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之一

--英額門地區的文化現象

清原縣英額門鄉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後金政權走出大山進入遼東,便將原來居住的地區視為龍興之地,嚴格限制人們的進入,以防破壞衝撞這裡的風水。入關後,在東北修築柳條邊,也稱之為柳條邊牆,加以封禁。邊牆高1米,寬1米,牆上栽種3行柳樹,每隔1.67米種柳樹3棵,樹與樹之間用兩根柳條橫連起來,稱為“布柳結繩”,編織成一道屏障,邊牆外還挖有深溝,溝內注水以阻止行人。柳條邊以內的地方叫“邊裡”,以外的地方叫“邊外”。沿柳條邊設有邊門和邊臺,英額門是其中最重要的邊門之一。

然而,都英額到底在什麼地方,史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議。

都英額是滿語,都,滿語是“四”的意思。對英額的翻譯有三種:一是柳樹邊門,二是鹿多之地,三是白花盛開(指當地的一種叫臭李子樹開的花)。

撫順有的學者認為都英額在撫順高灣地區的小大泗水,其根據是:

一是這裡有四個水泡子,都英額的“都”是四,兩者吻合;

二是根據滿漢大辭典對都英額的註釋:都英額(撫順之西);

三是說這裡有赫舍里氏的祖墳;

四是根據額爾德尼天天混跡於馬市的傳說。撫順有馬市,史載額爾德尼是都英額人,那麼都英額就應在撫順之西了。

看到這一觀點,當時很興奮,可回來仔細查閱有關資料,對其觀點卻無法苟同。

我的觀點:都英額就是現在的英額門地區。

關於“都”這一滿語的解釋,眼下還不能在英額門地區找到答案,暫且存疑,至於以“四”

打頭的地名多了,若以此將高灣地區的大泗水作為都英額的證據,很難令人信服;

《滿漢大辭典》上有確有關於“都英額撫順之西”的註釋,但作為工具書,它沒有載明出處,不能作為論據,筆者以為這是辭典本身的錯誤;

根據大泗水有索家墳就斷定是都英額同樣難以成立,因為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裡曾是索家的封地,而這最早也應是進軍遼東以後的事情了。

至於馬市,撫順有,開原也有,開原馬市的規模比撫順大得多。

最有說服力的還是英額門到現在還有英額二字。

首先,英額門是柳條邊的邊門,以英額命名其門絕非憑空想像。英額門者,英額地區之門也,就如同撫順關,撫順之關一樣。

其次,和珅祖上居二甲喇,二甲喇就是今天英額門一帶的英額峪。

還有,都英額一帶明朝時歸開原管轄,開原地區駐有大批明朝軍隊,撫順所當時是1200人,開原至少是8000人,當時的都英額應是女真和漢人混居的地方,屬海西女真哈達部的實力範圍,這裡的女真人受漢文化影響最深。因此,額爾德尼和碩色、希福、索尼等人很早就接受了漢文化,才會精通漢語。這一帶距開原馬市比撫順還近,赫舍里氏的先祖穆瑚祿都督是在開原馬市為明朝服務的都督,如果額爾德尼真的每天都混跡於馬市的話,也是開原馬市,不可能是撫順馬市。

吉林延吉一帶有英額嶺,但這裡距開原太遠了,也不是赫舍里氏的故鄉,所以,它不可能是清史中所指的都英額。

清原清前研究所的同仁們的考古工作,雖然還沒有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突,但他們的發現卻證明,英額門地區很早就是一個歷史重鎮,有的古城遺址規模之大,十分驚人。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英額門地區歷史上就曾經是一個地區的活動中心。因此,筆者認為,都英額就是今天的英額門一帶。當年的都英額地區絕不僅僅限於今天的英額門,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行政區域看待過去,它的範圍估計要比今天大得多,可能延伸到通化。英額門鎮的出現,當是在英額邊門修建之後。但有一點是應當肯定的,清原的英額門是當年都英額一帶的中心。

