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日軍編制是怎樣的?大佐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張溢解密


二戰時期的日軍編制比較特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其與咱們所常見的所謂師、旅、團;營、連、排是完全不一樣的。日軍的常規固定編制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其中師團是最高級別的固定單位,而聯隊級別最低的多兵種集合單位,至於大隊中隊這些就是比較單一化了。當然,在二戰時期的日軍中還有軍和方面軍等編制單位。但這些都不是固定單位,其下轄的師團都是便來變去的,其更多的是一個為了方便協同作戰而組件的一個臨時單位。

所以日軍的編制,具體還是要從師團開始。

二戰時期的日軍一個師團人數在兩萬到三萬不等,像最為精銳甲種師團,其人數一般都接近三萬,其下轄兩個旅團,以及四個直屬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工兵聯隊、騎兵聯隊)其軍事主官的級別那都是日本陸軍中將級別。

其如果對應來講,相當於抗戰初期的中國“路軍”也就是後來的“集團軍”編制,有人說軍這個級別是不準確的。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編制比較混亂,人數普遍偏低,雖然軍一級軍事主官的軍銜也是中將,但軍級編制的規模,基本是不如日軍師團的。

日軍一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以及其他的直屬單位。其主官的軍銜一般是少將,但也有特例。比如被八路軍給擊斃的日本陸軍之花阿部規秀,他就是一箇中將銜的旅團長。這種中將銜的旅團長在抗戰後期,更多的出現日軍特有獨立混成旅團編制中。

日軍的一個常規旅團規模在8000人左右,綜合講,僅就規模而言,日軍一個旅團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一個整編師。

而日軍的一個聯隊,最為日軍編制中最小的集合作戰單位,普通的步兵聯隊其人數規模在3000到4000人這個範圍,到其軍事主官的軍銜一般是大佐。

僅從人數來講,其是要超過中國軍隊一個團的。當然了,這主要還是由於中國軍隊的編制不健全。如果按照德國編制,日軍聯隊和步兵團是差不多的單位。

所以,這個大佐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團長,上校軍銜。

不過話說回來,在當時的抗日戰場,一個步兵聯隊可以抵擋上中國軍隊幾個師。這不僅僅是人數上的差距,更是武器裝備上,其作為獨立作戰單位,是有著單獨的炮兵和機槍支援單位的。所以《亮劍》中李雲龍一炮幹掉了坂田聯隊指揮部才會那麼得意。

而在聯隊之下,是大隊。其定額人數為1100人,重武器較少,但戰鬥力依然很強悍。當年關家堖上,孤軍深入的岡崎大隊面對我軍兩萬多人的圍剿,依託有利的地形優勢,居然讓我軍付出了兩千多人的傷亡代價。

由此可見,雙方戰鬥力之差距。

《亮劍》中的李家坡戰鬥便是以此為原型,李雲龍3600顆手榴彈解決戰鬥這卻是有點不符合實際。

載往下咱就不多講了,大概就是常規的對應,中隊相當於連、小隊相當於排、分隊相當於班。


白話歷史君


每個國家的軍隊中,都會有軍銜之分。不過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國家對於軍銜的劃分和稱謂會有所不同,而在這些國家當中,日本無疑是最特殊的,他們的軍銜是一股清流,因為稱謂別具一格,所以大家只能將其與我們常見的軍銜來對比。

在二戰時期,日本大佐是個多大的軍銜?能調動多少日軍?大佐在我們看來是日軍裡面很大的官,會攜帶佩刀,走到哪裡都有警衛護送,下屬見到他們都是畢恭畢敬的說話。而在日本的整個軍隊當中,大佐的上面就只有將、中將、少將3個級別,其他的都在大佐之下。

要是將其官職的大小和中國類比的話,就相當於我國的大校軍銜。要當上日軍的大佐,必須是一個足夠有智謀的人,因為日軍的大佐帶的都是大部隊,3000人組成的日軍聯隊都可以任大佐進行調遣,他的周圍還有10幾名警衛時刻守護他的安全。

