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灵是个简单粗暴的新青年

白嘉轩一共生有三个儿子,较为聪明的白孝文和白孝武最多只到朱先生的白鹿书院念过书,稍显愚笨的白孝义更是只在徐先生的私塾里读了几年书,三个儿子最终都回家种地了,没有一个在新式学堂上过学。

白鹿原:白灵是个简单粗暴的新青年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白嘉轩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不希望儿子们学有所成。白嘉轩恰恰是因为器重儿子,所以不希望他们学习新思想。

在白嘉轩看来,读书是用来让人明白道理,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明白了道理之后,就应当动手劳作,靠土地养活自己。

白嘉轩对于新思想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使他对于新思想是有着本能的防备与排斥。与旧中国大多封建财东一样,新思想如同白嘉轩眼里的异端,白嘉轩是不会主张自己的儿女接受这些有违礼仪、甚或辱没祖宗的新式教育的。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白灵背叛父亲尽心尽力维持的祖训,欣然接受时尚而年轻的新思想,最终投身到了革命事业里来,足以证明白灵拥有强大的反抗意识。但是白灵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求学,革命,实现自我价值。却全都用错了方法。

白鹿原:白灵是个简单粗暴的新青年


白灵在偷偷上学被父亲找到时,将剪刀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用生命来要挟父亲,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既简单又粗暴。

白灵在第一次提出要进城上学时,白嘉轩让白灵先在村里的祠堂念书,等年纪大了再进城。这虽是一个缓兵之计,却也足以看出来白嘉轩对白灵的溺爱,让女子在男孩中间读书本就是一件非常不成体统的事情,白嘉轩却还为了这个不成体统的事情出谋划策。

同时白灵也在祠堂证实了自己的才华,徐先生也证明白灵是个才女,是否应该让白灵钻研学识本就是白嘉轩难以决断的事情。白灵已经在城里的学校上了学,旁边又有姑父姑妈帮忙说话,让白灵留下念书本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这一方法虽然未必会成功,但是白灵与父亲的关系却不至于闹僵。白灵直接选择了最为粗暴没有回旋余地的方式,可见白灵做事是不讲后果的。

白灵的革命生涯中,也存在着简单与粗暴。在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国民政府为了平息西安学生的抗日情绪好专心对付共产党,专门派出教育部的部长来西安清缴共产党在学生间建立的网络。这个时候的白灵本应该专心领导学生组织对抗军统的清缴,但她却为了给下达这个命令的淘部长一个下马威,亲自砸了陶部长一砖头。这一砖头不仅使得白灵自己的身份完全暴露,连累到了自己的家人亲戚,还使得党组织好不容易在西安建立起来的学生网络被一网打尽,是标准的以卵击石的做法。

最终,革命根据地的萧反运动中,白灵被误叛为奸细而活埋。这里面确实有当时根据地的政委的失误,但是白灵在萧反时拒不服从管理,直接惹怒了决定萧反的毕政委,使得矛盾变得彻底无法调停。

白灵的简单与粗暴,对于肃反运动的进行没有任何帮助,还因为误杀了白灵使得肃反运动彻底失败。


白鹿原:白灵是个简单粗暴的新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