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生活中每每談起孩子,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是很多家長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有時候,就連孩子的生日許願,都有可能逃不過家長的

“學習成績魔咒”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昨天,飯店吃飯的時候,就剛好碰到一家給5歲左右的孩子過生日,只見到了許願環節時,由於那孩子很靦腆,不知道怎麼許願,她的家人就從旁提示孩子,“學習成績門門都優秀”。

也許,在很多家長看來,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好,甚至門門功課100分,那麼,做家長的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甚至是班上的倒數幾名,那麼,做家長的可能就有種天塌地陷的感覺!

因此當有這麼一道魔法選擇題供家長選擇時:

A.7歲前,孩子讀完10000本書

·

B.7歲前,孩子門門功課100分

我相信很多家長會毫不猶豫的選擇B,因為在他們看來讀再多的書對孩子有什麼用?最終決定孩子命運的還是學習成績。

可是你知道嗎?

在孩提時代,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期,需要孩子多讀書!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然而這個階段,父母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就極有可能會扼殺掉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並且隨著孩子進入高年級,閱讀能力的缺失會慢慢反噬學習成績,造成孩子成績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容易出現“三年級現象”、“初高中成績突然下滑”的關鍵原因。

你或許還不知道!

其實,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小學生、甚至是初中生來說,是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或者成績差的現象,孩子的成績時可以逆轉的。

而能夠做到這點的,不是讓孩子多記幾個單詞或者多上幾個補習班,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課外多讀點書。

你可能有點不大相信!

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大代價,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都不能提高孩子成績一分,讓孩子讀點課外書就能實現逆轉?

但,事實確實如此!

此前,有人在網上對近幾年的一些高考學霸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很多學霸很小的時候就特別愛讀書,而課外閱讀對他們學習上的幫助特別大。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實際上,大多數的學霸的家長,都不是唯成績論的家長,很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比如前段時間比較比較火的國民才學武亦姝,她的父母從小的時候就會陪她讀很多書。

之前,還看到過這麼一個報道,一份對全球3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調查發現,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在7歲之前,大都讀完了10000本書。

相信這麼一份有說服力的調查和數字,更值得很多唯成績論的家長深思!

《水木年華》曾經的主唱歌手李健,常年保持大量閱讀的習慣。談起自己的創作,他曾經就說過這麼一句讓人深醒的話: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你找一些參照系,就不會那麼容易輕狂。你經常讀書,經常創作,就會越經常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

課外閱讀 竟然決定了3個孩子的命運

說起讀書,這讓我想起了1年前,一位做小學老師的同學跟我講的,他們班上3個孩子的故事。為了方便我的敘述,這裡就用第一人稱來描述。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我曾帶過一個四年級班,對這個班上的很多同學都很熟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三個孩子,可以說是三個性格、成績完全不能同比的孩子。

先說說第一個孩子,叫芙蓉。這個孩子學習特別的努力,而且也是老師口中的乖乖女,上課不搗亂、下課不搬論是非,但是卻又是那種老師既喜歡又容易被遺忘的人。

再來說說這第二個孩子,叫大衛。這個孩子優點和缺點都極為明顯,成績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好,特別能說會道,但是總是學習散漫,佈置的作業,每次拖拖拉拉最後一個完成。

最後一個孩子,叫全博。是個非常出色的學生,功課門門優秀,而且一張口說話,你就會發現他很有思想見地,而且性格溫和,幾乎找不到缺點。

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這3個孩子之所以引起我的格外注意,這還要從他們的的作文說起。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芙蓉的作文,字寫得好看又工整,但經常出現各種語法錯誤和錯別字,內容也貧乏,還有很深的範文印記。讓她改,前後改了3遍,但除了改了幾個字,幾乎看不出和開始的有啥區別!

和芙蓉相比,大衛字寫得不好看,而且卷面也經常不整潔,但通篇幾乎沒有一個錯別字和病句。我翻了一下他以前的很多作文,發現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異明顯,認真寫的,能讓你感覺他才華橫溢,不認真寫的,讓你覺得就像是豬拱過的,完全是應付差事,但總的來說,作文水平還是比芙蓉要好!

全博和芙蓉、大衛相比, 他的每篇作文不僅字寫的好看大氣,而且內容也特別有內涵,觀點也很犀利獨到。

針對這三個孩子作文的問題,我大概就能猜出他們的問題在哪裡了。因此特地先單獨跟他們瞭解了一下情況,結果果然驗證了我在課外閱讀上的想法:

芙蓉跟我說,她媽媽不允許她讀課本以外的書,課外最多就是讀作文範例。說讀課外書只會影響她學習,讓她上課不集中。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PS:後面我找了芙蓉的媽媽談過,告訴她孩子小學階段考試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不然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學習 。多讀點課外書,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但是她媽媽最終還是沒能聽進去我的話,寧願多花時間和金錢讓孩子多上補習班)

大衛的爸媽常年在外地打工,他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加上家裡窮,家裡除了一臺電視機和一部老式手機外,就找不到其他電子產品了。因此他無聊的時候就會去外面地攤上買書看。不管是什麼書,只要看一眼喜歡的,就會買來。因此他的閱讀非常雜亂,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在他的作文裡。

全博的家境條件不錯,而且父母也都是文化人,家裡從小就會有意識的讓他讀一些書,什麼中外名著、歷史、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都會系統的讀一些,因此他的閱讀量也是非常大的!

