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三線作戰 這個雙11已被逼向牆角

雙11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對於商家則是一場硬仗。

10月21日,天貓和蘇寧易購同時舉行雙11發佈會。前者打破以往雙11提倡“花錢”的主基調,提出“今年是最省錢的雙11”,要為用戶節省至少500億。蘇寧則宣佈基於其全場景零售佈局,將以雙11為起點,打造“一小時場景生活圈”,為用戶提供省時、省力、省錢、省心的服務體驗。

而在此前一週,京東率先“搶跑”,宣佈下沉市場將是今年的重點。為此,京東準備了兩手舉措,即站內的大秒殺業務和站外的社交電商平臺“京喜”。

不難看出,大秒殺主要對標阿里旗下聚划算業務,“京喜”則意在和拼多多搶奪市場。同時,京東不斷試水線下業務,追趕老對手蘇寧在全渠道上的佈局。

京東進擊之心可嘉,現實卻面臨著阿里巴巴、蘇寧、拼多多的三線圍剿。一方面,與阿里巴巴巨大的用戶和交易規模差異讓京東追趕希望渺茫。另一方面,京東電商老二的地位正面臨“後生”拼多多的挑戰。而在線下,相比已經完成全場景佈局的蘇寧,京東沒有優勢可言。

今年雙11,京東似乎已在三者圍剿中被逼向牆角。

難逃阿里壓制

阿里巴巴對京東的壓制由來已久。今年雙11,心有不甘的京東再次發起衝鋒,建立起以“每日特價”“京東秒殺”以及“品牌閃購”三個頻道為基礎的京東大秒殺,正式與阿里旗下聚划算短兵相接。

京東三線作戰 這個雙11已被逼向牆角

隨著新一輪戰事的興起,京東與阿里之間的火藥味也愈發濃烈。近日,雙方高管就“電商二選一”的陳年舊案爆發口水戰。阿里高管王帥表示,“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京東副總裁宋暘立即在朋友圈發文回懟道,“二選一受傷最深的不是京東,而是廣大商家”。

可以看出,京東對阿里這個長期盤踞頭頂的霸主很不服氣,一心想要擺脫受壓制的地位。

QuestMobile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手機淘寶APP用戶規模為6.42億,淘寶支付寶小程序用戶數為1.15億,去重後的全景用戶規模為6.91億;而京東APP用戶規模為2.46億,京東微信小程序用戶數為8700萬,去重後的全景用戶規模為3.13億。在三項數據上,京東距離阿里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回到此次京東推出的大秒殺業務,實際上早在京東合併三個頻道成立大秒殺業務之前,阿里已經重新整合起旗下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三大業務,進一步發力下沉市場。

和京東大秒殺單線作戰不同,阿里採用生態式競爭、集團軍作戰的方式全面深耕下沉市場。換句話說,聚划算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阿里生態內的支付寶、優酷、菜鳥等產品都將成為前者觸達到更多消費者的有力幫手。有數據顯示,支付寶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6.5億。而通過將掃碼支付、網上城市交費等服務嵌入三四線城市公共交通、菜市場等基礎設施,支付寶還將為聚划算引流更多來自下沉市場的新用戶。

京東想要用大秒殺業務抗衡聚划算的結局尚且不容樂觀,何談擺脫線上老大阿里的壓制?

京喜能否帶來驚喜?

正面受到阿里壓制的京東,還要承受來自拼多多的壓力。

時間撥回到2018年3月,拼多多APP以22.4%的滲透率首次超過京東,位列電商APP第二位。在DAU數據上,拼多多也以0.43億領先於京東的0.33億。2018年拼多多Q1財報顯示,第一季度拼多多MAU已經接近1.2億,遠遠超過同時期京東的5200萬。

京東三線作戰 這個雙11已被逼向牆角

雖然拼多多廣受產品質量詬病,但截至今年8月份,拼多多領先京東的形勢依舊沒有改變。前文中已經提到過京東用戶規模,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拼多多APP用戶規模為3.82億,微信小程序用戶數為1億,去重後的全景用戶規模為4.3億。三項數據拼多多均領先於京東,京東線上老二的地位已經搖搖欲墜。

