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教師平均工資大約會到多少?

用戶8736684340373


今年是2019年,到2022年再有三年時間,三年教師的平均工資會增加多少?

大家都很期待!

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數據,全國教師平均工資92383元。實際上,這個平均工資數據其中包括有“五險一金”,教師拿到手中的工資要比這個數據小得多。

而且這個數據是全國的平均數據,地域不同,差異非常大。

經濟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相差甚遠,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地區差距也很大;

一線城市和小城市也差得比較遠;

城市和鄉村也有較大差距;

既使在同一個省份,不同的市縣工資待遇都不相同;

另外,職稱不同工資差異也很大。

就目前而言,最高的年薪可能拿到10多萬,甚至個別還有20萬的,最低的可能只有三四萬,甚至比三四萬還少。

按照國家2018年統計數據,全國教師平均工資92383元,同比增長10.8%來推算,2022年全國教師年平均工資至少要超過10萬。

如果2022年教師年平均工資超過10萬元,估計每人大約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700——1200元左右。

就拿我個人來說,我目前是中教一級職稱,21年工齡,所有工資全部拿到手上是5007元,職稱不變的情況下,到2022年我的工資有望突破6000元,如果能順利晉級副高級職稱,那麼工資可能會增長到7000元以上,算一下,還是很令人振奮的。

到了2022年,教師工作可能會有較大的提高,但仍然避免不了地域之間,城鄉之間,職稱之間的差異。但不管怎麼說,提高總比不提要好得多。

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數據分析,再加上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對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2022年教師年平均工資有望能達到10-14萬元這個水準。

根據以上的分析,老師們可以根本自己目前的工資情況和所在的地區,來預測一下2022年自己的工資能有多少。


教育探微


我三年前工資3500元,目前3900多,三年時間漲了400元。到2022年,我看回答,好多說,可能會漲到一萬,三年翻一倍,簡直是異想天開。


老師的工資不是說國家漲你就會漲的,它還和很多因素有關。

第一:老師工資有縣財政撥款,縣財政沒錢,你怎麼漲?

我們縣,在全省排名還不太落後。但目前事業單位公務員工資都是靠貸款發放。為什麼?因為沒錢。

小縣城,沒什麼大型企業,小企業因為環保問題大多都被關掉了。以前還有煤礦,這兩年煤也不允許挖了,真沒什麼收入。

老師的工資有一部分上級來檢查才發,檢查一走,就停了。大家鬧也沒用,沒錢,怎麼發!

第二:老師工資和職稱密切相關,職稱晉升不了,你怎麼可能漲工資?

決定教師工資水平的不是教齡,不是教學業績,而是職稱。

不管你多大年齡,職稱上不去,工資就上不去。每次漲工資,高級職稱漲的永遠是最多的,低級職稱漲的永遠是最少的,國家越漲,高級與低級的工資差距就越大。

我們學校,好多臨退休了,小高還沒評上,就算國家允許漲工資,他能漲多少?

第三:全國各地老師工資差異巨大,平均工資有何意義?

中國地方大,每個地方工資都不相同,而且差異會非常大。

大城市老師可能都一年上百萬了;某些小縣城工資可能也都上萬了;但某些地級市可能工資才3000多元。

我們這裡,縣城和市區同等級別的老師每月相差近2000元,距離不到50公里。

這樣的工資制度,你老研究平均工資有什麼意義?


前一段,陳部長說教師工資已經位列全國第三了,去年一個報告稱老師工資已達到年薪9萬了。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如何產生的?我就想質疑一下,你究竟統計的是哪幾個地方?能否公佈一下?

老師工資要想穩步提升,只有一個渠道,就是實現省級統籌。有省級直接撥款發放教師工資。只有這樣,老師們工資才不可能全國差異巨大。

本人普通老師,暫時從未奢望過月薪上萬,只祈求讓我早點為國家稅收做點貢獻。先達到每月5000元吧!


人生如夢LLH


15年前本科畢業,籤去廣東靠海的一個鎮中學教高中,那時一個月卡上工資1100,其他的收入就是課時費,節假日,年終,似乎還沒有績效工資這一說。好在學校的小金庫還不錯,否則也是難以生存下去。