一、都英額的文化現象

1、山明水秀出才子

英額門一帶出了許多重要人物,首先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康熙的第一位也是康熙最愛的一個皇后赫舍里氏的故鄉。其次是英額門一帶出了清王朝許多大才子。一些歷史學家考證這一歷史現象時,將其總結為赫舍里氏的文化現象,認為這裡是東北女真中文化最為厚重的地方。古人們習慣於將所有的現象都歸之於風水,於是人們將英額門一帶多才子歸結為此地風水好。所有到過英額門的人都有一個感覺,這裡的風光格外秀美,當瀋吉線列車途經這裡的時候,旅客們往往會驚歎窗外山水的清麗,英額門、水簾洞、草市,光是這些名字就會令人感到神奇。雄偉的大山出壯士,秀美的山水出才子,英額門獨特的風水注定多才子,多佳人。

英額門境內的老虎頂子山是清原滿族自治縣最高峰,山下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名叫轉湘湖。這裡森林茂密,林木參天,被人們稱為風水寶地。傳說明王朝說這裡有龍虎之氣,怕衝了龍脈,就派人破了這裡的風水,於是就形成了不大不小的湖,轉湘湖由此得名。

乾隆當年回鄉祭祖,路過英額門,曾賦詩一首:

進英莪門

重關申畫郊圻分,煌煌祖制千秋遵。圍阹背指行歷盡,舉頭喜見英莪門。

結繩列柵金城固,休養善守深意存。入關樹葉尚餘綠,靈佔地氣心通神。

築場納稼率已卒,連村額慶多高囷。猶道今秋才半熟,不知苗碩農情真。

我進英莪凡兩度,興京近矣懷生欣。橋山指日此敬謁,周甲思摹蔫能申。

其中兩句:“入關樹葉尚餘綠,靈佔地氣心通神”。是讚美英額門佔了風水寶地,佳氣縈繞,可以通神。

隨行侍臣之一的劉綸也寫了一首詩,也提到了英額門一帶充沛著佳氣:“蔥鬱佳氣攬前旆,新豐難犬將勿同。”清王朝統治者們是將柳條邊內的廣袤沃野,統統視為肇興之地的。這兩句的意思是,來到肇興之地,便覺這裡的風光不同凡響了,佳氣蔥鬱,籠罩著壯觀的皇帝儀仗,與劉邦為他父親在咸陽城內造的假新豐不一樣,這裡是大清王朝真正的故鄉。

2、都英額現象

女真民族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注重騎射,多馬上英雄。但都英額一帶卻多才子,這在女真各部中非常難能可貴,也非常特殊,這是一個不同於其它地區的現象,也是非常值得研究和關注的現象,我在這裡稱之為都英額現象。為什麼不稱之為英額門現象呢?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英額門。以英額門稱呼這一歷史現象顯然是不恰當的。

英額門出才子一事真的與風水有關嗎?英額門在明朝時歸屬開原,開原是明朝在遼東最北的地區的一個軍事重鎮。開原設有馬市,這裡馬市非常繁榮,文化發達,明朝在遼東共有三個最重要有城鎮,一是遼東都司所在地的遼陽,二是遼東總兵府所在地的廣寧,三就是鎮撫建州、海西女真的開原了。開原以北,再無明朝的城鎮,開原是明朝在遼東最北面的軍事文化中心。明朝在這裡設有三萬衛,開原兵備統轄25個千戶所,城內居民二千戶。城堡墩臺障塞駐守官軍總額8482員,本城留守4889員。參加薩爾滸大戰的開原明軍近兩萬人,據此估計整個這一帶的明軍數量要超過兩萬人,因為除了參戰的,還要有一部分作留守吧。大量明軍的駐守,大批漢人在這定居,帶來了先進的漢文化,同時這裡繁榮的馬市,也及時地帶來了中原地區的各種信息,開原一帶的女真人受漢文化影響要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深,也就自然多才子,這些女真才子們都精通漢、蒙語言。