在大佐帶領的聯隊當中,擁有的兵種也十分豐富,常見的作戰兵種、後勤兵種都在其中,全部都任由大佐來調遣,這種人被稱為野戰大佐,意味著專門帶兵打仗;另外一個大佐是機關大佐,他承擔的任務是師團參謀長的職權,通常都是跟在首長身邊出謀劃策,不用真的去帶兵打仗,卻在軍隊中有很大的權威。

而且在日軍中是真的可以實現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在傳達命令的時候都必須嚴格按照層層傳達的規定,不能越權,否則後果很嚴重。


在下刀掌門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作戰編制中,師團,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七七事變開始以前,日軍編有17個常設師團,師團下轄2個旅團,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另有1個騎兵、1個炮兵、1個工兵、1個輜重聯隊。

原本師團是日軍戰時最高的作戰編制,但在參與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中,為便與統一指揮,於是,就有了軍甚至方面軍的作戰單位,由若干個師團所組成。

其實,聯隊,是戰時日軍的一級作戰單位,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戰單位,日本的軍旗,是由天皇親自授予的,陸軍中只有聯隊擁有軍旗,其他任何作戰單位,都沒有軍旗,從側面也印證了日軍聯隊在軍中的重要地位。

聯隊,是日軍比較獨特的一種作戰編制,不同於其他二戰參與國軍隊的編制,只能說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比團級高,比旅級稍低的作戰單位。

日軍的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聯隊有將近3800人,其他國家軍隊團級有一般為1500-2000人,旅級有大約有5000人;因此,日軍的聯隊在其他國家軍隊中介於團與旅之間,僅從軍隊員額來比對,這樣比對就比較靠譜。

大佐,是日軍步兵聯隊長特設的軍銜,除了騎兵、炮兵、工兵、輜重聯隊長一般為中佐以外,資深的上述中佐聯隊長才能晉升大佐,步兵聯隊長的基準軍銜就是大佐。


日軍步兵聯隊,下轄3個步兵大隊、1個裝備4門70毫米92步兵炮的步兵炮中隊、1個擁有大車和騾馬運輸中隊、1個聯隊指揮部、1個彈藥小隊等。

從上可窺知日軍聯隊下轄大隊,大隊下轄中隊,中隊下轄小隊,小隊下轄分隊,其中大隊、中隊、小隊和分隊,可分別相對應其他交戰國軍隊的營、連、排和班。

大佐聯隊長以上的軍官就是少將旅團長,少將旅團長以上,就是中將師團長,極少數的軍長和軍方面軍司令不是中將,就是大將。

因此,聯隊是日軍最主要的作戰編制,天皇親自給聯隊授旗,旗手由高大英俊的少尉或中尉軍官擔當,聯隊長上一個臺階,就是少將旅團長。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倭軍陸軍的編制體系是:軍部—總軍/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軍部當然就是統帥部。

總軍相當於德國集團軍群、盟軍戰區總部。

方面軍相當於德國集團軍,盟軍集團軍。

軍,屬於臨時任務編組。編制不固定。

師團,基本戰役單位,甲類師團2.8萬,乙類師團2.4萬,高於國軍的軍及美國滿編師。丙類師團1.5萬,丁類師團1.1萬,相當於國軍的主力師,高於大多數國軍師。

旅團,通常8000人,高於大多數國軍師。

聯隊,3800人,相當於國軍旅。

大隊,初期的1100人相當於國軍乙種團。後期最少也有500以上,相當於加強營或小團。

中隊,180人,相當於普通營。

小隊,56人,相當於連及加強排。

分隊,13人,高於國軍班。

由於日軍高級軍銜是將三佐三,比美國與國軍的將四校三少一級,所以大佐是倭軍聯隊長的標配軍銜,但對應更寬泛的軍職。軍與師團參謀長、資淺旅團長和丁種師團長,方面軍、軍的內部機構主官都可是大佐。


四川達州


七七事變爆發前夕,日軍陸軍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這一級編制與其他國家“軍”不一樣的就是並沒有固定的編制單位和人數,是根據戰場的需要進行組建或者調動,其戰鬥任務完成後甚至可以取消建制。如淞滬會戰為了支援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日軍組建了第十軍,下轄三個師團總兵力七萬餘人,由柳川平助擔任司令官,南京淪陷不久後取消了建制;日軍在華唯一的大型野戰機動兵團第十一軍,組建於武漢會戰前,在侵華七年間建制不斷髮生變化,但兵力一直穩定保持在十五萬人上下。