今年雙11京東推出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期望通過發力下沉市場,給京東帶來新的曙光。除了把微信發現首頁的購物入口交給京喜使用外,還為後者提供了高額補貼和優惠。

早早便佔據著微信一級入口的京東,此前對這一張好牌用得並不好,如今從拼多多的異軍突起中恍然醒悟,京東希望藉此打一個社交電商的翻身仗。但是,從時機上看,京東回頭為時已晚。

從京東目前透露出的信息中,可以提煉出以下幾個關鍵詞:社交、直播帶貨、C2M反向定製等等。遺憾的是,這和拼多多的玩法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不同。此前就有人提出,京喜其實就是京東版“拼多多”,不僅在玩法上和拼多多類似,頻道設置也和拼多多如出一轍。而且,拼多多已經在微信用戶及下沉用戶建立起了低價的品牌心智。同時,微信本身的活躍度也不可與拼多多起步之初同日而語。

可見,京喜只能算是基於下沉市場壓力下的同質化被動的產物,暫時看不出能有什麼驚喜。

線下佈局接連折戟

如今線上流量見頂,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掉頭轉向線下,已成為零售業的風向,無論阿里、京東都把業務重心傾向下沉市場,加大線下的佈局。

目前,京東在線下形成了京東電器專賣店、京東之家、7FRESH、京東藥房、京東便利店等不同業態,但卻很難拎出一種真正成功的。

其中,近年來聲勢較大的當屬承載京東開拓線下生鮮市場厚望的7FRESH。截止目前,7FRESH全國門店數量只有16家,與之前確定的“5年開出1000家門店”的目標相去甚遠。另據7FRESH負責人王敬透露,7FRESH未來的開店方式也將有所轉變,或許要以合作的方式拓展布局。一時間,7FRESH的未來似乎也變得不確定起來。

而京東另一項雄心勃勃的“百萬便利店計劃”也迎來大批關店的結局。由於缺乏相應的線下運營經驗,京東對便利店的賦能有限,無力提供更多門店運營、管理方面的支撐,再加上不緊密的加盟關係,百萬便利店的計劃實質上如同一盤散沙,難以起到協同發展的作用。交易雙方都未能得償所願,京東便利店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夫妻店狀態。

而進軍線下,這似乎回到了零售巨頭蘇寧的主場。線下起家的蘇寧這些年來一直堅持探索雙線融合,並進發展,尤其是今年的表現格外亮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6月收購家樂福中國,讓業界大為驚歎。在相繼完成兩起大手筆收購後,蘇寧聲稱,已經在智慧零售領域完成全場景全品類版圖的佈局。數據顯示,目前蘇寧線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3000家,覆蓋家電、3C、母嬰、百貨、快消等各個領域。

在10月21日舉行的2019蘇寧易購雙十一全民嘉年華髮佈會上,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宣佈,歷經十年互聯網轉型,蘇寧易購已經完成全場景零售戰略佈局。在此次發佈會上首次亮相的一張“場景零售佈局”圖譜,將蘇寧的實力展露無遺。

侯恩龍表示,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無界零售,更多還停留在概念階段,而蘇寧已經完成全場景佈局,“從城市到農村,從個人到企業用戶,從家電到商超到百貨到娛樂休閒、內容服務、生活服務,縱觀全球零售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可能完成這樣的佈局。”候恩龍對蘇寧的佈局和自信展露無遺。

京東三線作戰 這個雙11已被逼向牆角

確實,隨著零售行業變革逐漸步入深水區,場景佈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線下場景的爭奪愈演愈烈。為了不落於下風,京東今年還相繼入股了五星電器和迪信通。但是風水輪流轉,當京東回到蘇寧的主場,曾經電商野蠻生長的紅利消失,京東想要在複雜而沉重的線下市場有所斬獲,等待它的將是時間和財力的雙重學費。

有人說,零售業門檻最低,誰都可以搞,有大錢可以大搞,有小錢可以小搞。但是正因為此,零售業的競爭又是最激烈、最充分的行業。面對前有阿里、後有拼多多、雙線有蘇寧的競爭環境,京東正在一步步走進包圍圈,突圍已經實非容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