人們常說自己的家鄉人傑地靈,人傑和地靈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會有“窮山惡水出刁民”的俗語?窮山是不毛之山,惡水是興風作浪之水,它帶給人們的只能苦難和貧困,生活的貧困令這裡的人們無法安分守己,膽大的造反當強盜,膽小的偷盜,詐騙,於是社會將這些人斥之為刁民。而所謂的地靈之處,一定是水草豐藏,充滿生機,生活富庶,經濟繁榮。心有餘力則以從文,這裡也就自然會不斷地產生“人傑”。山川的秀美,推動了文化的進步與發達,這是英額門之所以出才子的根本原因。

那麼,這個地區一共出了多少著名人物呢?

首先是後金開國元勳,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

其次是滿文的創立者額爾德尼,被皇太極稱為“一代傑出之人”。順治帝追諡額爾德尼為“文成”

三是巴克什碩色和他的弟弟大學士希福。碩色學識淵博,但去世較早見,希福官至內國史院、內弘文院大學士。

四是碩色的兒子索尼。此人是皇太極的心腹,是順治臨終指定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赫舍裡皇后的爺爺。

這四位人物,除了額亦都之外,都是文臣。

這四位人物的後人,更是名人輩出,數不勝數。現在,不斷有消息報道和珅是清原英額門人,英額門人也都以此為自豪。不論歷史如何評價和珅,他畢竟曾經是一個權傾朝野,聞名天下的大人物。然而,比和珅更重要的人物的故鄉也在英額門,卻被人們忽略了。這個人物是誰呢?她就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赫舍里氏。

清史上說的都英額到底在什麼地方,史學界對此一直存在著爭議。筆者認為,都英額就是現在清原的英額門一帶,這個問題將在下面做專門論述。下面先讓我們走進都英額的大英雄、大才子們。

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英額門名人之一

滿文的創立者----額爾德尼

額爾德尼滿語為珍寶的意思。過去講文治武功,如果說額亦都是第一個追隨的努爾哈赤,為努爾哈赤立下汗馬功勞的話,那麼額爾德尼就是建州女真在文治方面貢獻最大的人,因為他是滿文的創立者。他也是都英額人,史載他通漢、蒙文字,是個大才子。他姓納拉,當時的都英額屬海西女真哈達部的實力範圍,額爾德尼應當是哈達部的納拉氏。

l 都英額女真知識份子的選擇

哈達部與葉赫部為鄰,與努爾哈赤的都城弗阿拉較遠。可為什麼碩色、希福、額爾德尼等這些飽學之士棄近投遠呢?這是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但是我們仔細分析當時努爾哈赤的建州和哈達、葉赫的形勢就可以得出個大概了。

前面我們交待過,明朝時,女真分三大部分,一是建州女真,二是海西女真,三是東海女真。三大部中又分許多小部,海西女真中就又分成四部,即哈達部、葉赫部、烏拉部、輝發部。諸部中最先崛起的是海西四部中的哈達部,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位大英難王臺登上了哈達部的汗位,此人才幹卓著,很快將哈達發展至強盛,他對明朝極為忠順,明朝封他為龍虎大將軍,右柱國,明朝武官分個六品級,每品有正從之分,因此,嚴格上講,共12個級別,右柱是什麼級別呢?從一品,可見明王朝對王臺的信任和器重。這個時候的哈達部地闊千里,號令女真各部,海西、及建州女真各部聽命其麾下。人們尊之為哈達萬汗。王臺得到了這樣的高官,不免得意起來,到了晚年,史載他貪婪失眾,內部多有不服者。萬曆十年時(1582年)王臺死了。大廈崩塌,盛世不再,哈達“外迫強敵,內虞眾叛”,鬧起了內亂。繼承哈達汗位的是王臺的長子虎爾罕,這夥計是個短命鬼,即位不到8個月就病死了。虎爾罕死後,哈達部鬧起了內訌。內訌是在王臺的兩個兒子孟格布祿和康古六兩人以及虎爾罕的兒子歹商之間展開的。

