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大唐出了個武則天,曾一度讓李唐皇室失去了存在感。然而雖然神龍政變後,武則天的政治生涯終結,武氏的權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約束。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又一位姓武的女人在唐朝的皇宮裡指手畫腳,曾一度害死了李隆基的三個兒子。

這位姓武的女人是恆安王武攸止的女兒,武則天的侄孫女,得到李隆基的寵愛後被封為惠妃。武惠妃年幼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所以按照慣例她被收養到了宮中。到了李隆基即位時,武惠妃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某一天就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不僅人美,而且性格乖巧善於逢迎,所以後來得到了李隆基的專寵。剛開始武惠妃被封為婕妤,先後為李隆基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說實話,這武惠妃的生育能力還是很樂觀的。因為母親受寵,所以武惠妃的幾個孩子也是格外受到李隆基的偏愛。

當時的唐朝上上下下是一致反武的,畢竟武氏家族專權的歷史剛剛結束。但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因為武惠妃的受寵,她的母親和兄弟還是受到了李隆基的加封。按照這種寵愛的趨勢,武惠妃當時很有希望成為帝國的新皇后(當時李隆基的元配皇后王氏已被廢)。並且李隆基當時也有這個意思。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但就在李隆基躍躍欲試,要把武惠妃立為皇后時,卻遭到了御史潘好禮的上疏反對。潘好禮認為,武氏剛被打倒,如今世人都不喜歡武氏。而且當時李隆基立的太子也不是武惠妃的兒子,而武惠妃有自己的兒子,要立武惠妃為後必然會影響太子的地位,會引發宮廷之亂。

看了潘好禮的上疏,李隆基最終還是理智的選擇了納諫。唐玄宗登基前的寵妃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分別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武惠妃出現後,這三位妃子便失去了恩寵。因而太子和二王時常有所怨言,替自己的母親鳴不平。因而,宮廷內的矛盾就來了。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沒當成皇后,肯定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儲君。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可能看出了丈母孃的心意。於是就暗地裡觀察太子李瑛,專找他的短處,然後添油加醋的報告給武惠妃。而武惠妃聽了自己女婿的報告,又添油加醋的跑到李隆基面前狀告太子結黨營私,要謀害她們母子。

李隆基一聽這還了得,於是想要廢了李瑛。幸好被中書張九齡勸阻。李隆基才沒有草率行事,怒髮衝冠,做出將來指定後悔的事兒來。武惠妃雖然不是正式的皇后,但在當時的唐朝後宮,她基本上享受的是皇后的待遇。張九齡勸阻了李隆基的衝動,然而不久卻被罷相,估計這跟武惠妃不無關係。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張九齡被罷相後,李林甫取代了他的位置。開元盛世正是在這位宰相手中被輔佐到荒蕪的,李林甫知道武惠妃的心意,因而經常誇讚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就這樣李林甫跟武惠妃狼狽為奸起來。737年,楊洄再次向武惠妃構陷太子和二王,說他們正在和太子妃薛氏的哥哥薛鏽共謀異事。

這一次武惠妃並沒有靠著皇帝的寵愛,直接去李隆基面前告狀,而是動了動腦子。武惠妃設下一計,誘騙太子李瑛說宮中出了賊人,請求他們來幫忙。當時太子和二王也沒有懷疑,畢竟皇宮裡有他們的父親還有他們的母親。於是這三人就帶兵急匆匆去皇宮救駕。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得知太子和二王上當了,武惠妃也開始行動了,她跑到李隆基面前狀告三人謀反。後來李隆基看到帶兵進宮的三人,人贓並獲氣急敗壞,隨後廢黜了太子和二王為庶人,不久李隆基的這三個兒子遇害。

當時李隆基還專門找李林甫商議,看這事兒怎麼處理。李林甫和武惠妃穿的是一條褲子,難道李隆基一點沒有察覺?真是笑話,難怪這位皇帝后來一無所有、晚景淒涼,也真是咎由自取。面對李隆基的窘迫,李林甫也只是以皇帝家事為由,並沒有妄加干預。其實他也不必干預什麼,畢竟這事兒無論什麼結果都與他不傷分毫。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最終是害死了太子和兩位藩王,她如願以償了。但這個女人有心做卻沒有膽量承擔,害死了李隆基的三個兒子後,武惠妃整天做噩夢,夢到太子和二王來找她索命。後來竟嚇得一病不起,最後用盡了所有辦法,也未能消除她心中的恐懼。最終武惠妃被嚇死,死的時候年僅38歲。真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追封其為皇后,並上諡號為貞順(這是反諷嗎?)。但下葬的時候,李隆基又不允許按照皇后的禮儀,並且只讓武惠妃自己的孩子披麻戴孝。我想,此時的李隆基定然是後悔了,後悔上了武惠妃的當,後悔草率的害死了三個忠心耿耿的兒子。

大唐武惠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值得一提的是,李隆基後來那位寵震天下的楊貴妃,原是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真是煌煌天道,大唐亂的一塌糊塗。武惠妃死後雖然被追封上諡,並葬入敬陵立廟祭祀。但唐肅宗即位後,廢去了武惠妃的一切皇后祠享,唐代宗即位後連她貞順皇后的諡號也廢了。

武惠妃置太子李瑛和兩位藩王於死地,固然有其道德敗壞的一面。然而這場唐朝的政治風波中,最壞的還是武惠妃那位女婿楊洄。此人見風使舵、無中生有、挑撥是非,才是激起這場風波的元兇,最應該千刀萬剮。

像楊洄這樣的小人物,其最終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的。761年,楊洄因參與唐玄宗弟弟岐王李業的兒子李珍的謀反被賜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