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欢迎关注《作物研究院》,以作物为抓手,构建中国农业新未来;以人为本,挖掘农业人的故事。

文:姜启良 农艺师从事农业近五年,主要在第一线负责基地规划、种植模式、品种、管理。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派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吴晓波《大败局》感言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2018年,笼罩在巨头企业破产阴霾中的山东还没有恢复过来,作为山东百强企业的丛林集团也宣布破产。对于当地人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如果说开个小店,开个普通的小公司破产还比较常见,这么大规模企业突然破产怎么会,不可能。假的吧这些怀疑之声一时间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真的,截至2018年2月28日,从林集团净资产约为负70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了。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丛林集团基本情况

作为农业从事者,对丛林集团工业发展及内部公司运作情况如嗫嚅小儿,但是有幸去过该公司的农业基地。该基地大况如下:大田区3000多亩,分散于诸由至黄河营一带,水利条件一般,部分地区缺水严重。柿子园500亩,集中于诸由一带。整体园区设计合理,办公场所,休息室,仓库,机械放置棚,全套机械设备等一应俱全。人员情况,农业老总,园长,副园长,技术员,会计,办公文员以及一批长期农业劳作工人。交通方面,主、副路皆为硬化路面,路边绿植,有足够的大型机械操作空间。可以说,在整个基地的规划建设方面,已经满足了整个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方面井然有序,但为何创造不出来利润呢?接下来以我亲临感受一一详谈。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初接触,农业基地现状

第一次去该基地应该是在该集团宣布破产之后,但是农业板块被另一家农业公司接手。基地人员仍是原班人马,只是派了一个农业总经理去监管及处理一些事物。此人姓王,我年龄比他小,所以就叫他王哥。初次见面在500亩柿子园办公室,他跟我讲述了该园的现状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主要是想把这片园子如何从亏转平。王哥讲到每年除了在落果期落果严重,还有就是质量上不去,再就是销售方面的的原因。之前和台湾一家加工企业合作,后来那公司倒闭了也不收了,柿子太多卖不出去也是问题。再就是园区内这帮人,也肯定有问题。关于园子内的事我们聊了很多,总结了一下大概三点,人事安排及管理,技术服务,品种销售渠道。事后在接下来的合作中我才发现到,园内竟然没一个懂农业的,负责的技术员仅仅是一个种了几年苹果树的本地村民。

通过第一次接触后我们便进行合作,提供农资技术服务。主要合作的服务板块一是在一些经济作物如柿子树;另外一块就是在大田上。通过与农业基地的不断接触服务中,更加了解了为什么丛林集团轰然倒下的原因了。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柿子树深度服务,从产到销问题不断

在柿子树上,全年的病虫害屈指可数(圆斑、角斑、炭疽病,柿蒂、食心、介壳虫,螨类),至于如何防止落果可采用环切或者喷施萘乙酸等。在第一次合作中,整个交易过程便发生一些小故事,因为农业老总不懂,所以在选择农资方面让技术员列表,他来采购。但是有些农药的成分名和商品名不一样,所以故事就开始了。技术员点名要大生(代森锰锌的商品名),然后我们送货的时候送的代森锰锌,上面没写大生,技术员就不要了。农业老总就找我们,最后各种解释,搜百度等等,好不容易解释明白了。后续过程就比较顺利进行了,会计点货入库开单,农业老总签字,待用完后凭单付款。在第一打药的时候也出现了小插曲,由于第一次合作,服务必须到位,打药的第二天我们去园里看看,打药设备使用的拖式打药机,只能在行间行走。由于边行都有铁丝网,间距较窄,车进不去,所以工人也不管了,当时我们和技术员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以前就这样打,没事。随后我们也没多说什么,但是在后期边行的病害的确发生的比较重。

第一年到了柿子成熟的时间,收购商的确很少,我们找了不少水果贩子,但对于柿子的需求量几乎没有,有的不好意思说发来几箱帮你卖卖看。但这是500亩的柿子,通过降低价格,网上广告,联系加工果脯长等等,最后卖出了大部分,但是收益只比往年好一些而已。从市场方面看,柿子在人们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吃多了不好的意识,那不吃不就行了。富友柿子口感方面虽然脆甜,但皮也实属厚,我一次也最多吃两个。在结束了整个生产销售过程后,我们和农业老总谈到品种更新这一块,但他说,还是得老板说了算,十多年的树不舍得,先就这样吧。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大田服务,管理不当造减产

对了,还有3000多亩大田,第一年长出来的时候我们去测产,亩产在700斤左右,有的甚至更差。同干活的工人聊天了解到,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水。井的供水量不行且距离远,拖着管子浇3000亩地,理论上不多,因为分散一个地方二三百亩,有的水源还充足,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为管理者不可能一直跟着监督,工人为了一天一百多元的工资也不会拼命去干,水不够就不浇了,距离远的就不去了等等问题,最终的产量减少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事实背后的原因

通过上面与丛林集团破产后的农业基地合作的点滴描述,我们不难想到一切的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有苦其心志,没有劳其筋骨,怎敢降大任于斯。作为亲身参与合作的人,对于丛林集团之所以破产,我思考之后有以下原因,也希望所有的农业人能够从中照到自己公司或者个人的不足,加以改进,为中国农业长远发展构建力量。

第一 农业基地公司的顶层架构设计不合理

我们做农业的人都知道,农业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微利的事业,所以对于各方面的支出,人员管理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规范化的结构推进公司运营发展。对于农业基地公司而言,种植什么样的品种,几年内达到什么样的规模,以什么样的标准化方式种植,合作的渠道定位以及长远发展的清晰蓝图等,都要进行一一梳理。没有梳理,就像船只在大海上航行没有灯塔的指引一样,一直在前进,却不知路在何方。

第二 技术、技术、技术

做农业不懂技术,就比如医生不会医术一样。没有前瞻的高科技术开拓视野何以把控基地发展方向,没有对于病虫草害知识的了解何以精准对生长状况进行确诊,没有对于作物从产到销全过程的了解何以打造品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对于丛林集团之所以失败,技术、技术、技术是极大的其中之原因。

第三 人才、人才、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行业是相对缺乏人才的,找到合适的人去为了共同的理想去努力很重要。从丛林集团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的主动自发性激活是不够的,助长了人们懒惰、逃避等不良风气,创新的氛围没有进行很好的形成。

一个负债百亿企业时代终结,揭秘农业经营,这3点原因值得深思考

负债百亿的丛林集团轰然倒下,一个隶属于丛林集团的时代终结,这给我们农业人上了一课,敲了一记警钟。在农业不断探索求知的道路,容不得懈怠,更需要持续创新,尊重规律,成就事业可持续发展。当下,对于农业来说,一系列利好正在奔来,愿每一位农业人在新时代列车开启之时紧紧把握,谱写华丽篇章!

欢迎关注《作物研究院》,以作物为抓手,构建中国农业新未来;以人为本,挖掘农业人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