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王”李建强和他的扶贫事业

“果王”李建强和他的扶贫事业

金秋时节,走进和政县的“八八集团万亩种植基地产业园”内,绵延不绝的啤特果果树如一片绿色海洋,颇为壮观。这是我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啤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而创办与经营这份事业的,是省政协委员、甘肃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强。

从2006年通过投资改制的方式进入八八集团至今,在李建强的带领下,八八集团从一家即将关门停产的企业转型升级为省内以啤特果果汁作为龙头产品,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公司总资产近3亿元,年生产能力7.5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更令李建强自豪的一个数据是,八八集团被授予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的荣誉称号,带动全县种植啤特果17万亩,使果农亩均增收1200余元,啤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是获得利润,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夏人,我有责任带领家乡的老百姓早日摆脱贫困的日子。”李建强说。

“果王”李建强和他的扶贫事业

■ 从建筑行业到食品行业

记者来到和政采访时,正值啤特果采摘的季节,在八八集团公司门口,远近果农纷至沓来交售鲜果,满载果实的各种运输车辆排起长龙,公司内果农们正忙着与收购人员拉运、分拣、装箱、称重、装车,一派丰收忙碌的场景。面对稳定的啤特果收购价格,村民们增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见到李建强时,他的眼睛有些红肿,头发也略微有些凌乱,显得很疲惫。“最近正好赶上收果子,公司门口都是各地来送果子的农民,为了早点收完农民手里的果子,所以每天晚上都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李建强笑着说。

1969年,李建强出生在临夏州积石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李建强只能出门打工挣钱养家。贫寒的出生造就了李建强能吃苦,也善于学习,从建筑工地工人干起的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慢慢挣到了第一桶金,也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2006年,已经在建筑行业小有成就的李建强决定转型,他瞄准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和政县八八果品厂。八八果品厂是八八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95年,像很多旧体制下的国有老企业一样,由于受技术发展水平、机制体制制约以及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步步陷入困境,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李建强通过投资将八八果品厂改制为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改制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力度,研制开发了寓营养性和保健性为一体的“松鸣岩”牌啤特果汁饮料、冬果梨果汁饮料、冰泉包装饮用水等多种纯天然饮品,并成立了临夏州啤特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李建强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八八啤特果集团公司位列甘肃省百强企业,也是甘肃省地产饮料行业的领头羊,产品销售多年来一直稳居同行前列,当初濒临倒闭、众多工人面临下岗的老企业实现了“起死回生”。

■ 让啤特果变身“致富果”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高寒湿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这里为啤特果生长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

“啤特果别名皮囊果、剥皮梨、酸巴梨等,适宜在高寒、阴湿的环境中生长。”提起啤特果,在采访时话不多的李建强突然来了兴致。李建强介绍,啤特果果品外形和梨十分相似,但其味道酸甜,含有氯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养胃润肺、消渴止咳、软化血管等多种保健功能。

李建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和政县将啤特果产业列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首先以订单种植和保护价收购的方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啤特果种植技术培训。 “我们公司以2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啤特果,对于精准扶贫户再以高出0.3元/公斤价格收购,确保农民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李建强说。除此之外,八八集团在和政县还组建了5个贫困村啤特果种植合作社,吸纳贫困户53户,建成啤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带动全县发展苗木类合作社138个,专业种植户3850户,带动啤特果种植覆盖全县13个乡镇34个贫困村,使果农亩均增收1200余元。随着这种脱贫攻坚新模式深入人心,啤特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在和政县三合镇、买家集镇,八八集团流转土地1万多亩,建成八八集团万亩种植基地产业园,啤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随着当地啤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陆续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李建强告诉记者,当地群众每年获得土地流转金收入400多万元,亩均收入600元,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又增加了土地财产性收益。同时,把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180名贫困群众在企业和基地常年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同时,公司与230名贫困群众签订了日工资100元至150元的季节性用工协议,直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人就业,年用工达4.3万工日,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2.5万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有力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我卖果子就挣了3万多元,加上在自己村子的合作社里打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记者在八八集团内见到了三合镇农民马明,拿着刚刚卖完啤特果挣到的钱,马明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在管理好公司,助推脱贫攻坚事业的同时,李建强还把眼光放到了今后,瞄向了啤特果特色旅游,将啤特果业态接续延展。

每年春天,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啤特果万亩种植园内,啤特果树鲜花盛开,成为当地一道春季旅游观光的绚丽景观。依托万亩种植园,八八集团连续举办了四届“高原梨花旅游节”,将观赏、休闲、餐饮、商贸、文化贯穿到整个活动之中,初步形成了集种植、观赏、销售为一体的啤特果产业链,带动发展农家乐42家,啤特果成为群众的“树上粮仓、树下银行”, 公司实现了种植、生态和旅游业立体发展,破解了依靠啤特果加工销售的单一模式,延伸了产业链。

■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

李建强的微信名叫“果王”,尽管他笑着告诉记者这只是随便起的,但如今,依托八八啤特果集团公司,和政县啤特果种植户已有2.6万户,全县啤特果树栽培面积17万亩,啤特果产量近6.8万吨、产值1.9亿元,有啤特果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企业100多家,说他是“果王”也并不为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李建强积极回馈社会,投身公益事业,在买家集镇改造危房、硬化水泥道路;为买家集镇两关集村和关家集乡关集村互助社注入发展资金各20万元;为梁家寺、陈家集、新庄、三十里铺等乡镇的学校捐赠课桌、衣物、学习用品,累计价值达60多万元,并在捐资助学活动中捐款20万元。同时,他先后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难中捐款688万元;扎实开展“每卖出一瓶果汁,就向贫困地区捐出一分钱”的企业光彩行动,积极参与捐资助学、赈灾救灾、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近1828万元。

在采访的尾声,李建强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都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全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支持。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省政协委员,作出表率、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