝西人不會!更不想去給誰“充老裝大”!來體現自己的“唯一性”!“來找存在感”!陝西人不屑……!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全國各地,各民族,都呈現出了自己當地獨有的特色文化和習慣!誰也不能代表誰!誰也更代表不了誰!何況,在現在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現代化企業建立等方面!陝西還要更多更好的向,廣東深圳等東南沿海兄弟省份及地區好好學習……!!!至於“尋根問祖”,那是廣東人自己的事情!旁人無需多言!如需幫助,作為兄弟省份責無旁貸……!!!


用戶4825119209013


這個說法非常值得商榷!


第一批廣府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但是不要以為陝西關中是秦國所在地,就想當然的認為廣府人也來自秦國,那就大錯特錯了。據歷史記載,秦始皇當時派到嶺南去的人有三批,一批是以任囂、趙佗為統領的30萬軍人;一批是50萬的中原移民;一批是1.5萬人婦女。我這裡來談一談每一批人的來源。


第一批30萬軍人


由於此時六國已經統一,原來六國軍隊都已經歸降秦國,秦始皇此時派兵遠征南越,一箭三雕:1、征服嶺南;2、疏散已經被征服的六國部隊,防止他們造反。3、如果戰死,總比留在中原生事要好;如果僥倖成功,那就留在那裡永遠不要回來,充實邊疆。


果然,後來這30萬人就地戍守南越,再也沒有回去過。當然,這幫人對秦國也沒什麼感情,後來中原大亂時,他們不是趕回去支援,而是趕緊把通往中原的路封起來,坐山觀火。


因此,這一批人絕不是秦始皇的嫡系部隊,再者,他們的統領趙佗是河北真定人,秦統一六國前是趙國貴族。這也能說明這30萬軍隊是原六國的人。



第二批50萬移民


這是趙佗為充實邊疆,找秦始皇要來的,史記上有明確記載,他們有四類:被貶謫的官員;犯人;商人;贅婿。反正是成分不好,被朝廷放棄的,讓他們到嶺南去自生自滅。因此這一批50萬人,應該各地都有,絕不是陝西關中一地的,更有可能是那些反抗秦國統治的六國的老百姓居多。



第三批1.5萬人


這是趙佗向秦始皇要過來,都是婦女,是用來許配南征士兵的。這些人遠離家鄉,一去不回,應該沒有人會主動申請,被強制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也不會只是陝西關中的。


總之,那時候嶺南在中原人看來,瘴氣重,猛獸蟲蛇,山高水遠,跟人間地獄差不多,沒有人會喜歡去那裡,所以,秦始皇不可能讓自己人(陝西關中)過去,而是派那些成分差不老實的六國遺民過去可能性更大。


專注嶺南歷史人文,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批評指正!


嶺南人文歷史


這個有人說,這個人肯定是廣府白話佬吧,他自己吹牛逼,抬高自己身份,要說廣府人,其實廣西梧州土著人,廣西梧州是廣府人大笨營,也是兩廣白話佬祖地,而他們最古老祖先是越南少數民族山由人,無論相貌和講白話的口音都一樣,廣東廣府人,原來主要在廣州,在明末清初被清妖屠殺光,清妖為填補廣州人口,竟從粵東北逼遷大批客家人入廣州,現在廣州人很多是客家人後裔



南國春暖


廣府粵語應該是唐朝的國語普通話,唐詩三百首,用粵語念很順口音也對,其他語言念都很拗口。廣東現存的很多土話估計才是南越王趙佗之前的語言,如:惠州土話,韶關土話,學佬話,蛋家話…等等,有些估計也滅絕了。粵語丶客家話丶普通話都是外來語言,不是本地原土著。理由是南越國趙佗建都在今廣東龍川,而且還是南蠻荒涼之地,人煙稀少,在沿海地區只有歸善縣府(惠州),管著原惠陽地區丶潮汕地區。蕃禺縣府(廣州當初就是一個很小的海上幾戸人漁民碼頭,屬於蕃禺管)。


閒雲野鶴毛人同


甘肅還差不多。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用戶67724358697


這些人說可能是根據廣州發現南越王趙睞的墓。趙睞是趙佗的孫子,趙佗又是河北大將軍,廣州又是廣府人聚集地之一,因此有些人就認為廣府人和陝西有關係。這樣的認識是以偏概全,因為趙佗是河北人,既然如此,那麼秦軍構成不一定都是陝西人構成,而且從南越到現在有兩千多年,廣府人的構成也不可能停留在兩千年前。廣府人應該主要形成還是在南北朝時候和宋朝政權從北往南移到時候基本形成,南北朝有北方漢人進入嶺南,把北方先進文化帶進嶺南,因為從趙睞的墓地來看,嶺南還是落後於當時的西漢,因此南北朝之前,嶺南都是落後於中原,南朝開始北方漢人進入嶺南,嶺南開始吸收北方先進文化!在隋唐時候北方人與嶺南人又不斷融合,那麼廣府人一部分來源於此,後來到了宋朝,宋朝政權南移,廣州是宋朝最發達的港口之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廣州出發到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宋朝的廣州港口是非常繁榮的,處在當時世界屬一屬二,這種情況下,廣東肯定會融入更多的外省人口,也是會可能有大食人的融入廣東,後來的朝代就不用說,廣州一直是大港口,是天子金庫,這種情況肯定會有很多仕族和官商陸陸續續進入廣東,還會出現蒙古族和滿族進入廣府人行列,所以廣府人構成很複雜,是歷史上多方人口構成,而不是所謂的百越。說廣府人是百越是不懂基本常識的人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