哈達內部這時形成兩派,一派是親葉赫派,一派是親明派。

孟格布祿和康古六是親葉赫派;

歹商是親明派。

明朝多年以來一直在扶持南關,從正統角度講,虎爾罕死了,應該由他的兒子歹商襲位,因此明朝理所當然地支持歹商。歹商這個人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照理說,他身後有明朝作後臺,應有所作為,可他“為人氣弱而多疑,不能善使其左右”。

在王臺活著的時候,曾為歹商定下一門婚事,女方是號稱女真第一美女的東哥。東哥又名布喜婭瑪拉,於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樹縣,自幼美名遠播,部落巫師說她的美貌“可興天下,可亡天下”。

歹商已經即位,便迫不及待地欲擁美女而自娛,經雙方商定後,歹商決定親自迎娶。然而葉赫已與歹商的兩個叔叔,即孟格布祿和康古六設下了毒計,在中途將歹商暗殺了。遼東總兵李成梁聞之大怒,歹商乃王臺的嫡孫,是法定的繼承人,你葉赫說殺就殺,這不反了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李成梁率大軍圍剿葉赫。這一仗對葉赫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揚吉砮、清佳砮兩位貝勒同時被殺,部眾一千五百餘人遇難,揚吉砮的之子納林布祿、清佳砮之子布齋分別繼承了貝勒之位。

打敗了葉赫,李成梁扶持孟格布祿當上了哈達汗。鬧騰了好大一陣子的哈達上層算是暫時平穩下來。但是,英雄不在,豎子難輔,哈達部很快走上了衰亡之路。

李成梁攻打葉赫,哈達部曾經相助,葉赫為了報仇,不斷侵擾哈達。萬曆十六年(1588),李成梁再次率大軍攻打葉赫,納林布祿和布齋戰敗投降,葉赫再次受重創。

哈達萬汗去世的第二年,萬曆十一年五月,努爾哈赤以13副遺甲起兵,發展速度迅猛。至萬曆十五年,便在佛阿拉建立了政權。而這時哈達已經走向了衰落,葉赫部妄圖稱霸女真的美夢,經李成梁兩次打擊後已經破滅。此消彼長,努爾哈赤的建州部這時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大有取哈達部而代之的勢頭。萬曆十六年,哈達部、葉赫部為了結交努爾哈赤,分別將兩個女人嫁給了努爾哈赤,一個哈達萬汗的孫女阿敏格格,一個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妹妹孟古姐姐,即皇太極的生母。

衰落的政治集團內部必然要分化,哈達、葉赫的上層集團在向努爾哈赤投懷送抱,許多重要人物也紛紛棄暗投明。比起武將們,都英額一帶的女真知識份子們對形勢的把握要更準確,更前瞻,他們也相繼選擇了努爾哈赤。這就是這些哈達部的知識份子們棄近投遠的原因。

額爾德尼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投奔努爾哈赤,有的人說,這一年他19歲,那麼他就應生在萬曆七年(1579),他死於天命八年(1623),大約44歲。

到底誰創立了滿文

長期以來,史學界一直認為,額爾德尼和噶蓋創立了滿文,我覺得這一說法不嚴謹,

有失公允。應當說是努爾哈赤和額爾德尼、噶蓋共同創立了滿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努爾哈赤是首倡者。這就好比今天科研單位確立課題,課題的最先提出者無疑是這一課題的領軍,也就當然是這個項目的創始人、負責人。

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經達海改造後的有圈點滿文

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創立的建州女真政權已經走過了十二個春秋,這時他已經基本統一了建州女真,三年前,被明朝賜封為龍虎大將軍。政權的發展壯大,外事活動頻繁,而這時的建州女真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說的是女真話,但公文往來大部分要用蒙古文字,與明朝往來則用漢字。而要用這砦文字,必須先要精通漢語和蒙語。這給努爾哈赤政權帶來相當大的不便,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他要有自己的文字,於是他命額爾德尼和噶蓋研究創立自己民族的文字。

