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媽媽歷時10月走訪5國,拍出9.2高分教育紀錄片,令無數家長嘆服

70後媽媽歷時10月走訪5國,拍出9.2高分教育紀錄片,令無數家長嘆服

最近,有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在網上、尤其是在家長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製作者帶著對中國教育的困惑與教育,歷時10個月,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五個國家,開啟了一趟關於教育哲學的思考之旅。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豆瓣評分

該片的導演、70後媽媽周軼君,歷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鳳凰衛視資深國際記者,多次深入中東戰地一線。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70後上海美女記者媽媽周軼君

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最焦慮的家長群體之一,周軼君也希望通過這個紀錄片,為家長們打開一扇窺探其它教育模式的窗口。

在出發之前,她腦海裡同樣懸著幾個問號——

“芬蘭學校不考試,孩子在國際測試中成績怎麼會那麼好?一個小國家,全球知名創意設計師還那麼多,對他們來講,競爭意味著什麼,成功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日本人做事完美到變態,小時候也這樣嗎?日本人的‘集體主義教育’,究竟和我們理解的是一個概念嗎?”

“印度人口多,大環境裡的公共教育也算不上好,為什麼世界500強裡印度籍的高管那麼多?”

“以色列是個四面樹敵的國家,怎麼還成了‘創業治國’每年那麼多中國企業去考察猶太神話,有沒有看過那裡的孩子是在怎麼樣的觀念里長成的?”

“現在這麼多中國家庭選擇英國留學或遊學,當我們談論‘英式貴族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正如這位行走中的母親自己所講的,她追求的並不是育兒經,而是從“社會”這個更大的層面,尋找到一點啟迪。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圖片源自微博@周軼君

從崇尚平等的芬蘭開始,到集體主義的日本、貧富差距大的印度、追求創業的以色列及貴族精英式的英國,最後視角重新回到中國。這部跨越6國的教育之旅,究竟可以給中國家長帶來哪些啟示?我們又要如何理解這些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及如何借鑑呢?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芬蘭:教育“理想國”

讓我們首先將視角對準芬蘭。芬蘭是一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小國家,卻有著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儲備,在國際學生評量計劃對於15歲學生能力的評估測驗中,芬蘭一直名列靠前。這個多次被聯合國評為最幸福的國家,教育一直都處在全球領跑的地位。在鏡頭裡,它簡直就是教育“理想國”。

家庭教育這塊,在芬蘭非常看重孩子的人權,家長打罵小孩被嚴厲禁止,一旦發現,兒童保護部門走一遭吧。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芬蘭的學校裡,則是避免一切形式的競爭,從小學到初中都沒有考試一說;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他們還沒有規定的校服,上課想穿女巫服、吃東西,想坐著、趴著、躺著東倒西歪地看書、玩iPad都OK。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課間休息的時,你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勢躺著,沒人會呵斥你“沒家教”。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這裡的課程形式也是打破了我們的認知。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芬蘭教育,我覺得最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就是: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帶著功利心去“教育”孩子。比一時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維和能力。

芬蘭的一所小學裡有一門“森林課”,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到森林裡去找不同的顏色。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孩子們可以發揮想象去給樹木取名字,它可以叫任何名字,不用考慮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周軼君一開始以為這樣的課程是讓孩子學習野外生存的技能,或者認識樹木、植物,學一些實用的知識,老師卻說:“這是在培養孩子和自然的關係,讓他們學會愛惜和保護自然。”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這裡不用背書,做題目,交作業,“我們教的東西是三年級學會了,五年級還讓孩子們記在腦海裡。”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但是如果學生在一方面就是比較弱呢?“那我們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會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本來就很擅長。”

比方一個孩子數學不好,他如果喜歡樂高就用樂高積木去教......能做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性去教學不容易,正因如此,芬蘭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平等”是這裡被強調最多的一個詞。出身不重要,成績也不重要,因為學校評估的不是孩子在學科中學到多少知識,而是他們如何學習:自己怎麼學習,怎麼和別人搭檔學習,怎麼以小組為單位學習。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芬蘭的教育體系裡主要是“現象學”的課程,外加保留了幾種常規的課程,在現象學這門課裡,會出現老師結合數學、藝術、生物、芬蘭語言文學等方面的學科,對同一個主題進行講解,也就是說,一個課程裡,學生會同時學到幾種學科的知識。

