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擔心肺結節到底是不是“劫”?成都市三醫院全新成立多學科團隊+高精尖技術的肺結節診治中心來解決

在擔心肺結節到底是不是“劫”?成都市三醫院全新成立多學科團隊+高精尖技術的肺結節診治中心來解決

AI系統分析結節

在擔心肺結節到底是不是“劫”?成都市三醫院全新成立多學科團隊+高精尖技術的肺結節診治中心來解決

李國平主任帶團隊進行會診

在擔心肺結節到底是不是“劫”?成都市三醫院全新成立多學科團隊+高精尖技術的肺結節診治中心來解決

普胸外科肺結節微創手術


“磨玻璃密度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實性結節”,目前接受CT檢查的市民當中,至少有70%被發現長有結節。再看到報告上寫下的這些字眼,沒有醫學背景的患者只能一臉茫然。應該看哪個科室?是不是“癌起了”?要不要手術?……最終診斷之前,成天東奔西跑不說,還揹著巨大的心理負擔。

現在,這樣的狀況將不復發生——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市級公立醫院中首先成立肺結節診治中心,整合呼吸、胸外、病理、放射四大學科力量,同時引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高精技術做支撐。一站式診療服務,實現精準化治療,進而最大程度實現肺結節患者治療獲益。

專業判斷 再細微也能查清真相

想到已經年過四十,王女士每年都會到醫院做一次體檢,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在今年的體檢中,就發現了問題——胸部CT掃描時,通過放射影像科引入的AI讀片系統,發現了其肺內有多個結節。“藉助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將所有異常的可疑肺部結節全部梳理出來。之後,會有人工進行判別哪些結節為真正異常的結節,哪些結節系人體肺內正常結構。”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影像科主任、肺結節MDT小組放射小組組長周瀚說,經過專業甄別,揪出了右上肺一枚直徑約7mm的磨玻璃樣結節,發現其存在異常。

呼吸與危重醫學科主任、肺結節MDT小組內科組長李國平在仔細閱片後發現,王女士肺上的這個結節內有血管穿過,風險較高,立即啟動肺結節多學科MDT團隊會診,並應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新開展的機器學習結合計算機圖像三維重建技術進行進一步分析,“就是利用專業程序和算法提取王女士肺結節與周邊血管的關係,以及肺結節內部血管情況,對肺結節內部和周邊結構進行重建,以便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精準觀察目標部位。結果認為,這位患者的肺結節高度懷疑惡性。”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胸外科醫生、肺結節MDT小組外科組長楊懿介紹說,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這個結節較為符合肺早癌或癌前病變的特徵,所幸發現及時。日前,普胸外科團隊利用目前國內治療肺結節最新微創的治療方式——單孔胸腔鏡手術,為王女士進行了治療。手術中,僅通過側胸壁切下的直徑3.5cm的切口,即完整切除了其右上肺的磨玻璃結節。後續的病理結果顯示,王女士確為微小浸潤性腺癌。

技術再進一步 填補西部手術難度空白

66歲的徐爺爺,是一位左上肺腺癌患者,病變較大且靠近肺門生長,胸部CT提示腫瘤已明顯侵犯了左上肺主要血管。在當地無法接受進一步治療的他,輾轉來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經術前評估,普胸外科/肺結節MDT小組外科團隊確定了單孔胸腔鏡下支氣管、血管雙袖式成型術的方案。不過,手術難度極大。“既需要完整切除左上肺葉,同時要保證老人家健康的左下肺葉功能,這就需要進行左下肺葉支氣管與主支氣管吻合重建,並進行左下肺動脈與左肺動脈主幹吻合重建。”楊懿表示,以往這類患者多數需左全肺切除術,這就意味著患者將直接失去接近一半的肺功能,手術之後的活動耐力會明顯下降,生活質量也會隨之大打折扣。

對於支氣管袖式成型術而言,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大型醫院能於胸腔鏡微創下完成手術,而大部分醫院胸外科需要在開胸大切口下完成,更是無法在微創路徑下,完成難度更高的肺動脈袖式成型。普胸外科/肺結節MDT小組外科團隊經過精心準備,敲定了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方案。利用微創方式完成左上肺癌根治術及支氣管、血管雙袖式成型術。徐爺爺在術後7天即康復出院,相較於傳統的手術方式,在明顯降低手術打擊的同時 ,治療費用也因為治療週期縮短等原因得以減少。而這次手術的開展,也是西部地區第一例單孔胸腔鏡下左上肺癌根治、支氣管肺動脈雙袖式成型術,填補了該手術難度技術的空白,為這類肺癌患者的治療開拓出全新路徑。

為患者情緒減負 團隊首開“一站式”精準診療

目前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堪稱危害公民健康的第一大殺手。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公眾對自身健康的重視,體檢中篩查出肺部結節患者極具提升,數據顯示,早期微小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100%,而進入到IIA期、IIB期、III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直線下降至46%、36%、20%。如何快速得到有效權威的診斷,便成為這部分患者的迫切需求。不過,省內獨立成立肺結節診療中心的醫院較少,對於肺結節的診療多數還分散於不同科室。與此同時,由於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結果,患者往往會揹負巨大的心理包袱,甚至因此出現負面情緒。

“無論是門診還是手術檯次,肺結節患者的收診近年來都呈成倍增長的趨勢,在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落戶在市三醫院以來,這類就診患者的漲幅更是明顯。患者需要的,就是我們努力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徐俊波表示,為了給患者提供更為精準的診療,經過前期的充分討論,決定在市級公立醫院中首開肺結節診治中心,以中心為依託整合呼吸、胸外、病理、放射等多學科力量,同時配備人工智能系統、機器學習結合計算機圖像三維重建等高精尖技術做支撐,進而實現這類患者一站式的個性化精準診療,“患者再不用拿著看不懂的報告到處跑,而是醫護團隊圍繞患者開展服務。”

院士工作站打開突破口 診療水平不斷提升

成立診治中心僅僅是走出的第一步。為了不斷提升團隊自我能力,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呼吸健康研究所的呼吸與危重醫學科、普胸外科已成為中國肺癌聯盟成員,將通過與全國同行之間實時交流,保持走在肺部腫瘤診治的前緣。與此同時,已與胸外科專業排名全國前三的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建立合作,並聘請該院蔣雷教授為普胸外科客座教授,定期來院指導。

今年,全川首個以鍾南山院士命名的院士工作站更是落戶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站建立的重點之一即是肺部腫瘤診療,希望在鍾南山院士團隊的幫助下形成同頻共振,進一步提升自我技術水平,成為學科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的突破口。

“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患者帶來更高質量的診療。”徐俊波表示,按照計劃,醫院將致力於把肺結節診治中心提升至國內一流水平,將實驗室的建設達到省重點標準,並建立肺部腫瘤樣本庫,實現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並重,在呼吸健康研究所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下,實現本地患者的“疾病密碼”解讀。同時,注重帶動周邊基層醫療機構的水平,通過緊密的交流提升基層醫務工作者對於肺結節的診療能力。下一步,還將探索碩士培養工作,建立起“醫、教、研”相結合的綜合性肺結節疾病專病中心。

李詩敏 大眾健康報記者 侯文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