幹了四年我考學走了,前年聽說她們現在工資4000多,績效1000多,再加其他什麼的,能有6000多。而且,同事是個音樂老師,一星期只有兩天有課,其餘時間自由。

同事現在就是有課去學校,沒課就在市區家裡,日子似乎過得非常滋潤。

從1000多到6000多,至少漲了五倍,雖然這個工資在沿海地區算低的,但那個小鎮的消費低,這個工資生活也算可以了。

至於2022年,工資再漲的話,他們工資過萬是沒有壓力的。主要是,課少,個人時間多。



你的工資從畢業到現在,漲了多少倍?歡迎留言。


英語老師Minnie


我一直不明白,有些老師說自己工資多少多少的時候,有人會偏低那麼多?我不禁想起,是不是大家都喜歡跟人說工資時只說基本工資?我認識的十八線城市的老師,工資基本可以達到四五千了,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當地的銀行、券商櫃檯也就平常稅前四五千的樣子,不含獎金。

更多的是一個村鎮退休小學老校長,接近九十高領,一個月退休工資兩千多,聽起來並不多,但是足夠在縣城供一套120平米的大房子了,認識的另一位退休中學歷史老師一個月是四五千,所以這個錢是很可觀的。

按照目前國家的政策而言,教師的工資不會低,只會越來越好,家強國富,從小做起。國家近年越來越注重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甚至有意從娃娃抓起。為加強教育,鄉鎮老師額外增加偏遠山區補貼,十八線城市都有1000元補貼,這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再加上教師有向公務員轉化的意向。每年都為公務員打破頭,都想擠進入的領域,說自己每個月兩三千元,全部報基本工資吧?兩三千元怎麼在這個社會生活怎麼生孩子養娃,怎麼會幾十萬人搶著考?所以教師的工資會越來越高,教師工資高了,不用考慮住行問題,教師可以更安心更多精力放在教學上,為了祖國明天的花朵,國家將越來越富強。



小懿木木


我建議:到2022年,教師月工資提到一個億。國家財政不夠的話,可以向全世貸款,實在不夠,可以還變賣所有軍事裝備和設施,解散軍隊。還可以把國土租借出去,想方確保教師們的收入不低於馬雲和比爾蓋茨。讓她們每人都擁有私人飛機和遊艇,住的起宮殿,養的起美女或相公,達到教師們滿意。至於工作嗎?一年工作一天就可以了;但絕不能超過4小時。


寒堂系民情


我是山村老師,每天為您解答教育領域裡的疑惑!關注我,走在教育領域不迷路!


教師的工資一直是教師們的一大痛點,但相比較以前而言,確實有很大的提升。那麼2022年教師的平均工資大約會到多少呢?這也是教師們所期盼的吧!

2018年公佈的2017年教師年平均工資為8.2萬元,2019年公佈的2018年教師年平均工資為9.23萬,雖然很多老師們表示自己被平均了,但每年上漲10%左右的工資還是看得見的。如果繼續這樣每年上漲10%左右,那麼到達2022年,教師工資有望年平均工資為10—12萬這一區間吧。



當然,這一平均值依然會有很多老師達不到平均值,但工資上漲依然心情都會好一些,只希望物價不要漲得太快。


記得自己09年畢業進入教師隊伍,當時的工資只有1600百多,但是十年過去了,工資由原來的1600多漲了現在的3800多。雖然這一工資與平均工資有一定差距,但職稱晉升後這一差距會逐漸縮小。希望未來的幾年裡,教師工資能夠不斷上漲,讓教師這一職業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不喜勿噴!如果教師工資過萬,你會來當老師?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到2022年,全國教師的平均工資預計能突破10000元,是不是對這個數字很驚訝?其實這是正常的預期。雖然大部分人感受不到,但實際上如果按照目前的教師工資增長率,教師月工資突破1萬元根本等不到2022年,2021年就OK了。

教師待遇理論數據

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國就業人員年平均數據,教育行業的平均薪資已經高達92383元,名義增速也高達到10.8%。大家可以簡單的算一下,按照目前的名義增長率10.8%,到2022年教師的平均年薪可以超過13萬元,當然,這個增長率還是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和調整,並不是理想的預期,或許會更多。

教師關於待遇提高的實際感受

這個話題說的比較多,問題也是越說越清楚,雖然教師行業工資數據在不斷的上漲,甚至已經位列全行業第九位,但是大部分教師對於工資上漲的感受並不明顯。主要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城鄉工資待遇差異較大
  • 地區經濟對工資水平影響較大

  • 工資與教齡,職稱,能力不匹配
  • 平均工資包括了保險和養老金等
  • 教師工資低於公務員工資

關於教師工資增長的期待

說真的,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的確還是上漲了不少,可能由於地區差異,很多老師感受不到。我之前也說過,我在8年前的月工資是3500左右,現在已經突破8000元,當然這個8000元是包括整體公積金部分,因為我也要還房貸,所以也一併算進去,實際上我們這裡已經達到了國家的統計平均數。

所以說教師工資增長不是空話,只是因為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局部地區增長不明顯而已,我相信到2022年,我們這裡的工資肯定會在11000元以上,其他地區能漲到多少還是不能確定,但總的趨勢一定是上漲的,大家放心吧!