日本:目標、獨立與紀律

我們的近鄰日本,與芬蘭是截然不同的畫風。他們的教育更強調集體和秩序,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律能力。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他們紀律嚴格,想要像在芬蘭學校裡隨意脫鞋子,扔得亂七八糟去上課?在日本是不存在的

日本教室門口,有專門擺放鞋子的凹槽。“一個蘿蔔一個坑,讓孩子們知道這個鞋要擺正,從細小的地方培養整理的習慣。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還有為了培養小朋友隨手關門的意識,教室的門故意設計成不好關的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留心看,會發現草坪不平整,裡面還會冒出小花,故意造不平整的草坪,是因為設置“不方便”能促使孩子思考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另外,學校公用洗手池的水槽,也被移除了

“因為這樣一來,大家就會意識到,如果不及時關水,水就會濺到自己的腳上。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這一切約束,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自律能力。

“讓他們從小就懂得,不要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吃飯的時候,校長會時不時來桌子這裡“搗亂”:“今天有魚啊,我能不能稍微嘗一嘗味道?”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每一回都會被小朋友拒絕、阻止,每天安排這樣的訓練,是為了讓孩子們明白:“懂得與其他人分享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食物(和東西)。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日本是個講究秩序感、規矩,用一遍遍不留痕跡的訓練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設計細節,來培養孩子們的堅強、嚴謹的品質和為他人著想的品格。這也許是日本人近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的一大原因。

以色列:創業,從孩子做起

以色列的教育成果飽受讚譽——

他們擁有大學學位的比例世界第一,曾被評為全球受教育程度第二;

人均專利率最高,包括U盤、滴灌技術、語音音箱、小番茄等;

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0.3%,諾貝爾獎得主卻佔世界的22%;

......

這個土地資源匱乏、爭端不止的小國究竟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以色列政府的教育經費投入,僅次於軍費投入,這是大多數國家無法比擬的。

在紀錄片中,莫迪因市市長哈伊姆·比巴斯,當被問及“政府在教育上的開支佔多大比重?”時,他臉上滿是篤定與誠懇,“佔51%, 我先投入在教育系統上,之後再是福利、文化、體育等等。”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阿克發·阿亞洛克高中裡,有一個獨立的Green Start學院,學院裡活躍著13個創業團隊,團隊裡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最年長的也不過17歲。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我們做工程,做電子產品,給機器人編程,也負責項目公關,商業部分,尋找贊助商。”機器人隊的組員阿米特頗為自得地表示:“我們沒有和工廠或者成年人合作,全都是獨立製作的。我只有14歲,但我已經在做我以前覺得在我的年紀不可能做到的事。”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創業總歸是會分散些精力的,放在我們很多家長身上,可能早已感到焦慮。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們有時候會有點生氣,因為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裡。但這裡教給我的,關於生活、工程、科技的東西,比九年制學校教給我的更多。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Leechy公司成員之一,16歲的納達夫認為,“教育應該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應該思考解決方案,去制止這些問題顯然,創業帶給這群孩子的成就感遠遠超過學校單一的知識傳授。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他們超乎同齡人的自律與成熟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正如Green Start學院創始人耶胡達·奧爾所說的,“這些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一群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的人。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請勇敢質疑,以色列沒有權威”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更是這個國家的創新心臟。特拉維夫管理學院主任烏迪·阿哈羅尼說,“我們質疑一切,辯論是猶太教的一部分。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猶太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辯論,每個人都被鼓勵敢於挑戰權威,提問、質疑。在以色列,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是被廣泛接受的,當大家都彼此坦誠,就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案。

網絡上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猶太小孩回到家裡,家長不是問“你今天學了什麼新知識?”,而是問“你今天提了什麼新問題?”甚至還要接著問“你提出的問題中有沒有老師回答不出來的?”

