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01

《易經》之中有一句話:日中則仄,月盈則虧。

太陽逢中之後就會西落,月亮圓了之後,就會出現陰缺。

天地之間萬物都是如此,這是千古不變的一個道理,達到了完美的狀態,必然走向的是殘缺,正所謂說物極必反。

在現實的人性之中,很多人拼了命的去追求那些外物的圓滿和完美,希望讓自己的人生勝過所有人,讓自己出盡風頭,佔盡所有的鋒芒。

但是,這樣的心態往往會招致災禍。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曾國藩在寫給家書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蓋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至當不易之理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天下的道理,太滿就會招致損失,位子太高容易造成失敗,太陽昇到頂就會西落,月亮圓了就會陰缺,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曾國藩寫給家裡面的書信之中,是囑託家人的一些話。

當時,曾國藩的六弟鄉試的時候沒有考中,他就跟他自己的父母親說:“我知道你心情可能有一些憂慮,但是我覺得沒有得到功名,是一件好事,天下的道理都是物極必反的。”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曾國藩當時覺得自己毫無學識而當了學士,也得到了許多榮譽,他的祖父母、父母又身體健康,這是極好的一個徵兆。現在京城當官的和翰林之中,也沒有誰有這樣的福氣。

曾國藩覺得這是人生難得的福澤,並且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狀態,也不敢過分的追求榮譽。

曾國藩不光是囑託家裡人要懂得低調謙虛,而且自己處事的時候,也把不鋒芒畢露的謙虛之道,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清朝末年的時候,曾國藩回湖南組建湘軍,先後攻克了太平軍控制的幾個重要城市,最後拿下金陵。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曾國藩因此受到了加官進爵的待遇,但是此時的曾國藩自然明白功高震主的問題,反思自己的境況,覺得太過於鋒芒畢露。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軍隊人數,已經達到30萬,並且只聽命於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誰也調動不了他的私人武裝。

他自然明白朝廷對於他的顧慮和矛頭指向。

於是這個時候,選擇自削兵權,目的就是要解除朝廷的顧慮,並且依然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他這一個舉動,也深受皇帝的信賴,所以,曾國藩一生的“好運”也都藏在他的處事之道之中。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02

對於這個浮躁的時代來說,大多數人缺乏的都是接受不完美生活的那一份謙虛謹慎的心思。

總是過分的追求盈滿,過分的追求人生的過度完美,殊不知,萬事物極必反。

《道德經》之中老子就說: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真正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追求人生的過度完美,永遠不會把自己處在一個鋒芒畢露的位置之上。

正所謂說“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

過度完美,過度強壯,必然會遭致災禍。

懂得接受人生中的不完美,凡事不爭順應,而且懂得謙讓,才能更好的保全自我。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用人上有獨特的標準,他認為:70分的人才就足夠了

他認為招聘人才的時候,以適應公司的程度為好,程度過高也並不是好事,水平過高的人會覺得在這個單位工作是一種浪費。

如果換成普通一點的人,他會更加的感激,並且更加的努力,所以招聘水準過高的人,是不適合的,“適當”兩個字,對於公司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凡事不求滿,不求最好,只求適合。

而在與人相處之中,不追求盈滿的人,也能夠保持謙虛,退讓的狀態和智慧。

在人際關係之中,很多事情也都是互相依存的,人和人之間難免有摩擦和矛盾,如果凡事必爭,凡事都想要一個完美的狀態,那麼必然會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帶來阻礙。

曾國藩:凡事物極必反,“極盛”就是災禍的根源

有的時候佔了便宜又怎麼樣呢?倒不如吃一些虧,吃虧了,反而獲得心靈的平靜,也可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持,一旦對方醒悟過來,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

相反,那些佔便宜的人,凡事必爭一分一毫,必然會有最終的敗局。

文章由【曾說】原創,學習曾國藩的智慧,品讀不一樣的古人文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