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10年估值降六成,股民投資到底應該選什麼?

轉眼間,距離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舉行開板儀式,已經過去了10年。2019年的10月23日,創業板迎來了自己的“10週歲”。從第一批的28家,到如今的775家,創業板已經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0年間,創業板誕生了不少牛股,以至於一提到成長股的春天,自然就會想到創業板的機會是不是又要來了。簡單來說,圍繞著創業板的話題,與投資者息息相關的無非是:估值的貴與便宜?創業板的春天還會來嗎?在業績“爆雷”頻發之後,如何投資創業板才是更好的方式?


創業板10年估值降六成,股民投資到底應該選什麼?


先來聊聊估值。創業板自誕生那天起,對於估值的討論就不絕於耳。猶記得2009年10月30日,28家創業板公司的市值約為1400億元,日成交額約為219億元,平均市盈率是111.03倍。

而到了2019年10月22日,775家創業板公司的市值約為5.68萬億元,日成交額約為846億元,平均市盈率是44.08倍。也就是說,單從市值來看,10年間,創業板市場的總市值增長了約40倍;但如果從成交量來看,只有一開始時的4倍左右,估值則是下降了約六成。

當然,10年前的創業板,只有28家公司,雖然估值高達111倍,但真正的估值高峰並不是在初期,而是在2015年的牛市——2015年6月3日,彼時的創業板雖然只有464家上市公司,但是總市值達到6.8萬億元,平均市盈率更是高達146.57倍。如果與這個估值相比,現在的創業板估值只有當時的三成。


創業板10年估值降六成,股民投資到底應該選什麼?


雖然說,目前創業板的估值相比於歷史低位並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估值向來也是處於動態調整中。如果創業板的公司整體能有比較好的業績增長,那麼估值整體不斷抬升也是必然的。

18投學網金先生認為:經過連續4年的調整之後,創業板的整體估值已經具備投資吸引力,擠泡沫的過程基本完成,一些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重新開始被資金關注。已經開始有投資者提出,未來將是創業板新一輪行情的開始。我基本上認同這種看法。創業板中不乏一些優質公司,可能會在未來再次走出好行情。


創業板10年估值降六成,股民投資到底應該選什麼?


在創業板公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真正有基本面支撐、用業績說話的公司,才真正有投資價值。在創業板這10年中,其實也有過樂視網(1.690, 0.00, 0.00%)(維權)等個股“爆雷”的情況,不少投資者明顯感覺要在700多家公司中找到好公司的難度越來越大。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能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指數化投資。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來,隨著創業板指數的大幅下滑,創業板相關的一些指數基金反而在規模上有了明顯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