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有多近?

勇往直前80973


題主的問題是: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有多近?

德國人距離在二戰中取得勝利最近的時間就是1941年10月。

如果當時希特勒聽從將軍們的意見,為莫斯科戰役多做一些準備,那麼莫斯科保衛戰就算是蘇聯人能夠取得勝利也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在這場保衛戰中失敗。

因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曾經一度推進到了莫斯科的郊外,只不過德軍那時候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火力只剩下了最初的30-50%,無法再向前推進一步,於是這成了德軍進入蘇聯境內最深的地點。

從此以後,德軍被一步一步反推回去,最後連自己的國家都被蘇聯人佔領了。

說起來,這也是德軍在初期進展過於順利所導致的。

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由於德國軍隊突然襲擊,並且使用了當時歐洲人所罕見的閃電戰,德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在短短的4個月的時間裡就殲滅了蘇聯軍隊相當於戰爭開始前將近2/3的兵力。

巨大的勝利讓希特勒欣喜若狂,他認為年前就可以打敗蘇聯一統歐洲。

不過,此時此刻,由於德國軍隊的推進縱深已經遠離邊境上千公里。



而蘇聯軍隊在撤離的時候實施了焦土政策,整個德國佔領區基礎設施大規模破壞,交通很多地方都陷入了癱瘓,工廠也被搬得一空,連廠房很多都被炸掉了。

所以,德軍的後勤當時已經有點難以為繼,前方的德軍攻勢也逐步放緩。

所以,德國的將軍們認為,接下來的戰鬥將不會像開始的時候那樣順利,由於德軍攻勢的減弱,而蘇聯人已經逐漸從最初的戰敗中反應過來,正在組織層層抵禦,戰事肯定會比預期的時間要大大後延,德國軍隊應該準備好在冬天和蘇聯人來一場血戰。

不過,希特勒認為將軍們的擔憂是多餘的,德國軍隊將會很快取得勝利,所以在物質的準備上,希特勒否定了將軍們的提議,認為這是多此一舉。

於是,在這一年的冬天,數以十萬計的德軍因為寒冷的冬季沒有準備充足而非戰鬥減員。



(風雪中的德國士兵)

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惡劣的天氣,還有已經被組織起來的蘇聯軍隊的大規模反擊。


(奔赴前線的蘇聯大兵)

最終的結果是,蘇聯人打贏了莫斯科保衛戰,而德國也迎來了二戰以來最大的失敗,僅陣亡就多達30多萬人。

這場戰爭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意味著蘇聯人打破了德國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面對德軍的時候他們有了勝利的信念和血戰一到底的決心。

兩軍交戰拼的就是雙方的士氣,莫斯科保衛戰就是一場振奮蘇聯軍人士氣的戰役。

當然,此時此刻德國人仍有取勝的希望,只不過勝利可能會來的晚一些。

誰曾想,在這年冬天又發生了另外一件影響到二戰進程的事件,那就是日本人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

這次偷襲,日本軍隊戰果輝煌,美軍陣亡多達2000多人,多艘戰列艦被炸燬。

這是一次戰術的勝利,但戰略上卻糟糕極了。

雖然太平洋艦隊暫時無法威脅到了日本海軍,但是卻成功讓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加入到了二戰,並且成為了法西斯的對手。

美國在二戰期間工業產能達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國的加入意味著盟軍一方僅工業產能就至少超過了法西斯的一倍以上。

而美國在二戰期間總共徵兵超過1000萬人,為打敗法西斯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

同時,由於美國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技術兵種的後備力量幾乎是無限的。

例如,美國的加入,讓盟軍方面至少多出了幾十萬名飛行員。



(美國當時可以以流水線的方式培養飛行員)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無論是丘吉爾、蔣介石還是斯大林,都一致認為法西斯完蛋了。

在此之前就算是三位想要和法西斯和談,也會拋棄此前的想法,和美國人一道與法西斯血戰到底,最終贏得第2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遊者走天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希特勒在自殺前,對部下說:勝利一度離我們很近,唾手可得。