關於教師待遇有說不完的話題,其實我覺得除了待遇,更多的還應該要真正落實尊師重教的氛圍,老師們站好講臺,用心教書育人,家長好好配合,教育能夠健康發展,這才是最和諧的教育氛圍。


美蛙英語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回望過去,感想今朝,暢想未來!到了2022年,教師的平均工資能達到多少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上幾個年度教師的平均工資有多少,然後再算出上漲率,根據上漲率,就可以合理推算出2022年教師的大概平均工資了。

2017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為83412元,到了2018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則上升為92383元。名義增長率為10.8%。

按此速度增長,2019年,也就是今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02360元;

到了2020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13415元;

到了2021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25664元;

到了2022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39236元;

當然,這樣的計算是比較粗略的,而且是平均化的,包含五險一金,因此並不具有代表性。

若是讓老穆去猜測,老穆估計2022年,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2萬左右,且是包含五險一金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信息來看,教師的年平均工資已由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名倒數後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

第1位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第2位是金融業;第3位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第4位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第5位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年;第6位是衛生和社會工作。

我國專任教師從1949年的90.43萬人,到1985年的931.9萬人,再到目前的1673.83萬人,增長速度還是非常迅速的,這就說明我們國家教育事業取得了飛速發展,這是一件好事,值得稱讚!

教師在學歷上,也取得了飛速進步。

相比1985年,小學、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分別增加了61.59%和80.59%。


【結束語】不得不承認,目前教師薪資水平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有的老師年薪已經超過了20萬,而有些老師的年薪才4萬左右,雖然平均起來的數據比較好看,但具體到個人,就少了。你被拉平均了嗎?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從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2017年教育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月工資為6951元,工資水平排名十九個行業裡頭的第七位,平均工資同比2016年增幅為12%,增長幅度並列第三。

小雷查了一下近今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並對不同的行業進行了排名,可以看出,我國教育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長期都是處於所有行業的中間水平,從2010年到2014年連續5年都是排名第十,但是近幾年排名在逐年提高。

而從增幅的相關情況看,教育行業2010年到2014年的增幅水平並不高,但是2015年開始增幅都保持在12%以上,2015年增幅排名所有行業第一名,2016年排名第二,2017年排名第四。可以看出,近幾年教育行業的工資水平增長是比較快的。

如果按照這個增幅水平保持下去的話,那麼2022年教育業的年平均工資可以達到147000元,也就是每個月12250元。不過,任何行業都有高峰和低谷,不可能一直保持這麼高的增長速度的。

只是,近些年國家一直提到要切實落實《教師法》中提到的教師工資水平不能低於當地的公務員工資水平,如果這項能夠執行到位,那麼教師的工資水平是能夠有一定幅度的增加的。並且,對於教師教齡工資過低的問題,現在國家也重視起來,河南省已經進行了修改,按照一年教齡10元的水平來發放教齡工資,那麼對於老教師來說也可以增加幾百元的工資。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對於教師的尊重不能只停留於表面,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加強老師的師德,禁止老師有償補課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時關注老師的痛點,提高老師的待遇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平均工資是一個飽受詬病的名詞。因為平均工資對有些人來說就像下水道,而對大部分人來說,是踩上凳子也摸不到的天花板。


2018年,全國教師的平均工資為9.23萬元,我們除以12,算出月工資為7692元!這個數字讓很多教師感到驚訝。因為大部分地方,最高工資的都沒有這麼高,拿我來說吧,到手工資也就5000多元,還是高級,無論如何是湊不到平均工資的。

但是,有的地方遠遠高於這個數,比如蘇州,都在一萬以上,平均數早讓他們踩在腳底了。

所以說,平均工資會漲到多少,對老師們來說,沒有多大參考價值。不如盤算一下到底能達到多少,更好一些。

按照慣例,每兩年會調一次工資標準。2014、2016和2018年均按照人均300元調的標。以此推算,2020和2022年還有兩次調標,也就是600元,工資基數高的話,能達到800,低的可能是四五百元。加上3年,每年調一次薪級工資,大致是300元。

這樣,大致每人能提高一千元左右。

另外,2019年,河南率先將班主任費提到400元,教齡工資每年10元。這樣,30年以上的老師就可以增加300或700元。

大體就這樣,具體情況還得看國民經濟是否能支撐工資持續增長,中美貿易摩擦還在延續,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一些製造業巨頭有撤資跡象,農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總之,還得看一看,不僅要看碗,還得不時瞥一眼鍋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