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遵循于自古以来的道,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为鉴诫来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白嘉轩只念过五年书,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就是按照儒家传统,坚守“忠孝仁义”,来判断是非曲直,并付之于行动。他有维护封建礼教的迂腐,有严正处罚的法度,也有以德报怨的大度,他是清末明初农村开明乡的绅的代表,他的好和坏都打着时代的深深烙印,他的信念来自于传统文化的长期醺陶,他的行事得到宗法社会的认可,他凭自己的本事,赢得白鹿两族人的尊敬。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一、孝是做人之本

他是父母的孝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娶亲成家,四娶四丧后,他心灰意冷,想缓缓再娶,父亲坚持让他立即再娶,不过是再卖一头驴而已。

父亲刚给他定好亲事就得病了,临死前嘱咐他立即娶亲,他说要等三年服孝完后再娶,这是礼仪。父亲急了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守三年孝就是孝子?你绝了后才是大逆不孝!”他不肯违背礼教,又不敢违抗父命,最后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答应了,立即“哇”地一声中哭昏过去。

他结婚生子后,依然坚守孝道,白天忙得马不停蹄,在临睡前会就着油灯,陪着母亲坐一阵儿,解除她一个人生活的孤清,夜夜如此。

他对子女要求也是绝对服从,容不得半点反抗,他把自己的做人理念复制到子女心中,也想复制到长工的儿子黑娃的脑子里,让他们成为旧秩序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孝”受到的挑战,直接就体现在反对包办婚姻上。黑娃带回了田小娥,他不能接受这种伤风败俗的行径,劝黑娃不用管女人的死活,把她赶走。黑娃不听,他作为族长就不承认,不接纳他们的夫妻关系,导致黑娃被父亲赶出家门。

大儿子白孝文被人用美人计,暗中去和田小娥鬼混,他在祠堂当着众人的面动私刑,并取消了未来族长的资格,分家让他另过,灾荒年儿子上门借粮他也狠心拒绝,宁愿让他们饿死也不原谅他的不孝。

女儿白灵反抗包办婚姻,逼迫男方主动退婚,他觉得这是大不孝,自己的面子无处可搁,她从学校回家后,被他囚禁,并不给吃食,白灵想办法逃出了这个家,他立即断绝父女关系,就当她死了。

二十四孝中有许多残忍的故事,比如郭巨埋儿,为了节省粮食给母亲吃,竟然要活埋自己的儿子。白嘉轩的心也是肉长的,但有强烈的孝道观念,认为任何违背孝道的人,都是烂人,孝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所以他绝不容忍不孝之人。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二、忠是处世之道

当清朝皇帝被推翻以后,他不知向谁尽忠,问朱先生:“没有了皇帝日子怎么过?皇粮还纳不纳?是不是还得按照朝庭测定的土地等级纳粮?剪了辫子的男人成什么样子?长着两只大肥脚的女人还不恶心人?”

朱先生说:“发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时去梳理。女人的脚生来原为行路,放开了更利于行动。”朱先生为他制定了乡约,让他按“乡约”行事,他如获至宝。

当县府不顾乡民死活,在乡村按土地亩数和人头收缴印章税时,他坐不住了。“按人按亩收印章税,这明明是把刀架在农人脖子上搜腰哩嘛!这庄稼还能做吗?做不成!既是做不成庄稼了,把农器耕具交给县府去。”他问徐先生:“这样弄算不算犯上作乱,算不算不忠不孝?”徐先生回答:“不算!对明君要尊,对昏君要反;尊明君是忠,反昏君是大忠。”

清庭倒台、军阀割据、日寇侵略、农民运动,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他迷茫中坚守着对明君才忠的道理。黑娃砸祠堂时,他说:“他闹他的革命,咱办咱的婚事,农协没说不准男人娶媳妇吧!”当田福贤想借祠堂的戏台反攻倒算时,他说:“你要演戏,那没说的。你要弄这号事‘耍’这个‘猴’。请你另借别个村子的戏楼去。”他不管什么党派之争,他只修祠堂,立乡约。

大征丁大征捐的头一年,白嘉轩让二儿子孝武躲到山里去经营中药收购店,不是为了躲避自己被征,而是为了避总甲长和保长的差使。甲长和保长是风箱中两头受气的老鼠,本村本族的乡邻脸对脸臭骂他们害人,征不齐壮丁收不够捐款又被联保所的保丁训斥以至挨木棍子。当这样的官不是忠,是害人害己。

白嘉轩不懂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但他心中却有为民请命的忠心,他的交农事件是为民挣命,他的逃避党派之争是明哲保身,他的不让儿子当保长的行动是不肯害人害己。这是他的底线,他不会随潮流而动,坚守着心中的忠君之道,在乱世把对君的忠转为对族人的维护上。

他是族长,自认为对族人负有维护的责任,是个封建家长式的人物,他的事业就是一座祠堂。他说:“百姓乱口纷纷,咋个说了算?听张三的听李四的,还是听王麻子的?张三说种稠些好,李四说种稀一些好,王麻子说稠了稀了随便种,你听谁的,按谁说的下种子?古人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嘛!”他以乡约教化族人,整治乡风,树立威信,族里的事由他说了算。

“忠”就是等级观念,就是宗法秩序,祠堂砸坏了又修,乡约碎了又补,他坚持修修补补就是为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坚守旧传统。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三、耕读是传家之宝

白嘉轩的门楼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耕读传家”,庭院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这就是他治家的理念,耕可以衣食无忧,读可以知书达理,他对儿子是这样培养,对族里的孩子同样如此要求。

他主持修复祠堂,给全族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能够识字念书晓之礼义,不分穷富让孩子们到祠堂读书,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上学后,动员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去念书,费用由他提供。

