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文丨刘金芳(方塘传媒《重新发现商丘》特约撰稿人)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六月,被贬官到邓州的范仲淹接到朋友滕子京的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

接到信后的范仲淹,想象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景象,又联想到自己政治理想和坎坷的政治生涯,感慨万千,文思泉涌,挥笔而下,这就是著名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进行完美的结合,其文辞锦绣,气势排江倒海,汪洋肆虐,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给人气魄雄壮之感。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古不朽作品,这也奠定了范仲淹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

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不同时节的景色,阴雨纷纷,狂风暴雨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不同的洞庭湖景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总结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之心,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情操。既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情怀,也成为广为流传的历史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引用。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篇文章其文辞锦绣,表达的思想是北宋知识分子时代的最强音。

1、布衣为名士,州县为能吏,边疆为名将,朝廷为良相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武全才,品性高洁,为官清正,死后家无余资,布衣为名士,州县为能吏,边疆为名将,朝廷为良相,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范仲淹是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谥号文正的读书人,立言,立德,立功是古代每个读书人的理想目标,而范仲淹将三者据其身,是当时无人所能及的,范仲淹也被称之为道德文章之完人,成为历代读书人所敬仰的楷模典范、也是后来士大夫的精神领袖。可以说范仲淹几乎是完人的形象,让后人敬仰,范仲淹身上极为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的确会成为商丘历史文化的代表和品牌。

在浩瀚无垠的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人不为利,不为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家之栋梁,民族之脊梁,人世间最为风流人物。

2、范仲淹家训和范氏门风

范仲淹出身贫寒,靠读书发奋图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做出一番大事业。

范仲淹品德高洁,勤俭刻苦,靠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他更重视加范氏家族的家庭教育和家训,使苏州苏氏家族几百年不衰。

除此,范仲淹还在苏州范氏家族建立义田制度。所谓义田,范氏家族之公田,家族之共同财产,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范仲淹此举,解除了全族人的后顾之忧,也是范氏家族八百年不衰的基础,也是中国最早的慈善事业的雏形。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范仲淹不仅自己一生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治家也十分严谨。他注重家族教育,严格要求家人。

范仲淹为国为民的一生,被视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楷模,同时他也治家甚严,教子有方,范氏家族门风和家族教育,这是范仲淹人生的总结和感悟,也是范氏家族兴盛八百年的根本原因之一,更是我们个人修行,持家有道的镜鉴。

3、范仲淹也是商丘历史上的著名先贤

范仲淹和商丘也有渊源颇深,范仲淹从二十多岁,持琴剑入应天书院,这一住就是五年。可以说南京应天书院是范仲淹的成长之地。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其母亲谢氏病逝初葬于商丘宁陵,范仲淹本人也居住商丘家中守制,应留守晏殊之邀,执掌应天书院。

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应天书院的发展空前绝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应天书院培养出众多栋梁之材,应天书院名扬天下,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使天下庠序规由此而兴”,成为当时北宋的文化教育中心。

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与应天府名门望族李昌言家的长女喜结良缘,成为李昌龄的侄婿。天圣二年(1024年)生长子纯祐,遂在睢阳落户。

范仲淹虽说随母亲改嫁于朱家,一度范仲淹也受到朱氏子弟嘲笑和排挤,但是其继父朱文翰并没有歧视他,反而对他呵护有加支持其读书,刚开始朱文翰调京任职,就把母子送回他的老家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生活。朱家兄弟姐妹多,家境并不宽裕。谢氏想让儿子早些赚钱补贴家用,就安排他到一家店铺当学徒。但仅仅干了一个月,朱说(范仲淹)就逃回家中,请求母亲让他继续上学。朱文翰知道后,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夸奖他志存高远,支持他继续读书。

范仲淹应天书院五年求学,功成自立,并在商丘娶妻生子,在宁陵置办庄田,接母亲和同母异父朱氏兄弟来宁陵。

网商社科|应天人杰范仲淹的为学为官之道

此外,范仲淹在虞城,永城都有职田所在,可以说范仲淹和商丘的关系渊源颇深,可以这样说范仲淹也是商丘历史上著名圣贤,也是值得现代商丘人尊重和敬仰的名人。

范仲淹的个人发展成功应该是我们的榜样,范仲淹在家族文化的杰出成就会为今天商丘农村的发展和振兴提供良好的借鉴,范仲淹的文韬武略,治国安邦也为今天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有益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他处于当时的社会底层,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用科举考试去证明自己,对于当下的时代,依然充满正能量,同时也是激励人心的典范,无论顺境逆境,能够始终保持初心坚持奋斗,并牢记使命(不管是家族使命还是国家使命),未来总会发生改变。

品牌商丘,文化商丘,商丘的文旅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的支撑,厚重的文化思想价值才会给人以思想和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今天的应天书院遗址,古城内正在重修的范文正公书院,都应该是商丘文旅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这也是范仲淹对于商丘文旅事业最好的贡献。

商丘是范仲淹的第二故乡,并且有据可靠。现代商丘人更应该是范仲淹文化和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是对这位圣贤大德最大的尊重。同时,能够围绕范仲淹做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整理出范式家训祖训、治学为官之道,通过举办高水平论坛活动来推动外界对于范仲淹、应天书院的深刻认知,并将范仲淹的文化、思想广泛传播,不失为是对于商丘城市品牌传播的绝佳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