受審的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

華北戰事擴大化後,於1937年8月31日,日軍大本營在“軍”之上成立了第一支方面軍,就是華北方面軍,日軍的方面軍下轄多個軍及直屬師團(旅團)等,沒有固定編制,而這一時間節點正是紅軍接受國民黨政府的改編。華北方面軍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支日軍戰略集團軍,主要針對八路軍作戰,直到日本戰敗前兵力一直穩定保持在二十萬左右,在華八年間可謂罪行累累,三光政策的提出者多田駿曾擔任了兩年的司令官,繼任者岡村寧次老鬼將其政策發揚光大。

整個抗戰期間日軍組建了二十多個方面軍,其中值得我們記住的一支方面就是1937年11月7日於上海組建的華中方面軍,用於正面大作戰,在南犯下了滔天大罪,下轄第3、6、16、18等9個師團,以及第5師團轄下的國崎支隊和重藤支隊,總兵力超過三十萬人。1938年2月8日,日本大本營為了掩蓋南京罪行下令取消了華中方面建制,為發動武漢會戰將華中方面軍改組為了華中派遣軍,下轄第二軍和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及一個航空兵團。

1939年9月12日起,日軍先後成立了六個總軍戰略集團,這也是二戰日軍的最高編制,下轄多個方面軍、軍及多個師團及混成旅團,還有多個飛行編隊。其中海外有支那派遣軍、關東軍、南方軍三個,本土兩個及一個航空總軍。第一支總軍就是由參加武漢會戰的華中派遣軍改建而成的支那派遣軍,統一指揮關內所有的日軍,下轄多個軍及方面軍及直屬師團,總兵力超過百萬人,首任司令官是西尾壽造大將,最後一位繼任者就是曾擔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

南方軍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組建的,兵源大都是從支那派遣軍和關東軍中抽調組建而成,巔峰時期擁有兩百多萬大軍,司令官就是華北方面軍第一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戰敗時南方軍各地還擁有一百二十多萬大軍。關東軍於1942年10月升格為總軍,巔峰時期也擁有百萬大軍,1943年調往太平洋後走上了不歸路,精銳損失殆盡。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東北後,關東軍兵敗如山倒,最後一位司令官山田乙三向蘇軍投降,近六十萬大軍被髮配到了西伯利亞。

師團是日軍的常規編制單位,七七事變前日軍只有17個常備師團,而整個二戰間日軍擴增至了170多個師團,大部分都派到了海外戰場。師團長基本上都是中將軍銜,所轄下的步兵聯隊長基本上都是大佐軍銜,一個步兵大佐指揮的人數一般在3000至4000人之間。而日軍的“大佐”這個軍銜含金量很高,都是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晉升起來的精幹分子。

至於“大佐”這個官有多大,這要看所配置的職務,如曾在緬甸擔任十八師團長的田中新一,曾擔任過軍務局課長,大佐軍銜,相當於國軍的軍務局上校處長。如果是作戰參謀部的“大佐”權力就很大了,有後臺者指揮一個旅團少將甚至一箇中將師團長也不在話,有財狼參謀之稱的辻政信還是一個關東軍少佐參謀時就導演了諾門坎事件,被踢到太平洋和緬甸戰場之後,仗著老上級東條英機的撐腰繼續興風作浪。


賽門之略


原則上舊日軍大佐軍銜的軍官,相當於舊中國軍隊的上校,旅長。 

一、日軍的大佐軍銜,是二戰前的軍銜,現在已經在日軍中已經沒有這一軍銜了。

二、1945年二戰結束前,舊日軍的軍銜:

1、陸軍:分為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計六等十六級。所謂準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軍士。

按日文稱謂其十六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2、海軍:分為將官,上長官(同陸軍佐官),士官(同陸軍尉官),準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六等十八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而兵的等級較陸軍多兩級,分為一,二,三,四,五等水兵。

三、二戰後,日軍軍銜稱謂的變化:

與舊日軍有所不同,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分別相當於上將,中將,少將;

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

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

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1970年增設准尉,1980年又增設曹長(即軍士長)。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六等十八級。

四、日軍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什麼官?