後來這3個孩子讀完小學都上了初中,然後就斷了聯繫。直到有一次路上,偶然我碰到了大衛。他跟我說,他現在和芙蓉都在市裡面一個普通的初中讀初三。

芙蓉一直很努力學習,但成績一直是班上中間的那部分人,今後要想上個好高中,肯定是比較困難了,而她媽媽還在天天逼著她上各種補習班。

大衛自己初一初二的時候成績一直不好,幾乎可以排倒數,這主要是他自己不用功,後面上了初三,自己心裡就開始急了,又加上媽媽回來特地陪讀,因此開始勤奮起來,一學期就飆升到了班上前幾名!相信今後也能上一個不錯的高中。

至於全博,大衛跟我說,他在全市非常不錯的初中讀書,而且聽人說,已經被學校推薦保送到市屬最好的中學讀高中。”

聽完這3個孩子的故事後,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提出質疑,一個小小的課外閱讀怎麼就造成了3個孩子如此不同的命運?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我不敢說喜歡課外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就會好,但是我敢說的是,如果一個孩子很少讀課外書或者從來不讀課外書,那麼隨著孩子逐漸踏入高年級,他的學習 一定不會出色。

就舉很簡單的例子,每年高考當作文命題涉及古文時,往往課外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寫這類題材時,就特別佔優,而那些不讀課外書的孩子,有時候連題目都審不明白,怎麼拿高分?

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長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那些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喜歡學習,而那些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不喜歡學習。但是卻很少有家長透過這個現象,看到兩者之間差距的本質:課外閱讀進行的怎麼樣。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你可能還不知道!

在歐美髮達國家,一般孩子6~9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閱讀了,4歲的孩子可能就已經能夠獨立大量的閱讀書籍了,而與之相比,中國孩子閱讀培養就明顯滯後,一般2、3歲才開始閱讀,8歲的孩子閱讀能力只達到人家4歲的水平。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們的家長也開始注意對孩子閱讀能力培養了,據之前有關部門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主要14-17週歲)課外圖書的閱讀量也在逐年增加。

說了那麼多,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具體都有哪些好處呢?

0-6歲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的黃金期,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單單可能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成績的提升有很大幫助,而且也容易提高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1

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

一個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會使得孩子對知識的理解越來越深,就可能會激發孩子繼續去探索更多的知識,從而養成自學能力。

2

豐富和完善孩子的語言系統

孩子接觸的課外閱讀越多,就越容易豐富孩子的詞語和知識儲備,進而也會促使孩子的語言系統得到豐富和完善。最直接的表現如說話“出口成章”等等。

3

拓寬孩子的格局觀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長大後,成為馬化騰、馬雲、李彥宏、喬布斯、任正非那樣的時代人物?而有的孩子長大後,只能為一日三餐忙碌不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格局!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有些人他從小的格局高,因此註定不會太庸庸碌碌,而有的人格局小,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

而多讀書會讓孩子接觸更多的知識,瞭解外面更廣闊的天地,就不會做個井底之蛙,慢慢自己的格局觀也變高,因此將來不論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上,就特別容易取得好成績。

4.

會提高孩子的智力

為什麼有些學生在上幼兒園、小學的時候,表現的特別聰明伶俐、成績優秀,而到了更高年級的時候,卻成績下滑的很厲害,越學越笨呢?就是因為他們在本該需要大量閱讀的時候,卻整日被各種補習班、範例作文等給霸佔了時間;不會思考,智力始終停滯不前。

5.

提高作文水平

此外,課外閱讀豐富還可以幫助孩子豐富作文素材,提高寫作水平,正如偉大的詩聖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也會說了,“我也知道閱讀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孩子就是不愛閱讀,他能玩一整天手機,就算眼睛玩近視了,也沒有讓他害怕不玩,我有什麼辦法?”

其實,孩子不愛閱讀,不是他們真的不喜歡讀書,而是家長引導孩子課外閱讀的方法不對!

讓孩子愛上閱讀 父母需要做好這3點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1

不要讓孩子功利性的讀書

與孩子課外閱讀起步晚、數量少相比,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家長中,總是盛行功利性閱讀,這不僅會打擊孩子閱讀的興趣,而且也容易讓孩子讀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那麼那些情況是屬於功利性的閱讀呢?

【選書範圍窄】很多家長把閱讀當成了就是閱讀課本或者和課本密切相關的東西,還有的家長給孩子選擇課外閱讀課本時,喜歡挑選那些精選集什麼的。

PS:這些當然可以讀,但是閱讀過分侷限於這類題材的,很容易把孩子的思維給培養死了。

【精讀】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閱讀時候,喜歡讓孩子一個字不拉的看完。認為這樣就不會遺漏什麼重要的東西。

PS:精讀固然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點,但也容易把閱讀變得有些枯燥。讀書,就好比談戀愛,如果你把氛圍搞得那麼枯燥,還怎麼繼續下去呢?而且對於低年齡孩子來說,精讀會讓他們感到特別吃力,因此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連猜帶蒙的去讀、海量的去閱讀。

2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生活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家長帶孩子閱讀的時候,很不注重閱讀氛圍,而且還不分場合的讀,比如在操作的工作場所讀書,開著電視讀書等等,很容易破壞孩子閱讀的專注力。

孩子閱讀是要一個很好的氛圍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持續閱讀的動力。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比如說,晚飯過後,固定個時間,全家人可以在一起,讀書,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讀。

比如說,週末有空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讀,在那種環境下,孩子會不自覺的去讀書的,低年齡的孩子,其實去超市的兒童書屋旁邊就可以讀了。

比如說,看電視的時候,碰到孩子比較喜歡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動畫片,可以找來相關的書籍,讓孩子讀讀。

3.

父母做好榜樣

很多家長總是在強調孩子去讀書,而自己卻下班回來玩手機,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思進取”。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看到家長都這麼頹廢了,又怎麼有動力去自己讀書呢?

家長也千萬不要抱有“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多數的學霸家庭案例告訴我們,一個愛學習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了老師給孩子的影響。

7歲前讀完10000本書和門門功課100分,你覺得哪個對孩子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