希特勒並沒有瞎說。

當時希特勒入侵蘇聯,曾經有著非常好的機遇。

在莫斯科會戰,德軍一直佔據上風。

當時德軍進攻部隊高達170萬人,裝備13500門火炮,1170輛坦克,615架飛機。

蘇軍因為一連串的損失,此時只有110萬人,7652門火炮,774輛坦克,1000餘架飛機。



然而,蘇軍採用了正確的戰略,開始堅決防禦。

以10月為例,僅僅數日之內,莫斯科方面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60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築起三道防禦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佔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築了700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修築了3800餘個臨時和固定火力點。

德軍全力進攻,然而傷亡很大,進展緩慢。

此時,老天也幫助了蘇聯人。

11月開始,莫斯科開始出現暴雪天氣,野外積雪厚達1米。

德軍沒有在嚴寒條件下作戰的經驗,一時間部隊的進攻速度嚴重減慢,還出現大量的凍傷凍死。因為嚴寒的減員,和戰鬥傷亡差不多。


即便如此,11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51個師仍然在全面攻擊。

此時蘇軍實力仍然是較弱的,如果全面防守未必堅持得住。

然而就在德軍全面攻擊的時候,蘇軍突然出人預料的發動反擊。

德軍倉促中招架不住,敗退下去。

此次戰機失去後,蘇軍開始源源不斷的增援。德軍隨後又有突破,但實力已經無法吃掉莫斯科的蘇軍重兵集團。

由此,莫斯科戰役失敗了。

當然如果德軍能夠擊中更強的軍力,或者妥善準備冬季作戰的補給和裝備,就很有可能獲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



蘇聯如果在莫斯科會戰中失敗,又會損失一百萬以上的軍隊,更導致莫斯科以西所有地區崩盤。

隨後德軍只要穩住局勢,向南進攻,佔領斯大林格勒地區,進而突入高加索,就會徹底切斷蘇軍的石油來源。

那麼,丟棄了歐洲部分,沒有石油的蘇軍,恐怕只有簽訂投降條約一條路了。

此時日本很可能來撿便宜,同時攻打蘇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

那麼,最終蘇聯就會淪落為西伯利亞地方政府。



蘇聯覆滅以後,德國等於獨霸了歐洲。

整個歐洲的實力,當然不懼怕美國,更別說英國!


薩沙


二戰時期,德國只要打敗了蘇聯,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阻攔住德國陸軍。說到德國的失敗,還是在於德國希特勒的自大。希特勒認為只要集中150萬大軍,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消滅蘇軍,從而攻佔莫斯科讓蘇聯投降。



正是由於如此想法,德軍根本就沒有準備過冬的裝備。那一天冬天無比寒冷,德軍只能穿著單薄衣服過冬。即使如此,希特勒依舊不下達撤退命令。他在不停的敦促攻佔莫斯科,絲毫沒有明白前方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面對德軍巨大的威脅,斯大林沒有選擇撤退。而是選擇坐鎮莫斯科,這也是他高明之處。斯大林的絲毫不退,給予蘇軍莫大的信心。

倘若希特勒沒有輕敵,莫斯科被德軍佔領,接著蘇聯投降,那麼整個歐洲就會完全被德軍佔領。然後再回過頭集中力量對付英國,英國顯然不是德國的對手。在此之後,聯合日本法西斯對美作戰,那麼世界是怎樣還真的難說。


麥地傳奇


二戰德國離最終勝利就像隔著英吉利海峽,始終無法跨越!

用後世人的眼光來看這場戰爭,德國犯了三個致命失誤:一小瞧了英國人的抵抗決心,二低估了蘇聯紅軍,三高估了自己。咱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小瞧英國

40天滅亡法國,讓希特勒自信到以為很快就能讓英國退出戰爭,如果是張伯倫時代,面對鋪天蓋地的德國空軍,英國很可能會跟德國和談,但是希特勒偏偏遇上了抽著雪茄的丘吉爾。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溫斯頓.丘吉爾



英國在丘吉爾的領導下頑強抵抗,不論是大不列顛的空戰還是德國的狼群封鎖戰術都被英國硬抗了過去。這讓德國在無法迫使英國投降的情況下,開啟了兩線作戰,失敗早已埋下伏筆!