先看看當時日本陸軍的職務編制以及軍銜配製:

陸軍大臣——元帥、大將;

陸軍參謀長——元帥、大將;

總軍(1945年計劃編成,未及實現即投降,相當於方面軍)司令官——元帥、大將,

總軍參謀長——大將、中將;

軍(集團軍)司令官——大將,

軍參謀長——中將;

方面軍(軍)司令官——中將,

方面軍參謀長——少將;

師團長(師長)——中將,

師團參謀長——少將、大佐;

旅團長(旅長)——少將、大佐,

旅團參謀長——大佐、中佐;

聯隊長(團長)——大佐、中佐;

副聯隊長(副團長)——中佐、少佐;

大隊長(營長)——少佐、大尉;

中隊長(連長)——大尉、中尉;

小隊長(排長)——中尉、少尉;

司務長——准尉、曹長;

小隊副(副排長)——曹長、軍曹;

分隊長(班長)——軍曹、伍長;

組長——伍長、上等兵。

綜上,因為軍銜與職務的配置不是完全統一的,原則上大佐軍銜的軍官,相當於舊中國軍隊的上校,旅長。高配時,職務可以是師團(相當於舊中國軍隊的師級)參謀長,低配時,可以是聯隊(相當於舊中國軍隊的團級)長官。


儒雅隨和的一個人


二戰時日軍的編制分為軍,下設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及小隊。大佐是聯隊長一級的軍官,相當於現在的大校。旅團長為少將,師團長為中將,軍級司令官也是中將級軍官,職務比師團長高。


鷹擊長空8351


一、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二、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181人)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三、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併到聯隊裡。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 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藥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 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藥小隊要擴充為39人。 四、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藥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藥。 三個步兵大隊; 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中隊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藥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 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中隊部,21人的彈藥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小隊(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臺電臺),在戰鬥中電話和電臺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 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五、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 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 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 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 單位挽馬師團人員,裝備情況: 師團司令部:人員330,馬:165,各種槍95,非機動車63。 旅團司令部:人員75, 馬20,各種槍36,非機動車4。 步兵聯隊:人員3747,馬526,各種槍2590,各種炮14,擲彈筒76,非機動車256。 步兵大隊:人員1091,馬118。 步兵中隊:人員194,各種槍174,擲彈筒6。 野炮兵聯隊:人員2894,馬2269,各種炮48,各種槍541。 野炮兵大隊:人員634,馬499,野炮12。 野炮兵中隊:人員128,馬184,野炮4。 騎兵聯隊:人員452,馬429,各種槍320。 騎兵中隊:人員144,馬134。 工兵聯隊:人員672,馬99。 工兵中隊:人員286,馬19。 師團通信隊:人員255,馬47。 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馬2612。 輜重兵中隊:人員562,馬376。 師團衛生隊:人員1101,馬128。 兵器勤務隊:人員121。 野戰醫院:人員240。 總計:每師團約25000人,每旅團約7800人。 常設四單位制馱馬師團人員裝備情況: 師團司令部:人員391,馬239。 旅團司令部:人員80,馬25。 步兵聯隊:人員3818,馬約720。 步兵大隊:人員1150,馬180。 步兵中隊:人員194。 騎兵聯隊:人員508,馬約321。 炮兵聯隊:人員3699,馬3600,炮48。 山炮兵大隊:人員999,馬720,炮12。 山炮兵中隊:人員195,馬138,炮4。 工兵聯隊:人員719,馬150。 工兵中隊:人員約300。 輜重兵聯隊:人員4890,馬4260,輜重馱馬具3882。 輜重兵中隊:人員684,馬598。 師團通信隊:人員289,馬84。 師團衛生隊:人員1328,馬163。 兵器勤務隊:人員121。 野戰醫院:人員300左右 總計:每師團28500人,每旅團約7900人。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軍銜一共設置了17個等級,分別是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伍長,軍曹,曹長,士官生,特務曹長,少尉,中尉,上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從這裡面就能夠看出大佐這個軍銜並不算大,也就是中等軍銜。大佐這個軍銜只相當於中國軍隊裡的團長,日本的大佐統領了3000多人,炮兵有100多人,武器配備有步槍,機槍,駁殼槍,迫擊炮等。


