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两进清华悼念朱安,却一生不曾提及鲁迅!三观不合不必强求

朱自清与鲁迅同为文坛大家,两人在文学上的造诣都已是登峰造极。然而两人虽各有建树,但是却是很少交集。1936年10月19日,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终身的鲁迅逝世。

当时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各地自发的举行了对鲁迅的追悼会。然而向来与鲁迅意见不合的朱自清尽力的避开了这些追悼会,他和鲁迅一生交集不多,却有着自己的祭奠方式,两次进入清华悼念朱安,也算是他对鲁迅的敬重。然而两人的意见不符,他也未更多的去强求。

朱自清除了对于鲁迅对待自己表亲朱安得态度有所意见之外,对于他的个人看法也颇有微词。鲁迅的书《两地记》,书中多涉及青年革命各地的爱国运动,鲁迅的文风向来以讽刺为主,在朱自清看来,鲁迅的笔未免伤了太多人,无论是时势人物还是古时先贤。这让朱自清难以适从。

朱自清两进清华悼念朱安,却一生不曾提及鲁迅!三观不合不必强求

鲁迅朱自清在文学上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虽和鲁迅意见不符,但是朱自清所做的只是敬而远之,而非小人处处作对到处说坏话。虽不喜欢,但是朱自清还是敬重鲁迅的,和他保持着距离,也承认他的社会地位和年轻人的思想领袖者。他在发表的文章里对鲁迅的看法和描述措辞谨慎,绝不多言也绝不少句。

朱自清和鲁迅一共见过三次面,其中第三次会面由于所经历的事让他印象深刻,朱自清一一地记录了下来。其中一次接触让朱自清颇为深刻颇为深刻,鲁迅前往北平看望母亲。清华大学的文学会想趁这次机会和鲁迅交流一下文学看法,于是让朱自清去邀请鲁迅前来会谈,发表一下看法。朱自清没能邀请到鲁迅。朱自清在鲁迅哪里碰了钉子,朱自清的朋友回忆,他回来的时候满头大汗,手中的手帕不停地擦拭,嘴里小声说着:“他不肯来......”。

朱自清两进清华悼念朱安,却一生不曾提及鲁迅!三观不合不必强求

鲁迅对朱自清也不感冒。朱自清是学院派出身,而鲁迅向来不与他们这个学派为伍,也不愿意见这些作家、学者。鲁迅的文章甚至笔锋直指京派文坛,朱自清身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首当其冲,吃了鲁迅的闭门羹之后,两人也失去了之后的交集。

在文学看法上两人存在根本的分歧。这让两个人处于很深的矛盾之中。鲁迅生前尖锐的笔锋深深地刺痛了京派文学圈的作家。但朱自清对于此不与之争辩,他忌惮着鲁迅,不是他的人,是他手中的笔。所以对鲁迅也就敬而远之。

朱自清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儒雅大方,韬光养晦,从来都不喜欢锋芒毕露,所以不管是在文学作品还是为人处世上都比较含蓄,处处都显示着他的处世之道。他向往着平淡美好,哪怕是尖锐的文字对于他来说都是对儒雅的不尊敬。他的文学就是文学,纯粹纯真,不予社会评价,也不同社会挂钩。

朱自清两进清华悼念朱安,却一生不曾提及鲁迅!三观不合不必强求

鲁迅的文章向来针砭时弊,在文坛上大杀四方,相反朱自清平平静静,向来不置身于纷争,他不做也做不了像鲁迅一样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原则。

朱自清也敬佩鲁迅,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强求也不苛责,甚至用进清华纪念朱安的方式去缅怀鲁迅,也算是文士所特有的大方。那个时代的文人,我们希望他们想鲁迅一样为唤醒国民而努力,也希望他们像朱自清一样做一个纯粹的学者。世间之事向来难以两全,我们敬佩鲁迅,也敬佩朱自清,不管出自何种心态,他们都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写作。

参考文献:

《鲁迅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