他想把所有的孩子纳入忠孝仁义的轨道。当私塾和书院渐渐被新式学校替代时,他让两个儿子回家务农,觉得不需要学习多少知识,能明事理就够了。

他带领族人筑围土堡防止白狼,白狼是与传统不符的新思想,靠防和堵怎么堵得住,女儿白灵逃到城里的学校学习后加入了共产党。

他认为大儿子是好样的,换上旧衣服,跟着长工不怕苦不怕累地下地干活,可儿子一旦受到诱惑,就把父亲强加的所有约束置之脑后,自甘堕落。

他坚持农人就在耕作土地,当大儿子卖地时,他气得吃不下饭;当早灾严重时,他不顾残体去黑龙潭求雨;当粮棉丰收时,他不分日夜地踩踏轧花机。

他就是一个农人,务农为本,和长工一起劳作,一起吃饭,晚上还要去牲口棚陪着长工一起看骡马吃草料。他在腰杆被打断蜷在炕上107天后,顽强地站起来,腰杆儿佝偻下去,尾骨处折成九十度,屁股撅起来,活像狗的形状,他照样下田。他说:“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侯。”

耕读传家是封建社会推崇的家风,曾国蕃家族就有重耕读,尚勤俭的家风。他提倡子孙后代必须按照“八字诀”行事,那就是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白嘉轩就是按照儒家的传统文化以身作则,严格教育以使子孙立身处世

他按照大儒朱先生制订的“乡约”整顿乡风,不仅带领族人诵读乡约,还把“乡约”刻上石板,要求村民谈话走路处世为人要照着做,违犯按情节轻重处罚,对赌徒、吸食鸦片者进行惩治,让乡风纯朴。

他坚持的就是千年流传下来的农耕文明,他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走出白鹿原,几代人在这块土地上勤俭耕作,踏实生活,不认可民主自由,不接受男女平等,他试图以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来维系过去的社会结构,但社会不以他的意愿而停滞,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卷裹着新旧思潮滚滚向前。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四、仁义的践行者

白嘉轩收购李寡妇的水田,和鹿家发生了纠纷,白鹿两家听从朱先生的劝,“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不仅把田归原主,还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助她渡过难关。赢得滋水县令赠送“仁义白鹿村”的石碑。

他发动交农事件后,因故没能直接到现场参与,他主动到县府,到法院承认自己是主谋,要求放了逮捕的人,由自己代替坐牢,后来又千方百计通过关系把人全部救了出来。当白腿乌鸦兵进驻白鹿原硬要征粮时,他坚持不敲锣,用枪管顶着也不动。

他在祠堂惩治违反乡约的人,持正处罚,亲儿子也一视同仁。惩罚赌徒时,他说“你俩想想,一个出嫁的女人引着娃娃回娘家混饭吃是啥滋味?一个年轻女人引着娃娃日里蹭人家门房框,夜里睡庙台子是啥味气?”他认为赌徒的毛病在手上,把他们的手插进滚水锅,烫得叫爹叫娘。对两个烟鬼,他认为毛病在嘴上,用大粪灌治。他的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

黑娃曾经打断过他的脊梁骨,使得他佝偻着身子像狗一样行走了,而不能像以前一样挺着笔直的腰在人前表现出一幅正人君子的形象了。但是当黑娃学好以后,他原谅了,不仅出面救他,还重新接纳进入家族祠堂。当他被自己的儿子白孝文冤杀时,他气得瞎了一只眼睛。

他对田小娥的惩罚不公正,那是因为他骨子里轻视女人,把女人视为生儿育女的工具,不可以有自己的意志,不可以不忠于男人,失德的女人就该死,连当工具的资格都没有。他把田小娥定位是荡妇,败家女人,扫把星,祸水,所以死有余辜。

他的“仁义”是宗法制度下的“仁义”是一切符合礼教得人和事,他可以显示出宽广的胸怀接纳,正如他接受白孝文和黑娃回归祠堂,拜祭祖宗,重做贤子孝孙。对不符合他的道德标准的人和事,他冷酷无情。当田小娥冤死后,原上正好闹起了瘟疫,众人觉得心中有愧,认为是小娥作祟,要给她塑像造庙,祈求平安,他坚决反对,反而决定把她的尸骨挖出来架火烧三天三夜,将骨灰装罐压入六棱塔下,让她永世不得翻身。

这就是他坚持的“仁义”。鹿子霖一贯喜好女色,和原上好多村子里的女人都有过,但他作为族长没有说过一句话。自己的三儿媳不能生育,他安排鹿三的儿子兔娃去下种,一点儿也没觉得是失德。田小娥作为一个小脚女人,反抗自己不公正的命运,生前被他鄙视,死后被他压在塔下。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五、时代的成功者

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白嘉轩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成功者,他为了获得白鹿的保佑,算计着用自己的好田换鹿家的差田;他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办私塾、抗苛税;他为了整家族的秩序和民风,动私刑、行仁义;他为了族长地位年年相传,克制亲情,用冷冰冰的宗法制度约束他们的言行。

他一生都在维护和践行着儒家的仁义之道,包含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秩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女人的三从四德的道德约束。

他一贯坚持宗法制度,赢得族人的爱戴,树立起族长的权威,让那些曾经反对他、违背他的人一个个拜服在他的脚下,就是强人、能人、成功人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们现在看白嘉轩是多么正直又多么迂腐,多么宽容又多么狭隘,但他活得坦坦荡荡,堂堂正正。我们作为现代人,也会有自己时代的局限和迂腐,只要我们内心有信仰,行事有原则,也可以活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不为名利而动。

白鹿原之白嘉轩:生活就是传宗接代,事业就是一座祠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