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再添“新軍”

掌上春城訊脫貧,希望所在;奔康,目標所在。

為解決殘疾人想創業但就業門路窄、技術貧乏和資金不足等問題,從“根”上為殘疾人脫貧致富引來“活水”,提高殘疾人“造血”能力,激發殘疾人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實現致富夢想。近年來,昆明市殘聯大力開展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先後在富民、石林、宜良、東川、祿勸、嵩明等縣區建立了25個殘疾人扶貧基地,開展中草藥、葡萄、核桃、糯米種植和豬、雞、牛養殖等扶貧項目,其中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2個、市級殘疾人扶貧基地21個、縣區殘疾人扶貧基地2個,省市縣各級殘疾人扶貧基地共安置200多名殘疾人就業,輻射帶動了近500戶殘疾人家庭實現就業。

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再添“新军”

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項目專家評審會

扶貧基地評審有創新

11家企業被認定為

2019年市級殘疾人扶貧基地

2019年,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再添新軍。7月,市殘聯委託昆明市呈貢區心之光社會服務中心,對全市24家通過2019年市殘聯網絡申報平臺初審的申報機構進行專家評審。綜合第三方及專家評審組評分和推薦意見,並報昆明市殘聯理事會通過,認定11家企業為市級殘疾人扶貧基地。

被評定為2019年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的11家企業分別是:昆明市鳳合集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尋甸縣)、尋甸集成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尋甸縣)、富民世翔飼料添加劑有限公司(富民縣)、宜良縣酈緣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宜良縣)、宜良縣建鳳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宜良縣)、祿勸龍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祿勸縣)、祿勸宏利養殖專業有限公司(祿勸縣)、祿勸貴誠種植專業合作社(祿勸縣)、祿勸奇諾威腸衣有限公司(祿勸縣)、昆明田嶺養殖有限公司(東川區)、昆明韓梅養殖有限公司(東川區)。

今年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申報評審有何創新?針對記者的提問,市殘聯教就處處長丁可介紹,今年扶貧基地申報評審有四大亮點:一是建立了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服務網絡申報平臺,並同時在市殘聯官網、微信公眾號進行發佈,保障申報工作公開透明,機構平等競爭;二是建立機構激勵制度。每年會對錶現優秀的機構給予經費扶持和補助,引導和鼓勵更多具有經營活動能力的經濟組織,通過就業安置或輻射帶動的方式,為廣大農村貧困殘疾人提高就業增收的有效渠道,加快促進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三是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多樣化、全方位評估方式有機結合,保障評估全面性。通過專家評審會、申報機構彙報和現場答辯、現場實地查驗、查閱臺賬資料、和安置殘疾人員面對面訪談、電話隨訪,動態把握扶貧基地執行情況與實效,根據實地情況,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完成後,由第三方及時指導承接機構完善服務內容;四是建立扶貧基地專家庫,設立評分指標體系,保障評估專業性與客觀性。由昆明市科技局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保障了公平性與專業性。由昆明市科技情報所專家監督整個評審流程。

獲認定的11家昆明市殘疾人扶貧基地中,有新認定的,也有連任的。它們在全市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村殘疾人就業問題,形成了“變輸血為造血”的良性機制,大批殘疾人,通過扶貧基地的安置、輻射、帶動,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奮鬥的方向,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致富之路……

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再添“新军”

奇諾威腸衣有限公司開展殘疾人培訓

祿勸奇諾威腸衣有限公司

讓殘疾人

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在祿勸奇諾威腸衣有限公司寬敞的廠房內,身穿天藍色工作服的80餘位殘疾人圍坐在一起,用鋼管熟練地穿著腸衣,公司的宣傳欄上,在“‘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一覽表”上,每一名殘疾員工3年來的收入情況一覽無餘。來公司上班的員工多為殘疾人和貧困戶,在這裡上班,每個殘疾人每月有1800~6300元不等的收入,靠著在公司打工,殘疾人家庭有了致富“靠山”,實現了就業夢想。

祿勸奇諾威腸衣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9月,是由祿勸縣殘聯引進的集殘疾人及農村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就業增收為一體的殘疾人就業扶貧示範基地。為吸納殘疾人就業,公司依據殘疾人生理特徵,建起了輕體力、低強度的“扶貧車間”。

公司副總經理石勇軍介紹說,公司主要生產銷售豬羊乾製及醃漬腸衣,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和我國沿海地區,以訂單式生產為主,是目前雲南省唯一一家乾製腸衣生產企業。公司務工人員主要以殘疾人和農村貧困人口為主,獲得各級殘聯補助資金80餘萬元,公司可提供穩定就業崗位300個,併為務工的殘疾人免費提供食宿。公司現有員工234人,其中貧困戶127人,殘疾人83人。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實現就業523人次。職工月平均工資2000~6000元不等,已帶動523戶1830人次,其中貧困戶366戶1281人次(含殘疾人114人次);一般戶157戶549人次,為群眾累計增收600餘萬元,人均增收3278.68元。