希特勒轟炸英國時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沒能解決英國的雷達戰;二是沒有繼續轟炸英國飛機場和指揮中心,轉而去轟炸倫敦。



二、低估蘇聯

1939年底爆發的蘇芬戰爭,蘇軍的“拙劣表演”,讓希特勒認為蘇軍內部已經腐朽、戰鬥力低下。

我們只需要踢開門,裡面腐爛的結構就會垮掉——阿道夫希特勒

在巴巴羅薩計劃發動之前,德軍對蘇聯軍事實力進行過評估。德軍認為蘇聯紅軍有6000架飛機,10000輛坦克;而實際上蘇軍飛機超過15000架,坦克超過25000輛。德軍的評估遠遠小於蘇聯的實際軍力,在開戰之前德軍就沒弄清楚對手的實力。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全面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三路大軍齊出。作戰初期德軍勢如破竹,一路呈現碾壓的態勢。開戰頭半年,蘇聯紅軍損失就超過400萬人,這種鉅額損失擱在誰身上都得完犢子,可是這對蘇聯來說只傷筋不動骨。蘇聯有約2億人口,兵力充沛,有廣袤的土地,極大的戰略縱深,充足的戰略資源,戰爭潛力非常恐怖。四年衛國戰爭蘇聯動員了超過3000萬人,僅在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到1942年4月底就動員了超過1500萬人。而反觀德軍,縱觀整個蘇德戰線,德軍一線作戰部隊總數從沒有超過350萬人(不包括僕從國)。蘇聯相對德軍擁有巨大的兵力優勢,可以用人海戰術不計成本的消耗德軍。



從裝備情報上看,德軍在戰爭發動前,居然不知道蘇聯有T34這樣一款神器,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失誤。T34能對三號、四號坦克形成巨大優勢。在虎式跟豹式未出來以前,德國的坦克正面剛不過蘇軍的T34,更讓德軍絕望的是在1942年T34年產量超過1.2萬輛。而等到德軍緊急趕製的虎Ⅰ坦克參戰時,時間已經到了1942年的12月份,德軍在戰場上的形式已經發生逆轉,最關鍵的虎式坦克月產量僅有25輛,完全跟不上前線的消耗。

可以說希特勒大大的低估了蘇聯的實力。

三、高估自己

整個二戰,德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歐洲列強,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他太膨脹了!



咱們通過數據對比一下,以1940年為例:德國經濟總量561億美金,人口7000萬(包括奧地利和捷克),面積55萬平方公里,鋼產量2100多萬噸;蘇聯經濟433美金,人口1.91億(包括波蘭),面積2200多萬平方公里,鋼產量1800多萬噸;美國經濟總量1000億,人口1.3億,面積930萬平方公里,鋼產量6000多萬噸。整個二戰德國生產了4.6萬輛坦克,美國生產了8.8萬輛坦克,蘇聯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其中有7萬多輛被摧毀。如果德國有7萬輛坦克被摧毀,它能生產回來嗎!怪就怪德國的空軍是一支戰術空軍,缺乏遠程戰略轟炸機,沒能力對蘇聯後方的工業造成毀滅性打擊,這也說明希特勒並沒有認清自身的實力。



二戰德軍能夠縱橫歐洲,主要依靠超前的戰術理念——閃電戰。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運用“閃電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然而隨著德軍裝甲部隊的深入,戰線逐漸拉長,後勤補給跟不上,前方的裝甲部隊往往要在原地等待三四天,後方的石油以及步兵師才能跟上來。閃電戰沒有石油怎麼行,裝甲部隊沒有步兵配合怎麼玩!顯然戰線越長,“閃電戰”越乏力。很多人說二戰德軍已經實現機械化,實際上德軍達到機械化的僅僅是擔任“閃電戰”的裝甲部隊,後方的步兵師還都是“騾馬化”。可想而知,這行軍的速度。如果遇上蘇聯的雨季,那漫長的戰線就成了德軍無法跨越的洪溝,大後方的物資遙不可及。再加上斯大林在西線實行焦土政策,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通通焚燒,不聽從的直接槍斃。德軍很難再從佔領地獲得一絲補給,“閃電戰”已經名存實亡。德軍最大的戰術優勢已經終結,進入持久戰的德軍必輸。



所以二戰德國離勝利遙不可及,就如那無法跨越的英吉利海峽一樣遙遠!

我是鐵血軍史1927,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歡迎補充!同時歡迎各位戰友關注我!


