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前段時間,#川菜點菜考證#在熱搜上狠狠地為川菜吸了一波眼球。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川菜又火火熱熱地闖進了大家的視野,火鍋?串串?想來,川菜總是能在食品界橫行天下。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甚至許多領導人都敗在川菜的石榴裙下:

一到成都,米歇爾就趕去寬窄巷子吃火鍋,朴槿惠就心心念念鮮香的麻婆豆腐

出訪時,卡梅倫吃火鍋愛上了菌菇拼盤香菜丸子,還追加了後者兩次;而默克爾,更是親自跑去成都農貿市場學習挑選辣味料,還跑去餐館上手學習如何做宮保雞丁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上至老下至小,沒有人會拒絕一鍋解千愁的火鍋、一把填滿胃的串串,或是一碗極其下飯的麻婆豆腐。

川菜花樣多變口味多樣,卻神奇地總是能征服所有口味的胃,讓不同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吃法。

然而,在川菜豔壓群芳的第一美人兒卻是個“異類”。

據說在四川,串串只能排第三,火鍋也才排第二,第一是擔擔麵。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要是在成都街頭走一走,恐怕記住的不是小酒館,而是擔擔麵店。不誇張地說,在成都街頭,每隔100米就有一家擔擔麵店。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大概因為吃火鍋大多在晚上、吃串串又沒正經感,唯有擔擔麵想吃就吃,成都只有擔擔麵店才是所有時辰都不缺食客的。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擔擔麵就像一碗陰魂不散的川人下飯菜,幾筷子的工夫,不大不小,卻一定會出現在桌上。

小孩的面前一碗,大人面前也一碗,拿到面趁熱趕緊拌一拌,讓面與料充分混合,在熱氣還未消散之前,急著往嘴裡塞。

隔著老遠,那吸麵條的呼嚕聲就傳過來了,若是在一旁問好奇,這時可千萬別問,問完也不會有反應。只有等到吃得差不多碗裡空空,他們才會滿嘴流油地回答“美美美!”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別在川人吃擔擔麵時搭話,更不能在他們肚子缺一碗擔擔麵時談生意。

據說在成都,上到老闆下至工人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再努力拼命掙錢,都絕不在飯點時刻幹活談生意;你也千萬別趕因為一頓飯的時間,跟飢餓的成都人做生意。

不然,若是硬拉成都老闆到談判桌前,下一刻,你即將面對一個無法攻克的對手:雙目無神,飢腸轆轆,對話牛頭不對馬嘴,空有一副軀殼。

魂兒在哪?擔擔麵攤上唄!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放棄吧。等你點完頭,可能已經被架到路邊攤小板凳前,對方這才“活”過來,攪著一碗擔擔麵吃的噴香,精神大好。

以致今日,但凡四川工人們狀態不對、神情異樣、四肢乏力、毫無精神,就給他來一碗擔擔麵吧,99%能靈,那剩下的1%是?再來一碗。

或許,別人五行缺一二,川人命裡就缺擔擔麵。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那麼這個勾了川人魂的擔擔麵,到底是個什麼面呢?

四川炸醬麵?紅油棒棒面?不不不,我們不一樣。

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額,不是。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通常來說,現在的擔擔麵是細面,裝面的碗也不會太大,碗大面多,那面沒攪完就會坨了,最早的它就是如此。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擔擔麵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來自挑在扁擔上的面。

當時,在四川自貢市,有個人叫陳包包。因為四川地理崎嶇、路途坎坷,行車不方便,陳包包就用扁擔挑著配料走街串巷沿街叫賣他的面。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扁擔有兩頭,一頭一籮筐。

賣擔擔麵時,一邊裝上一個小灶,灶底下是煤爐,灶上擱一口鍋,鍋裡頭煮著一半面湯一半燉雞湯或蹄湯,另一頭則置一個案板,以及碗筷調料等物件。

當街頭出現“擔擔麵,擔擔麵……”的聲音時,他就不遠了,若客人招手攔下想來一碗,陳包包便在案板上撒上面粉、揉團切條,再到另一頭煮上。

無需太久,一碗麵就完事兒了。按口味加點自家的麻辣料,加點事先炒好的肉,三下五除二,就能端出一碗擔擔麵了。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這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面卻深得川人之胃,一來二去,它竟然紅了。

它在四川紅了,它在全國紅了。

發展至今,它甚至能與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武漢熱乾麵一起,並稱為中國五大面條

相比其他麵條各有特色,它平淡無奇的製作手法與麵條種類卻火得一塌糊塗,同是中國五大面條之一,為何四川擔擔麵更讓人上癮?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川人憑藉天地憑藉自己打下的這一片江山,“天府之國”的稱號絕不是白來的。

川渝多美女,更多小麥,這溼潤的氣候讓四川成了產小麥的大省。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原材料豐盛,麵食的變化可能自然也變多。

但又因為氣候潮溼,為了麵糰的筋道四川人在售賣時會往麵粉里加鹼,這鹼味兒的面配上刺激味蕾的醬料口感,讓它迅速獲得了川人的好感。

可好感遠遠不夠,川人骨子裡對生活的追求才是川菜走出“盆地”的最大要素。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蜀道之上,他們對古道俠義的不羈早已讓自己脫離了吃飽的原始訴求,那一旁不起眼配菜的口感調配,才是面裡頭沉澱百年的精髓。

肉臊蓋頭裡,肉得選擇肥三瘦七,提前用小火炒至酥脆,顆粒分明,其中的料酒、甜醬、鹽與醬油都得適量。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除開油鹽醬醋,除開豌雜豆花肥腸的配料,那麻,那辣,才是擔擔麵裡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人吃了能抗住誘惑、不上癮。

那辣,它直白、有勁,色澤紅亮、辣度不淺;

而麻,它起初不如辣,它含蓄、綿柔,後勁足,恍若蜀道時那累累戰鼓聲,初嘗時有一絲刺激,沒來得及意識到便消散不見,等到再次出現,它早已侵入整個味蕾,再想逃避便是無能。

等到客人點了單,店家才會將其蓋在煮沸的面上,讓其隨恰好的麻辣一同陷入麵條的世界裡,最後才呈現出如今擔擔麵那份簡約而不簡單的高深。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以致今日,不知被誰帶出川蜀的這份擔擔麵得到了眾人的神化:

不管在哪裡奔波,即使是大暑天,能在小店裡來一碗擔擔麵,先麻一陣,再被辣得直冒汗,最後一身大汗,失了靈魂的肉體才能重新恢復精神,一天的疲倦也煙消雲散了。

一碗擔擔麵,臊子裡全是鮮,面裡全是情懷!勞累了一天,去吃上一碗擔擔麵,安定漂泊的心,然後重整旗鼓,才能燃起對生活的熱愛!

川人多年煞費苦心,達到如今的地步——將調料玩弄於股掌之間,將眾人的胃玩弄於手下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不過,即使它被全國人民吹得神乎其神,但什麼是它“最正宗”的麵條製法、形態,配料的用料、步驟手法,依然還在非川人的鍵盤下爭論、在川人的歷史黑洞裡存疑。

正宗的擔擔麵應該用高筋粉嗎?幹撈還是有湯?應該加麻加辣嗎?加芽菜嗎?

這是永遠都不會有答案的問題了。

吵了這麼半天,彷彿還有理有據,末了還得來一句:最正宗的不知道,反正我愛吃的是放了xx料的。

害,這碼字拍照浪費好一大會瞎功夫,倒不如痛痛快快承認那句老話:

四川人:中國胃的收割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