早在努爾哈赤的470多年前,女真人曾發明過一種文字,後來,大金國滅亡,女真族分散於蒙古和明朝中,到了明朝中葉,女真文字消亡了。現在要重新創立一種文字,對額爾德尼和噶蓋來說,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額爾德尼、噶蓋辭以夙習蒙古文字,未易更制。”努爾哈赤說:‘漢人說漢話,不用學習漢字都能說;蒙古人說蒙古話,不用學習蒙古字也都能說。而我們現在往來公文用蒙古文字,還要先將我國語言譯為蒙古語,才能讀出來;不習蒙古語,就辦不到。你們為什麼覺得創立我國文字這麼難,而用人家的文字那麼容易呢?

額爾德尼、噶蓋二人問道:請問汗王,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努爾哈赤說:這不難。以蒙古字諧我國語音,聯屬為句,因文以見義可矣。我們稱父丠為阿瑪,那就將蒙古字的阿和瑪拿過來,聯綴起來就是我們的文字。

額爾德尼、噶蓋二人茅塞頓開,他們根據努爾哈赤‘用蒙古字,諧女真音’的原則,在努爾哈赤的具體指導下,創立了滿文。

所以我認為努爾哈赤在創立滿文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額、噶二人,不過是具體的執行者。但創立一種文字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努爾哈赤雖然制定了總的原則,但實施起來還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額爾德尼與噶蓋二人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克服了許多困難,最終將努爾哈赤的理想變成了現實,額、噶二人,尤其是額爾德尼功不可沒。

l 後金國第一位大才子

英額門,一個被忽略的清前重要地區

額爾德尼後金建國大典中留下了身影

額爾德尼創立滿文成功,努爾哈赤對其非常滿意,從此信任有加,召在身邊,成為最重要的一位文臣。由於他精通漢、蒙文字,

後金國與明、朝鮮、

蒙古的文書的全都

由他負責起草。他

一生中最閃亮的事

情是與阿敦主持努

爾哈赤登基稱汗的

大典。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被南宋和元朝聯合滅掉後,女真人便成了真正的亡國奴,有的融入漢族中,元朝統治者把全國各族人分成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兒人等;第三等是漢人,指原金統治區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統治區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人。在蒙古人眼裡,女真族被看作是漢人,是三等人。女真這個民族很厲害,是唯一個兩次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第

一次是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第二次是努爾哈赤創立的金清政權。然而,在第一次入主中原後,這個民族就陷入了分裂,時間長達五百餘年。這次分裂,造成了女真民族的經濟文化的大倒退。到明朝中葉,連本民族的文字都消亡了。努爾哈赤崛起後,才給這個民族帶來了希望。經過33年的征戰,除了葉赫在苟延殘喘外,努爾哈赤基本完成了統一女真的大業。

萬曆44年(1616)正月被一,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披黃稱朕,建了立後金國,開闢了女真民族歷名的新紀元。

在這次開國大典上,眾貝勒率眾大臣齊聚於大殿前,按序排列,努爾哈赤升入大殿中,眾貝勒大臣跪拜,大位大臣出例,走到努爾哈赤御座前,跪呈表章。阿敦和額爾德尼分別從八大臣手中接過表章。額爾德尼立於努爾哈赤的左側,宣讀諸貝勒大臣的勸進表章,共推努爾哈赤的為列國霑恩明皇帝,國號為金,年號為天命。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是一件天翻地覆的重要歷史事件,從這一天開始,女真人經過四百年的流離失所,終於又有了自己的政權。額爾德尼因主持這次慶典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身影,這一年,額爾德尼應當是36歲。

