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一提到“自控力”,家長們會非常自然的想法孩子的一些習慣,比如是否一放學就回家寫作業,寫完了才去玩兒;又比如是否會在該睡覺的時候自動放下手裡的遊戲,為第二天的學習保證充足的睡眠。

在自我控制能力的話題,我們常常提到的是這些類似的行為,在思想意識之下,人到底能不能做到“剋制”。然而,在自控力的範疇裡,“道德許可”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

吃宵夜,這在我們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了,也正是這麼一件普通而普遍的事情,恰恰反應出一些問題和思維習慣的特徵。小月的“戒宵夜”之旅,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些問題。

10歲小月每天都要吃宵夜,她自己想戒宵夜,但是剛戒宵夜一週,便想犒勞一下自己。要是持續堅持倒還好,可正是這麼一犒勞,原本堅持著的小月再也堅持不了,從原先的7天不吃宵夜,變成了4天,再然後縮減變成了2天,最後戒宵夜宣告失敗。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是“小月本月”,明明制定好的計劃,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刀闊斧的幹,可是等不了多久就像洩氣的皮球一樣,沒了幹勁兒。說好一個月,沒到一星期就“破戒”了。

是什麼讓我們肆無忌憚的打破原有的計劃?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一、為什麼人都會為自己的懈怠找藉口?

人們之所以會為自己的懈怠化為合理的因素和結果,是因為我們內心的認同和默許。這就像是有人佔座,而一些人阻止這些佔座的人,我們作為旁觀者雖然不會說太多,但是我們內心是支持這些反對者的。

內心的默許和認同,是我們為自己的懈怠找到各種藉口的原因,因而,我們會產生道德許可效應,自覺的認為本次行為是符合常理並且沒有任何不妥的。

百度百科這樣介紹“道德許可”道:當自己對某事有一個明確的道德標準之後,在做出與這項道德標準相關的行為和判斷時,反而更傾向於違背這項道德標準的行為。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貝努瓦·莫林(Benoit Monin)和戴爾·米勒(Dale Miller)通過對刻板印象和決策的研究,發現了在人的行為過程中,所產生的“道德許可”問題,這也證實了,為什麼我的總是會理所當然的解釋自己的懈怠行為與心理。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二、為什麼會產生“道德許可效應”?

有因必有果,產生道德許可效應的原因無非來源於這幾方面:

1、自我決定理論--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我們經常自發性的認為,某些行為是幫助我們成長、優秀的,比如每週讀一本書,每天都要按時睡覺等,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和想法就是我們的準則,並且在時間的不斷推進中,它會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假如現在孩子正在度過一個週末,可是這個週末裡,自己需要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而爸爸又告訴自己,週日的時候會帶自己去看電影。而前提是,在週六的時候認真學習了。

那麼這個“認真學習”的範圍就廣了,並沒有人告訴孩子多少學習才是認真,於是孩子們心裡在產生倦怠的時候就會想:我已經看了5分鐘的書了,今天也寫了好幾道題,這樣就夠了,我已經算好好學習了,剩下的時間就快樂的玩耍吧。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2、光環效應--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老奶奶跌倒了到底扶不扶,這個問題的答案總是存在爭議,而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總是被提醒,要具體到某種衣服或者帥哥、美女的稱呼,不然別人就會覺得和自己無關,對方沒有向自己求助

這些就是非常典型的“光環效應”給予我們的心理暗示。它被描述為:如果一件事存在99%的罪惡,而還剩下1%的美德,那麼選擇它的人就會大大增加。

三、“明天再做”和“及時行樂”,放任了“道德許可效應”

不論是自我暗示還是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我們都能看到在這種“道德許可效應”的背景之下,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的形成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那麼,它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呢?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①合理倦怠,容易濫竽充數。

做不對的事情心理還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安慰,那麼孩子在犯錯或者故意偷懶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問題,行為是合理的,久而久之,他的思維中就有這麼一種習慣,把行為的倦怠合理化。

②行動力不強,拖延症嚴重。

今日事,今日畢。可是現在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一個人做到了今日事今日完成,那麼他離成功就只有一個時機的差距了。反之,則是強大的拖延,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吐槽生活多麼的不如意。這都是因為自我滿足之中,“道德許可效應”所產生的影響。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及時行樂”放任了規則的重要性,貪婪了人心;“明天再做”放縱了自己的慾望,滿足了懶惰。道德許可效應的負面影響,讓人覺得可怕。

四、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遠離“道德許可效應”,讓孩子把握好自控力?

孩子的人生不應該被慾望裹挾,家長該運用怎樣的方法幫助孩子擺脫“道德許可效應”的不利影響,培養良好的自控力呢?

1.學會做規劃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沒有規劃的生活是不完整的,隨心所欲固然舒服,反正空虛之感太過強大。學會做規劃,做好時間管理,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在規劃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教會孩子: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裡“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2.言行一致

宋慶齡曾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表達過看法:“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所以父母言行一致才能讓孩子所以說到做到,兌現承諾。

3.家長身體力行

“與其發號施令,不如身體力行。——塞·給翰遜”

想要提高孩子“自控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關鍵。家長說的再多,也比不上做好一件事。想讓孩子成為你心目中高“自控”的孩子,那麼家長就要成為孩子心中的高“自控”的家長。讓孩子“想成為爸爸媽媽那樣的人”,家長需要做好榜樣作用,引導孩子提高“自控力”,畢竟“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羅·阿謝姆”。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注意“道德許可效應”,別讓獎勵變成誘惑

想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長們要注意“道德許可效應”的運用,不因達到目標而懈怠,不讓獎勵變成誘惑。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