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我是引子,想我了吧

海南海口羊山地區有座數百年古村落,村名源於明朝皇帝所賜,宗祠由清朝皇帝賜名。古時長久以進入此村必須“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座古村有著如此殊榮?

前些日子,阿韜騎著電動車沿著蜿蜿蜒蜒的羊山小道,來到了位於海口龍橋鎮西南方向的道貢村。道貢村委會是一個自然村,所處地貌是羊山地區的丘陵地帶,我去之前查了下地圖,該村是離龍橋鎮較為偏遠的古村落。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道貢村是一個吳氏村落,全村村民均姓吳,是唐朝名臣吳賢秀的後代。吳賢秀是海南吳氏的遷瓊始組,自其後裔遷居此地以來,歷經明、清、中華民國,至今已有500多年。何謂“道貢”,據稱是因該村尊師重教,在明朝的時候由皇帝親賜名“道貢”,意為“為朝廷培養貢生,培養人才的道路”。道貢村新村門的對聯有云“道彪翹楚輩賡秀,貢炳瓜瓞世永昌”,恰如其分地道明瞭延續千年的人文思想。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新村門處有兩個石鼓,說起來相當有來頭。村內有乾隆欽賜的匾牌和光緒賞賜的二道聖旨,分別是乾隆欽賜表彰陳氏節孝的“三世一肩”匾牌,以及光緒賜吳和謙為修職郞其妻陳氏為八品孺人,賜吳大權為修職郎其妻王氏為八品孺人的兩道聖旨。在尊卑等級關係非常講究的封建社會,村裡有皇帝御賜之物,可是如同皇帝降臨。所以呢,當地官員特置兩個石鼓於村門前,告誡“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古時候村門前原有一座閣樓,內置皮鼓,一眾官員想進入村內,必先鳴鼓,村裡出人迎接方能進入。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尋遍了整個村子,我沒有尋到乾隆御賜的匾牌,經打聽是由吳氏後人收藏起來了。在村民指引下,在村裡的“教諭閣”,我尋得了光緒賞賜的二道聖旨匾牌。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據稱清朝時,道貢村走出了五位貢生、四位監生、六位庠生、一個巡政,其中吳和謙、吳龍海父子最優,官至正堂。為了表彰吳氏族人的功績,光緒皇帝特下兩個聖旨下詔封賞。因當時吳和謙的官銜為教諭,光緒遂賜封子弟讀書和祭祀祖先的祠堂為教諭閣,是為“教諭閣”的由來。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村裡中央廣場,我尋得兩座廟堂,一座是梓童神廟、一座是吳公帝君廟。梓童,即為文昌星,是掌管功名利祿之神。廟前有云,“梓里地靈人才出眾感帝德,童年天賦學業超群戴君恩”。吳公帝君廟神龕中安放吳公和關羽的神像,廟宇門前書寫著一副對聯:“道德遠揚輩出賢才興社稷,貢情高昂長培俊傑振家邦。”兩座廟宇緊挨著,對聯上字字句句皆表現了吳氏族人傳承祖德、激勵後世的萬丈豪情。來之前,我瞭解到村裡還有一座鎮妖之廟,系龍橋鎮三座精衛廟之一,可惜不曾找到,只能留作下次在尋。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古戲臺的一隅有座古村門,兩旁的石牆貼上了現代瓷磚重修後,整體風格顯得不是十分般配。正面門匾額刻著“美材毓秀”,背面刻著“青雲得路”,對聯有云“美潤神州臻毓秀,才滋福地耀青雲”,言語間充滿了吳氏族人的自豪與憧憬。

古時進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乾隆、光緒多次讚譽海南這座古村

深入探尋後,我騎著電動車在高低起伏的小山地穿梭,發現道貢村是一個由眾多連片小村莊組合而成的大村落。每個村莊都屬於一個祖先,共用一個村名,都掩藏在茂密的林子之中。這些村子裡大部分石屋群落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坐擁環境靜美的院落,長滿了許多果樹,卻鮮有人的蹤跡,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切也都是神神秘秘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