飄葉69493390


咱先來看看日軍編制。通常日軍有甲乙丙丁幾種師團部隊,甲類為主力部隊,是真正的精銳部隊,包括近衛師團,第一至第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師團共17個;乙類為支援部隊,包括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至第一百一十軍團;丙類為預備部隊,二戰中大概有兩百多個這樣的師團;丁類時維持部隊,是雜牌部隊,什麼治安隊維持隊這些,有多少無法計算。下面看看各個編制與相對應的長官級別,日軍主要是參照德軍軍銜系統,但又有所區別,校級軍官他們一般稱佐。

1.師團,指揮官一般為中將。這個相當於師級,但是又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師級,他是多兵種混合部隊,戰鬥力很強。一般編制是2萬人左右,但是戰時有的規模擴大有的減小,通常甲類師團有接近3萬人。經常見神劇中聽到某某師團,是以人名字命名,其實這些部隊大多是以序列數字命名,那些冠上人名的只不過是師團長名字,不是部隊番號。

2.聯隊,團級,指揮官一般為大佐(上校)或者中佐(中校)。一般滿員編制為3千多人,之前看一個電視劇,幾百號人去懟一個聯隊,還把這個日軍聯隊滅了,編劇啊,對日軍的仇恨我們懂的,消滅他們是大家的意願,但是以這點人去消滅一個裝備精良的聯隊,怕是有點不可能。

3.大隊,營級,大隊長一般是少佐(少校)。滿員一般為五百多人,多的有一千二百人,可能一般人聽到大隊長會與中國的大隊長相比,其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神劇中可能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個級別的了,時不時就見啪一槍一個少佐倒了,一會又是唰的一刀又一個倒了,分分鐘數個少佐就領了盒飯,像白菜似的,其實這也是很大一個官了,可能一個市沒有多少戰鬥的時候,就駐守這麼點人,說小點也是守一個縣城。

4.中隊,連級,指揮官一般是大尉(上尉)或者資深中尉,一般兩百多人組成。

5.小隊,排級,小隊長一般是中尉或者少尉軍銜,滿員大概60餘人。每個小隊由三個分隊組成,戰鬥力怎麼樣?舉個例子就比較直觀了,一個分隊有分隊長一名,機槍手4名,步槍兵8人,合計13人,小隊部有7人,再加擲彈筒兵8人,加上3個小分隊39人,合計54人。當然這個不是每個都這樣,也不是全部準確,只是個大概。從這個配置上看,當年抗戰有多艱難就可見一斑。

大佐是日本的一種軍銜。日軍軍官在二戰時採取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中大佐相當於或高於上校。二戰後,日本於1950年開始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其幹部仍為帥,將,校,尉共五層。

級別

大佐一詞翻譯自日語,經常被對應元帥、將官之間或之上。中國習慣少將稱為 "團長",但在日軍中實際情況會複雜一些。

日軍中大佐可擔任的職務有: 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雖然主要以大佐擔任,但由於其屬於不同的系統並在師團長 (中將) 身邊工作,實際權力比下面的少將旅團長還要大。

同為大佐, 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和師團參謀長的級別會有不同。 由上法快男監修,外山操主編,昭和五十六年芙蓉書房出版的『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1]一書中師團參謀長(大佐)被收錄其內,可見在日軍中師團參謀長已被視為將官。

日軍中未設准將和大校一職,如要硬性區分的話,將聯隊長對應 "上校"、旅團參謀長對應 "大校"、師團參謀長對應 "准將" 較為恰當。

二戰前後

1945年二戰結束前,舊日本軍銜分為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計六等十六級。所謂準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軍士。按日文稱謂其十六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士官(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海軍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同陸軍佐官),士官(同陸軍尉官),準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六等十八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而兵的等級較陸軍多兩級,分為一,二,三,四,五等水兵。

二戰後,軍銜稱謂與舊日軍有所不同,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分別相當於上,中,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1970年增設准尉,1980年又增設曹長(即軍士長)。[2]二戰後,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六等十八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