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對“主症”,兩味藥的經方解決頭暈、嗜睡

小 編 導 讀

“經方好用”,是學中醫的人都認可的事,但如何“用好經方”,同樣是大家都面對的問題。眾多中醫名家對於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心得經驗,今天,小編就帶您瞭解其中一種方法——“抓主症”,以澤瀉湯證為例,看看怎樣通過把握“主症”,來得心應手地運用經方。


澤瀉湯證

原文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

主症:飲水後胃脘飽滿,眩暈,前額有貼物感。

抓對“主症”,兩味藥的經方解決頭暈、嗜睡

案1:眩暈,下肢腫

李某,女,40歲。石家莊電信局職工。1991年1月24日初診。

近半年來常眩暈,今晨暈又發,伴噁心,時欲吐,並吐出黏涎。

自覺胃脘部有悸動感,納呆。脈沉弦。苔水滑。予:半夏10g,茯苓15g,生薑10g。2劑。

二診:眩暈大減,納增。原方4劑。

三診:眩暈僅餘少許。昨因進食甜食後胃脘堵滿,口渴,飲水後胃脘飽脹。前額不舒,似有貼物之感。下肢有水腫(+),按之凹陷不起。予:澤瀉30g,白朮10g。3劑。

四診:眩暈與脘堵均除。前額貼物感僅餘少許。但飯後仍有不消化之感,噯氣。下肢水腫消失。上方加枳實10g。7劑。

五診:諸症均除,再予上方7劑而愈。

【按】

患者胃脘部有悸動感,並嘔惡黏涎、眩暈,均屬支飲停於中焦,並水氣上逆、阻遏清陽之象。其前額有如貼物感,即“苦冒眩”之“冒”意。“冒”者,覆蓋之意也。前額為足陽明、足太陰所主,水邪停於中焦,病涉脾胃,故反映在前額部有貼物之感,乃陽氣不運之象也。

抓對“主症”,兩味藥的經方解決頭暈、嗜睡

案2.嗜睡

葛某,女,70歲,住石家莊市學院路。2010年11月10日初診。

頭暈20年,嗜睡10年。西醫診為“梅尼埃病”。每當勞累時發病,且第2天更重。現症視物天旋地轉,甚則嘔惡稀涎。走路時覺偏向右傾。前額髮沉,似貼物之感。不能多食,否則胃脘堵滿。胃脘部自覺有跳動感,但拍擊並無振水音。血壓100/70mmHg。脈浮弦無力。舌暗淡,苔白膩。予:澤瀉30g,白朮10g,枳實10g。3劑。

二診:頭暈消失,前額貼物感已除,已能正常進食。但仍有嗜睡感,頭部不太清楚。上方加石菖蒲10g。7劑。

三診:諸症均除,停藥。

【按】本案與上案大體相同,只是由於兼見胃脘堵滿,故加枳實,為枳術湯意,以助胃氣下降。以其兼見嗜睡,乃水飲溼濁矇蔽清竅,神明矇昧,故加石菖蒲芳香化濁、開竅醒神。

“抓主症”是方劑療效可以重複的前提和訣竅!

既然是“主”症,就不能多,至多不能超過三個!

如果老師不把抓主症的訣竅教給你,你就不要跟他學!

這本超實用的名醫傳承著作推薦給您——

抓對“主症”,兩味藥的經方解決頭暈、嗜睡

《 劉保和抓主症用方傳承錄 》

《內經》認為,“主症”是體現疾病原發病因和原發病位的症狀,反映了疾病的本質。在臨床中,醫生只有把主症挖掘出來,並針對它加以治療,才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本書是劉保和師生的集體創作,記述了劉保和教授的“抓主症”學術思想與實踐,以及其弟子在臨床運用其理論的大量典型病例。本書內容翔實豐富,兼顧了理論闡釋、用方案例分析及思想傳承實踐,是不可多得的好看、好用的學術著作。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劉保和抓主症用方傳承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曹麗靜主編,劉保和審定),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