1、文武全才

前面講過,天命三年(1619)努爾哈赤首次徵明,攻下撫順,遼東巡撫李維翰命總兵張承胤率兵收復,額爾德尼奉命迎敵,與明軍相遇。戰鬥中,大學士一馬當先,直面明遼東總兵張大人。遼東總兵是員武將,武藝應當很高強,但卻敗在了一位文臣的手上,史載:額爾德尼竟陣斬張承胤,可見其勇力和武藝之非凡。張承胤是明朝在遼東的最高軍事長官,是死於後金刀下的第一位總兵,他的陣歿令明朝舉朝震動。對後金來說,也是個重大戰果。額爾德尼因此而升為副將。有了軍功,又有了軍銜,額爾德尼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後金國當時沒有實行俸祿制度,靠戰爭所獲論功分配財物。文臣們所分極其可憐。現在有的學者說,滿文的改進者達海死的時候“求靴無完者”,就是說連一雙完整的靴子都沒有,因此而讚揚他廉潔,其實這是一種誤讀,達海因為不是武將,戰利品分得很少,生活很拮据。有的漢官文臣連匹馬都沒有。

2、英年遇難

努爾哈赤定都遼陽後,遇到了漢族人的頑強抵抗,他們或襲殺,或投毒,或逃亡、或起義,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形勢極其緊張。這時的努爾哈赤已進入晚年,其政治集團內部也暗伏刀光劍影。努爾哈赤起兵後的十餘年時間裡,額亦都、費英東、安費揚古、何和禮、扈爾漢等五大臣在後金政權中舉足輕重。等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長大後,五大臣的地位漸漸被這些王子們取代。努爾哈赤建國前後,開始實行四大貝勒輪流執政的制度,這四位貝勒是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圍繞汗位繼承的問題展開的明爭暗鬥主要是在三位大貝勒之間進行的。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之一的阿巴亥被人告發和大貝勒代善有姦情,努爾哈赤盛怒之下,將大妃休離,並同時宣佈廢掉代善的嗣子地位。努爾哈赤的又一位大福晉袞代也同時被人告發,罪名是發冒領珠寶,遭努爾哈赤休離。其親生兒子三大貝勒莽古爾泰對其母心生怨恨,據說將袞代生生掐死,因此而背上弒母之嫌,政治聲望一落千丈。而阿敏是侄子,根本不可能繼承汗位,於是第四位大貝勒皇太極繼承汗位的政治前景漸漸明朗起來。史載皇太極勇雙全,所領正白旗兵強馬壯,猛將如雲,手下謀士眾多。後金國第一位大才子額爾德尼與皇太極交往甚密。幾位失意的貝勒和他們的手下,不會眼睜睜地看著皇太極得勢,但皇太極為人謹慎,很難抓住把柄。於是他們將目標對準了皇太極的親信們,額爾德尼就是這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天命八年月,有人揭發額爾德尼收受朝鮮國使臣財寶,努爾哈赤藉機將額爾德尼夫婦一齊處死,滿族的一位傑出人物就因為些許小事而斷送了性命。收人財寶,事情固然惡劣,可貶可囚,不至於死,很顯然,這是努爾哈赤在平衡各種政治力量做出的決策。讀者也許以為我這裡隨意猜測,但與額爾德尼同時倒下的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和額爾德尼一齊主持後金建國慶典的阿敦。阿敦是努爾哈赤的從弟,足智多謀,勇猛實中戰,深得努爾哈赤倚重,被努爾哈赤任命為兩黃旗的都堂,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被處死的原因就是因為離間努爾哈赤父子之情。額爾德尼因小事而被誅,背後隱藏著的一定是重大的政治背景,否則不可能罰之過當。

3、死後殊榮

皇太極即位後,曾經對諭文館諸臣稱讚額爾德尼為“一代傑冠軍使”。就是說他在與外國交往中充分發揮其精通蒙漢語言的長處,不辱使命,屢立功勳。對他的因小罪而被誅十分惋惜。賜額爾德尼之子薩哈連為赫舍裡姓,改入大學士希福族。如此表彰,一是突顯了額爾德尼在皇太極心中的份量,也說明赫舍裡一族地位的尊貴。

順治十一年,順治皇帝追諡額爾德尼為“文成”。他的兒子薩哈連官至大內鑾儀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