“扶貧車間”的設立,實現了殘疾人及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願望,讓殘疾人在務工勞作中實現了人生價值。公司先後被評為“祿勸縣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昆明市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雲南省殘疾人就業示範基地”。

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再添“新军”

殘疾人在紫娟茶園勞作

宜良酈緣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

紫娟茶樹

為殘疾人敲開致富門

在宜良縣北古城鎮陳家渡社區的茶山上,700畝的茶山上,茶樹苗肥壯鮮嫩、長勢喜人。而在4年前,這近700畝的茶山,還是一片荒山和部分板栗園。

2015年,這片山坡上的板栗樹因品種老化、病蟲害嚴重、持續乾旱導致很多樹木枯萎死亡,700畝板栗幾近絕收。5戶承包戶年年虧錢,便退還給村小組。後來村裡開會一致通過,把這片集體資產收回村小組集體管理。

為了盤活這700多畝閒置山地,陳家渡居民小組決定在這片山坡上種植高附加值的普洱茶新品紫娟茶。併成立“酈緣茶葉產銷專業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高起點從事優質紫鵑普洱茶開發種植、加工營銷、體驗觀光、休閒旅遊。全社區居民以土地參股150萬元,集體參股502萬元,現已種植紫鵑茶苗67萬珠,種植面積540畝,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種植管理。

紫鵑茶香氣純正,滋味濃強,葉片富含花青素,因而它較傳統大葉種普洱茶更具營養價值,也因為稀少市場售價較高。目前,基地茶樹由於技術措施實施嚴格,管理工作到位,幼苗生長健壯、長勢良好。2020年將進入正常採收期,每畝茶樹春秋兩季採摘,可收幹毛茶5千克,經加工製成餅茶、磚茶等各類成品後,每千克市場售價可穩定在400元人民幣以上,每畝可實現產值2000元。

合作社自成立以來組織10多名殘疾人、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茶葉種植、採摘進行學習培訓,解決了30餘名剩餘勞動力就業。為延伸產業鏈,實現一產與三產結合,陳家渡居民小組共計投入2000餘萬元,實行了土地整理、灌溉管網鋪設、茶園道路小塊硬化;建蓋了紫酈製茶廠房、茶藝體驗中心等項目,茶葉生產設備已完成安裝。預計在2020年將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年預計總產值100萬元。

目前,紫酈茶莊園不僅是昆明首個也是最大的紫娟茶種植園,而且全省類似這樣的規模化紫娟茶園屈指可數,這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再添“新军”

聯合社為殘疾人打開致富門

宜良縣建鳳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特色農產品

成殘疾人致富的“搖錢樹”

成立於2015年的宜良縣建鳳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下稱聯合社),是雲南省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場和全國鮮食玉米10大供應商之一。2018年,建鳳聯合社銷售總額為8億元,被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命名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聯合社堅持群眾自願、自主經營、成員平等的原則,以基地為載體,農戶為基礎,批發交易市場為平臺的模式建設,目前已有518名社員入社,輻射帶動農民50000餘人,成為滇中地區主要開展板栗、甜脆玉米、甜脆豌豆、時鮮蔬菜等農產品一條龍服務的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據聯合社理事長王建鳳介紹,近年來,聯合社通過採取建基地做示範、建市場引老闆、聚農戶促銷售、抓特色強專業等舉措,讓聯合社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2018年,宜良縣大鵬堅果產銷專業合作社建鳳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完成了188580噸交易量,市場收購價達7.88億元。全年在建鳳農產品批發市場累計用工達5萬人次,人工費達800萬元。

脫貧路上,貧困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確保脫貧奔康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殘疾人掉隊,聯合社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擴大殘疾人的受助面,建立以基地為中心,聯合社農產品批發市場為輔的結對幫扶機制,通過板栗基地,對殘疾人家庭所需改良板栗的枝條,免費提供技術人員為其進行嫁接,並指導殘疾人對板栗進行中耕管理,包括修枝、打杈、施肥、打藥;同時,加大對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力度,讓殘疾人擁有一技之長。

在扶貧基地,殘疾程度較輕的殘疾人,主要從事裝卸豌豆、甜玉米,分揀爛板栗和開口板栗,篩分板栗等級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殘疾人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3000元的工資,基地還免費提供吃住。目前,聯合社建有多個扶貧基地,直接簽訂用工合同的殘疾人有51人,輻射、帶動了60多名殘疾人就業,受到當地社區和村民的點贊。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丹丹 通訊員:孫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