他們不追求單純對錯的答案,而是鼓勵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在很多教育系統中,孩子們光會“學習”,以色列則強調的是“學會學習”,他們認為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以思考為基礎,敢於懷疑,隨時發問。

英國:讓學生變成一個有趣有責任感的人

導演周軼君說:“英國精英教育的精華,在於專業課程之外,廣泛的興趣愛好,在於讓學生變成一個有趣的人,充滿好奇的人,做一個體魄強健,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個體。”

英國的精英教育,並不是穿著、口音等這些表面上的東西,精英學校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包括體育、馬術、藝術、戲劇、讀詩等等,著重培養孩子的集體合作意識、自信感、創造力、想象力和感受力。

在英國工作多年的教育研究者李爽認為:“在英國私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其實是體育”。像穿著、舉止這樣的禮儀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外在,但體育帶來的是一種精神面貌,是一種內在的禮儀,它教會孩子們規則意識和團隊意識這些成長路上很重要的品質。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英國人認為,體育是把人連接起來的重要方式。在英國私立教育體制中,體育不僅是為了鍛鍊身體而存在,更是為了在接觸中加深孩子的關係,促進“社會圈層”

的形成,通過體育幫助他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社交圈。

甚至有人曾說,在英國私校,如果你沒有喜歡的運動,那麼你將沒有朋友。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除了體育,這裡的老師也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我們通常說的“沒有用的東西”上。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戲劇課上,孩子們不斷地靠近、聚攏,交換著練習的感受、樂趣,試探著人與人之間最合適的距離。

這並不僅僅為了感受藝術,更是為了鍛鍊“溝通的能力”。孩子們在舞臺上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好好說話,學會團隊協作、學會自信坦然,不論他們將來做什麼,這些技巧都將帶來幫助。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自由而不放任的教育模式,與英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自由的氛圍中養成自主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去拓寬知識維度,最終做到全面發展。在紀錄片裡,我們發現一個剛上高中的男孩,已經在製作他自己的電影。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這個教室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藝術課題。他們的藝術老師會不斷地引入新的知識,當舊課題完成時,老師就會將他們“推出舒適區”,去了解更廣闊的世界。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在這裡,知識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過程,老師們指引孩子們杜絕死記硬背,將他們推到未知的領域,就像威斯敏斯特公學校長所說:我們應該避免機械式學習,教會孩子批判、獨立的思考。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這正是“費曼學習法”的精髓:重要的並不是背下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去觀察重要的細節,形成推論,不斷打磨邏輯思維能力。

印度: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

至於印度,周軼君選擇它,雖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並不難理解。因為不管它的公共教育和社會環境到底怎麼樣,這裡的確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印度人擔任CEO的比例高達30%。

體現在教育上,就是他們不接受正確答案或標準答案,有了想法會馬上說出來,因為“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別人如果意見不同,可以辯論,通過這個過程,最後找到一個答案。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在課堂上挑戰老師的觀點,很常見,挑戰老師是課堂上重要部分。當一個老師的觀點被挑戰時,這堂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學校用“蘇格拉底法”教學,提問學生是為了幫他們找到答案,教育的目的是,把馬帶到水邊,並讓他覺得口渴。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印度有個很有趣的思維 Jugaad。可以理解為,凡事都有替代方案,比如家裡沒有花灑,用鐵桶戳一些洞,掛在水管上,就變成了花灑。當最佳答案不可行時,請 Jugaad。因為解決20%也是一種解決。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為什麼很多大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很少見到跨國企業中有華裔高管,因為印度人身上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善於在混亂中製造秩序。

Jugaad 在教育上的體現是什麼,他們不接受正確答案或標準答案,並且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意見不同可以辯論,最後會找到一個答案。

70后妈妈历时10月走访5国,拍出9.2高分教育纪录片,令无数家长叹服

沒有一種教育是完美的

強調無差別教育的芬蘭,正在憂心下一代的意志和競爭精神;注重集體主義和紀律的日本,則導致了孩子情感方面的淡漠,校園霸凌頻發。

沒有一種教育方式的完美的。“讓更多的是教育方法能夠為我所用,這不就是有所得了嗎?”導演周軼君說。

雖然尺有所短,但我們可以取寸之所長——

在芬蘭的教育中,我們看到的學校對跨學科學習和合作式學習的能力培養;在日本教育中,我們看到對孩子思考能力的重視;

在以色列教育中,我們看到鼓勵創新與質疑;

在英國教育中,我們看到注重團隊與溝通;

在印度教育中,我們看到對挑戰和思辨的鼓勵;

這幾個國家在兒童教育方面,所注重的一切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其實都可以在當下的科學隊長的STEAM課程中,找到答案。

看看科學隊長最新主題課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