鐵血戰史1927


可以肯定的說,德國距離勝利,很遠,很遠。

一:從經濟實力分析

1938年,德國開始吞併奧地利等地區,那麼當時的主要列強經濟實力如何呢?(佔全球gdp百分比例)

美國:28;蘇聯:18

德國:13;英國:9

法國:5;日本:4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德國可以打敗法國,英國,但是打蘇聯就非常吃力了,打美國更加不可能勝利,美國國力是德國2倍多。

二:從人口因素

1939年

英國人口4600萬,法國人口4200萬。 蘇聯人口1.51億,美國人口1.31億,日本人口7900萬,德國7200萬-8000萬,從中可以看出德國比英國和法國都多,但比美國和蘇聯少,人口甚至只有蘇聯的一半。1:1條件下,德國是打不過美國和蘇聯的。



三:從各國面積看,不算殖民地(平方公里)

德國:37萬,蘇聯:2200萬

美國:930萬,英國:30多萬

法國:50多萬

從中可見德國的面積很小,戰略縱深優勢太小,是打不起持久戰的

四:從軍事實力看

德國巔峰時期1600萬,

蘇聯巔峰時期1200萬

美國巔峰時期2000萬

英國、法國都在幾百萬左右,從軍隊人數看,德國可以碾壓英國和法國,但是打蘇聯優勢不大,甚至很吃力,至於打美國,基本沒什麼勝算,更何況美國和歐洲之間還有大西洋。至於各國的各種武器裝備,相差不是不大,因為他們都是列強,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已經打了很多次戰爭,彼此實力相差不是特別大,可以忽略不計。

從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德國的綜合實力比英國、法國強,略優蘇聯,但比美國差很多,所以,德國可以擊敗英國法國,會和蘇聯膠著,會被美國擊敗,如果遇到英法美蘇群毆德國,德國必敗無疑,事實結果也是如此。



愛我中華權哥


差一個半月時間!具體就是烏克蘭戰役說起!在當時,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一路北方軍團北上進攻聖彼得堡;一路中央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一路南方集團軍群進攻烏克蘭!在交戰前期,德軍進展迅速,蘇聯都來不及做好準備,甚至連德軍都太過吃驚!這使得德國犯下了一個前期太過謹慎後期太過大意的錯!那就是烏克蘭戰役!

在烏克蘭地區,佔劣勢兵力的德軍不僅擊敗了蘇聯部隊甚至意外包圍了整個蘇聯南方集團軍群。這支部隊人數高達六十七萬!但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啃不下這麼一大塊硬骨頭,又捨不得放掉這麼一大塊肥肉。於是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此時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指令,使得德軍滿盤皆輸!當時,希特勒認為,拿下這支集團軍後,蘇聯會主動投降的!於是他下令中央集團軍群抽掉二十個師的部隊直接馳援德國南方集團軍。這二十個師正是德軍的裝甲精銳!他們的離開使得德軍中央集團軍失去進攻能力!最終,德軍攻克烏克蘭!但是,中央集團軍群直到兩個月後才等到他的二十個裝甲師迴歸,這讓他們不得不在冬季最冷的時候進攻莫斯科!而且,由於二十個裝甲師來回奔波,他們的戰鬥力以及物資儲備嚴重衰弱!這是莫斯科保衛戰能夠取勝的關鍵!

假如,當初,德軍不顧烏克蘭的那六十多萬部隊,先攻打莫斯科,則幾千萬蘇聯人將不得不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在最冷的冬季進入西伯利亞平原。這時候生存都是問題,何談反抗!


優己


真的是一度非常接近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德國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他完全有能力去摧毀法國和英國。實際上他們只花了幾個星期就消滅了法國,如果能夠在敦刻爾克圍殲40萬聯軍,英國的有生力量將被殲滅。別小看這些人,他們是英國全部的精銳。他們也可以乘勝追擊,登陸英國本土。這是最好的選擇。他們應該先去佔領英國,然後再去打蘇聯。即便在攻佔英國的戰役中損失慘重,德國也值了,因為他不會在面臨兩面受敵的窘困。所以,只要德國能夠在第一時間與英國作戰,他們就勝利了一半。

