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年紀一大,走路出現腿疼是常有的事,很多中老年人也不甚在意,覺得是正常現象,多休息就好。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關節問題,也可能是血管堵塞了!

案例

70來歲的葉大爺,以前經常爬山遠足,現在稍微走一會,就需要休息,而且經常腿麻,夜裡還愛抽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補點鈣就好,也就沒在意。直到一天起床後,突然眼前發黑,下肢無法動彈,暈倒在地。家人連忙將其送往醫院。

經檢查,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因情況嚴重,必須截肢才能保命!

這兇險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預防呢?

1,下肢缺血,暗藏危機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外周動脈疾病中的一種,簡單來說,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是下肢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流不足、缺血的情況。

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2000萬患者,且每年還會繼續增加約60萬人!當患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時,會造成肢體血流障礙,早期可能只是

下肢酸脹、疼痛、麻木,若缺血繼續加重,疼痛會加劇,可引起行動障礙,甚至有截肢危險

另外,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下肢血管也是全身血管的一個“窗口”,還可能預示著身體內其它重要血管出現了問題,如心腦血管、頸部血管和腎血管等。

也有統計發現,在下肢動脈閉塞的人群中,有60%可能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容易造成性命威脅!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但因其症狀缺乏特異性,又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當出現以下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2,早期症狀早識別四個發展階段,越來越嚴重

1,畏寒、腿涼、疼痛、麻木

下肢會比身體其它部位更怕冷,而且雙腿溫度明顯不一致;發病初始到最後,腿涼、腳麻的症狀會一直存在。

小貼士老寒腿、腰椎不好也會引起下肢疼痛麻木,要注意區分。

老寒腿等骨關節疾病主要是膝關節疼痛腰椎狹窄引起的下肢疼痛,表現為整個下肢特別是

大腿和小腿外側疼痛麻木,腳痛可以發生在足部的不同部位,有些可伴有麻木。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2,間歇性跛行

走一段路會感到腿疼、痙攣、疲乏無力休息幾分鐘,症狀消失,再走一段路又會感覺到疼

這是肌肉向身體發出的警告,提示運動中沒有足夠的血液滿足需求,血管裡可能有斑塊沉積,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並改善生活方式。

若跛行的距離越來越短,表明動脈硬化進一步加重,血管變得更窄,病情惡化,要及時就醫。

3,靜息痛

若出現間歇性跛行時沒有積極治療,就會進而出現靜息痛,即不走路時腿也會痛,夜間尤甚。此時,血管可能完全閉塞,極易發生意外。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4,壞疽

這已經到達最壞的情況。人無法正常行走,小腿或腳趾都已發生病變。

如果只是腳趾或腳壞疽,還是有可能保住腿的;但是如果腿出現了壞疽,那可能只能通過截肢的方式來治療了。

高危人群需警惕

①60歲以上人群;

②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的“三高”患者;;

③有長期吸菸習慣者;

④有動脈硬化病史的人;;

⑤需長期臥床的人。

以上都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日常一定要特別重視腿部不適症狀,並積極、定期做常規體檢。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3,摸一摸,看一看自查血管堵不堵

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脈搏,其實足部同樣有能摸到的明顯脈搏,而且,我們可以據此來判斷下肢動脈的情況。

1,摸足背動脈

足背動脈在腳背,如果腿腳是好的,會摸到

強有力的脈搏跳動,而且隨著心臟有規律的跳動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2,摸脛後動脈

脛後動脈在腳的內側面,手輕輕放在脛後動脈,就能感覺到脈搏跳動。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3,看雙腿顏色

把腳擱高,角度45度左右,時間2分鐘,然後觀察自己的兩條腿。

如果有一條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感覺腿的皮膚有點透明狀,等腳拿下去,恢復正常坐姿,這條腿會發生潮紅,就說明這條腿已經發生了缺血癥狀。

3,簡單三步,預防病變危機

1,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減少疾病發生的基礎,不論是高危群體或是已病發人群都得及時進行生活幹預,幫助控制或緩解病情。

① 飲食:多蛋白、多維生素、多飲水、少油膩、少刺激,少糖和鹽,合理搭配,為健康打下基礎。

② 運動: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體育活動,平時可以多做

蹬自行車、勾腳背的動作,能夠鍛鍊下肢,改善血液循環。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2,積極控制原發疾病

對於有“三高”的人來說,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如:用他汀類藥物降低高膽固醇血癥、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高血壓、用二甲雙胍或其它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等。

對於“三高”的積極控制,能有效預防或延緩下肢缺血的發生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3,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營養素能夠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因此可以藉助它們的力量:

①花青素: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保護血管。

紫甘藍、藍莓、葡萄、桑葚中的花青素含量較高,可以適當多吃。

②蝦青素:天然蝦青素能夠通過降低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增高好膽固醇,來幫助改善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紫菜、海帶、沙丁魚、金槍魚、北極貝等中有豐富的蝦青素。

腿疼、腳麻、走不動,可能是血管堵了!教你自查風險,化險為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