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相思有多苦?

白居易用了62年的時間,依然走不出初戀的情殤,

“此恨綿綿無絕期”;陸游到了75歲,仍然忘不掉青梅竹馬的表妹,“曾是驚鴻照影來”;納蘭容若用餘生來追悔懷念被他辜負的妻子,“當時只道是尋常”……

就連一向瀟灑的李白也不禁感慨“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這首詩的形式很特別,有三言,五言,也有七言,最早名為“三五七言”,後來人們根據詩意,又擬瞭如今的標題“秋風詞”。

秋天是懷人的季節,落葉紛紛,月色淒冷,勾起無限情思。

公元756年,孤身在外的李白,在夜裡,望著中天高懸的明月,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庭院深深,秋風乍起,悽清冷冽,明月的清輝灑在庭院中,顯得更加的清冷。

樹上的落葉在西風的吹拂下,在空中盤旋著,很快便零落成泥。

望著這時而聚集時而揚散的落葉,詩人的心中愁苦到了極點。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忽然他又看到了那被清風明月驚醒的寒鴉,更覺淒涼。

辛棄疾在《西江月》中也曾言“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當時他的心中一片寧靜閒適,所以這景也是幽靜唯美的。

而李白不一樣,本就暗自神傷的他,又見到了如此蕭瑟的景象,更是平添了幾許愁思。

那麼他到底是為何而苦?愛情?仕途?命運?

第三句的“相思”便道出了他煩惱的根源。

自從分別後,他的心中就一直相思難忘,時刻都期盼著能夠再次相見。

不知遠方的人兒,是否也如他一樣相思著。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紅顏遠,相思苦,人各天涯愁斷腸,他不知道兩人何時才能再見,此時此刻的孤獨悲傷又有何人知?

夜涼如水,正如他冰涼的心。

若非有了牽掛之人,又怎會明白那深入骨髓的相思。

永恆的相思令人刻骨銘心,短暫的相思也是永無止盡。

想到這裡,詩人不禁感慨“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如果早知相思這麼痛苦,那麼還不如當初就不曾相識。

白居易也曾說“不如不遇傾城色”,只是情之一字,又豈非人能控制得了?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就像《華胥引》中的宋凝,縱然被沈岸辜負至深,縱然在那段戀情中被傷的體無完膚,她仍然不後悔遇到沈岸,愛上沈岸。

後來她以生命為代價,讓君拂為她編織了一個夢,夢中的沈岸終於愛上了她。

在沈岸戰死沙場後,君拂終是不忍看她守著沈岸的亡靈,孤苦終生,更不願看著現實中的她死去,便現身告訴她那只是一場夢。

若她肯隨君拂離開這場夢,那麼終究還是能保住一條性命。

可是她即使知道這是一場夢,卻不願離開。

在她看來,現實中的沈岸並不愛她,那麼她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如就這樣在夢中,帶著沈岸的愛,獨守一生。

她太傻,太痴,為了一個“情”字,誤了一生,但誰又能說她是錯的呢?

情之一字,傷人至深,但對有些人來說,縱是飛蛾補火,卻無怨無悔。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而關於李白在這首詩中所懷念的人一直有爭議,這個令他刻骨相思的人到底是誰呢?

李白這一生有四段婚姻,在他27歲時,經人介紹撮合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為夫妻,當時的李白是住在許家的,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倒插門女婿”。

也許兩人的愛情並不轟轟烈烈,但至少琴瑟和鳴,相敬如賓。

許氏為他生了一兒一女,就是李伯禽、李平陽。

可惜的是,兩人結婚不到10年,許氏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李白帶著兒女離開了許家,後來曾與一個劉姓女子同居。

但是這個劉姓女子居然看不起李白,覺得他沒錢沒勢。

狂傲的李白連前輩都敢懟,對於這個勢力女子自是不會容忍,

“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

性情三觀都不合的兩人很快便分了手。

後來他移居東魯,又認識了一名女子,這名女子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不過卻頗得李白歡心。

李白將他在兗州所置辦的田產都交予她打理,足見對她之信賴,兩人還曾生下一個孩子,名為“李頗黎”,至於兩人最後為什麼分手就不得而知了。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不過嚴格來說,無論是劉氏還是東魯某氏都不算李白的妻子,頂多是情人,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宗氏也是宰相之後。

兩人在公元744年相遇相知,最後結為連理。

而李白寫這首《秋風詞》時為公元756年,所以從時間上來說,他懷念的應該是宗氏。

也有人認為這名女子應該是他一生求而不得的玉真公主。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玉真公主李持盈是唐朝有名的女道士,她是唐玄宗的嫡親妹妹,很早便入道觀修行。

我們也知道唐朝的女道士,說是慕仙修行,但真正六根清淨的沒有幾個。

而玉真公主身為皇家女子,更是沒人敢約束他。

公元730年,31歲的李白在元丹丘的引薦下,認識了玉真公主,為此寫下了一首《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後來他通過玉真公主,見到了唐玄宗,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

因為這首詩,很多人都認為玉真公主和李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關於他和玉真公主的緋聞還有一個證據便是王維。

王維曾憑藉一首《鬱輪袍》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最後在她的幫助下,成功擠掉了張九齡的哥哥張九皋,一躍成為狀元。

從這裡來看,王維和玉真公主也是牽扯不清。

而李白和王維,同為盛唐詩人,有著諸多相交的朋友圈,孟浩然、杜甫、王昌齡,但是神奇的是,兩人一生都沒有交集,實在令人費解。

後世很多人都猜測這是因為他們共同的情人——玉真公主。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這首詩到底寫給誰?

其實關於李白和玉真公主,我一直覺得應該都是後人的揣測。

即使他在《玉真仙人詞》中極盡溢美之詞,但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為了討好玉真公主,以此為進身之道。

至於他和王維是真的沒有任何交集,還是史料失傳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如此分析下來,李白的這首《秋風詞》最可能的還是寫給他的第二任妻子宗氏。

即使瀟灑如李白也是不能避免相思之苦,“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說出了多少男女的心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