第二次在1941年冬天,德軍為了攻打莫斯科集結了180萬人,實際上這依然不夠,他們需要更多的預備隊。此時法國和挪威有52個師左右的閒置部隊。如果能調集三分之一去莫斯科前線成為預備隊,他們就極有可能拿下莫斯科。一旦拿下莫斯科就意味著蘇聯人的精神被摧毀。

之後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美國人加入了戰爭,美國人的加入讓原本比較平衡的攻守雙方開始傾斜。法西斯再也沒有機會了,


看球人


二戰中,德國是有勝利的實力的,距離只差那麼一點點,差就差在和軸心國日本和意大利的溝通上了。

先說德國怎麼才能贏得最終勝利,答案,原子彈。其時,德國的原子科研能力世界第一強,正在研究原子彈,而且幾近成功,後期被美英轟炸和破壞,未果。如成功,德國肯定使用這種滅國武器轟炸蘇聯和英國,蘇聯和英國肯定會戰敗投降,美國達成和解。

德國表面戰敗的原因是美國過早地加入戰爭,美國的強大支持導致蘇聯能夠在中後期挺住德國的強大進攻,尤其是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戰場,最後反動成功。

意大利的為所欲為不統一協調導致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拖延一個半月,導致到冬天也沒有佔領莫斯科,沒有把蘇聯趕入西伯利亞。

日本的為所欲為導致不經過與德國商量私自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拉下水對德宣戰,全面支持英中蘇。

如果意大利墨索里尼不胡來擅自入侵希臘,德國會在1941年冬季來臨前攻佔莫斯科,蘇聯退入高加索以東地區,蘇聯喪失東歐大草原的農業和工業,蘇聯的戰爭能力被大大削弱,不足以進攻德國。

如果日本答應美國的條件或者繼續拖延,美國不會向軸心國宣戰,就不會全國進入戰爭狀態,蘇聯不可能挺得住,只能撤退。

而當戰爭進行到1944年,德國一定會研製出原子彈,轟炸蘇聯和英國,英國和蘇聯必定投降,達成協議,美國也只能無奈與德國互相承認勢力範圍,德國獲得全面勝利。

所以說失敗就失敗在德國與日本、墨索里尼的溝通上,尤其是對日本的溝通上。所以說日本是豬隊友,希特勒死就死在小日本手裡。這就看出有效的溝通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田小田生活記



他們本可以毫無懸念地贏得了戰爭,而且在軸心國和盟國的大多數人都相信他們會取得勝利。1941年,蘇軍在無敵的德軍下崩潰,英國人將從德國的封鎖和轟炸中投降,這只是時間問題。


我相信他們會贏的,如果他們改變了一些致命的錯誤的話。在我的回答中,我只關注巴巴羅薩行動,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他們贏得了這場衝突,那麼他們也會完成他們想要的一切,並贏得勝利。以下我說兩點。


1. 在計劃日期啟動入侵


最初巴巴羅薩行動計劃於5月15日開始,而不是在38天后的6月22日開始。其原因主要是德國在巴爾幹地區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干涉,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在慘敗後試圖征服後者,並急切需要幫助。


如果意大利人選擇不侵略希臘,或者至少等待他們的入侵,因為他們已經參與了非洲和地中海的幾個戰線,並且希臘證明對於軸心國的權力沒有任何威脅,這將消除德國人需要介入。同樣,對南斯拉夫的入侵也有可能等待,除此之外,它幾乎沒有花費兩個星期的德國人傷亡。


如果在預定的日期內入侵,德國人可能會在8月下旬之前到達莫斯科的大門,而在秋季的洪澇災害之前,這會使得前進如此艱難。如果莫斯科垮臺,俄羅斯人在戰爭的其餘時間將會更艱難。


2.善待當地人


事實上,德國人甚至不需要這樣做,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撒尿,並且羞辱他們一路上的所有人。

當時德國在進入烏克蘭,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些國家領土時,德國人被視為解放英雄。波羅的海最近被蘇軍征服並被佔領,烏克蘭人在斯大林統治下幾乎餓死。德國人如何迎接這些歡迎他們成為救世主的人呢?他們對待他們像汙垢。因為這就是納粹德國的意識形態所要求的,所以他們都是無足輕重的。


