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半城抱山筑,一水绕城流

在长江之滨,有这样一座城市,5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居住,滚滚江水在此呈“几”字形环绕,勾勒出一道优美的城市轮廓线,这便是江津。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到如今美丽滨江城市,5000年历史沉淀,留下了太多的人文盛景。

江津真正设县的开始,始于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设7个县,其中乐城县就是现在江津一带,县城设在现今油溪镇。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后随着政权的更迭,江津之名及县治所在地屡有变更。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江津”一名沿用至今。至此,江津建邑史长达1800余年。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山有水则秀,城有水则兴。依山傍水的江津作为川东水路交通重镇,道路四通八达,往来商贾云集,使得江津作为一个小小县城竟然和和京城一样多达九道城门,呈现出“九门护城”的壮丽景象,而普通县城一般不过东南西北四道城门。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而残留在江津四牌坊的最后一段古城墙,便是这段恢弘历史的最好见证。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段最后的城墙坐南向北,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由北固门起向东延伸约300米,最高处5.8米,所砌单块条石长0.9米、宽0.3米,均采用一横一丁的砌筑法。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明成化壬辰(1472)年孟秋,江津为了完善加强作为地区政治中心的防卫军事功能,重新修筑了江津城墙,东西南三面为土墙,北面临河改为石墙,大大加强了防洪功能。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此后,历经多次重修,其中明正德甲戌(1514)年重修,城墙周长1008丈,高1丈9尺。清代亦修整多次,其中咸丰辛酉(1861)年,由于内忧外患,战事频发,加之江津地处长江要津,是一处军事要塞。江津城防进一步加强,增修大量军事设施,增强防御功能,在东、西、南三面城墙外挖置城壕,宽两丈多,深一丈八尺。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江津城墙历经朝代更迭,从明末张献忠入川,到清末太平天国数次进犯,列强匪祸轮番侵扰。数百年来,始终兢兢业业,为江津百姓,撑出一方安康。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直到民国五年(1916)年,通泰、嘉惠、临江、西成四门城楼破坏未复修。民国31(1942)年,迎恩门因火灾,拆除通泰门至迎恩门之间的城墙,江津城墙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至1958年,江津县人民政府决定拆除城墙建环城公路,城墙遂废,环绕拱卫了江津500余年的城墙,终是迎来了自己辉煌的终结。

揭秘!江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古老的城墙虽已消逝,但江津这座千年古城,却在新的时代里,用自己的文化与自信,焕发出更加璀璨的魅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