如果改變這兩點,我相信德軍是有勝算的


愛旅行的里奧


如果希特勒能取得“颱風”計劃的成功,那他就贏定了。

“颱風”計劃是蘇德戰爭開始3個月的時候,希特勒命參謀部制定的一次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的計劃。

在這個計劃裡,希特勒認為只需要集中180萬大軍,將莫斯科正前方的蘇軍分割包圍一舉殲滅,然後大軍迅速攻佔失去屏障的蘇聯首都莫斯科。希特勒估計,在入冬之前,德軍就可以成功佔領莫斯科。他還認為,當莫斯科被佔領後,蘇聯就會崩潰,被迫向德國投降,這樣戰爭就結束了,整個烏拉爾山以東全變成了德國的領土,這裡生產的糧食、石油、鋼鐵還能支持德國接下來的戰爭。不過,只要蘇聯投降,歐洲就真沒用一個國家能阻止德軍前進了。而且,作為當時蘇聯的政治、工業中心,如果莫斯科被佔領,蘇聯也就失去抵抗的意志和力量了。

(大戰前的莫斯科街頭)

如果征服蘇聯,德國很可能兵分三路:一路往東南下印度;一路往西渡過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還有一路向南,支援隆美爾,解決掉北非的英軍。如此,希特勒將會徹底征服歐洲,並統治半個世界。

所以,“颱風”計劃成功與否,是希特勒成功的關鍵,蘇聯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蘇德戰爭剛爆發蘇軍就損失了300萬人,德軍的攻擊速度之快讓蘇聯縱然有龐大的國土也顯得不夠用。當德軍逐漸接近莫斯科的時候,蘇聯全國是非常恐慌的。而對於斯大林來講,他也面對著極難的選擇。此時莫斯科城中尚有數十萬大軍,但如果外圍蘇軍被肅清,憑藉這些士兵肯定難以抵擋。那麼,蘇聯的高層應不應該撤出莫斯科前往大後方,提前撤離會不會更加引起百姓的恐慌情緒,從而讓他們失去與德軍作戰的勇氣?

斯大林經過深思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與士兵們留在莫斯科!

可以說正是這個決定,才讓戰爭的天平向蘇聯傾斜,也讓希特勒距離勝利又遠了一步。

斯大林親自坐鎮莫斯科,使城中人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並且開始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這場對蘇聯來說生死存亡的會戰。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照片中的人們是被動員起來的莫斯科婦女,她們正在修建工事,此時雖然德軍已經逐漸逼近這裡,人們的臉上不僅看不到恐懼反而洋溢著笑容,因為她們有必勝的信念,有時候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對手的強悍不足以證明勝利一定屬於對方,反而會激起真正強者的鬥志。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漢匈戰爭就是如此,當時匈奴和漢朝都處於極盛時期,兩大帝國為了爭奪霸主地位爆發了長達百年的戰爭。最終,強悍的匈奴人被馴服,漢朝從此成為歷朝歷代推崇的偶像。因為,在擊敗匈奴人的時候,漢朝的民族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而使整個國家朝氣蓬勃。就像有些人說的那樣,二十四史唯有漢書可以下酒!

我想,漢朝人在走向戰場對抗強敵的時候,臉上應該就是帶著這樣的自信吧。

(著名的紅場大閱兵,士兵們荷槍實彈通過紅場隨即加入到對德作戰)

希特勒在看完“颱風”計劃後,認為入冬之前就能佔領莫斯科,此時已經進入秋天,也就是說,希特勒認為最多3個月就能拿下莫斯科。德軍的統帥們雖然沒有希特勒這麼樂觀,但也普遍認為到1941年底佔領莫斯科是沒問題的,因為他們錯估了蘇軍的兵力。在他們看來,蘇軍只能集結200個師保衛莫斯科,實際上這次蘇聯拿出了360個師。

(陸軍上將哈爾德是莫斯科戰役的德軍指揮官,他對前線的蘇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於是,由於德軍的輕敵,導致在這次戰爭中準備不足,結果被打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徹底擊碎了德軍賴以成名的閃電戰術,同時給蘇聯以喘息之機,也讓蘇聯有了戰勝德國的信心,所以,雖然此後蘇軍在戰場上又遭到了多次戰敗,但再也不會恐慌,而是以鐵一般的意志與德軍較量。

於是,希特勒距離勝利漸行漸遠,最終失去了一切!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