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銀行在異地開設支行,常年沒什麼業務,卻還能正常開門營業,是靠什麼支撐的?

評論直中要害


銀行的利潤來源

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有三個部分:存貸息差、中間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越大的銀行存貸息差佔比越低,越小的銀行存貸資產佔比越高。

人流量少並不代表著銀行不賺錢,以存貸息差為例,大部分銀行的利潤構成中60%以上來自於對公業務,部分甚至高達80%以上;零售業務的利潤佔比往往不高。對於企業、政府這類對公業務,可能一個月也沒有幾筆業務,但是就這幾筆所帶來的收益就足以維持該網點的生存了甚至還有不菲的盈利,所以一個冷清的網點(對公業務多)與一個熱鬧的網點(零售業務多),冷清的網點收益不一定會比熱鬧的網點差。

戰略考慮

其實銀行都是很精明的,一個網點如果長期不盈利的話,大部分情況下就會裁撤網點,所以你雖然看到銀行網點一直沒人,但是沒被裁撤就證明它一直在盈利,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該網點確實虧損了,但是卻一直開設的,這種往往有戰略的考慮。

舉個例子:我們行一直是我們當地政府的戰略合作伙伴,政府的財政存款很多放置在我行,而政府職工的代發工資也在我行。由於新區的建設,政府搬遷至新區,為了服了政府工作人員,我們行在新的市政府旁邊開了一個網點,也是周邊3公里範圍內僅有的一個網點,由於新區還在建設中,目前入住的人口並不多,該網點的職工就是常年在拍蚊子,虧到不行(財政存款是計入原來市區網點的財政賬戶裡),但該網點仍然要開著,不得裁撤,這就是戰略考慮。


鯉行者


在我國除了中農交建中大型銀行外,還有一些地方的城鄉小銀行,每次我們從這些銀行經過都會發現,諾大個銀行只有幾個營業員在那裡坐著,很少有客戶上門辦理業務。

如果是按照我們普通的經營思維,一家店開了,沒有什麼客人,收入長期入不敷出,肯定要關門了,而銀行還能常年開不關門,說明跟他的經營模式和我們普通商店經營模式大不一樣

地方銀行異地開設支行有什麼用

地方銀行異地開設支行,主要是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吸納存款,開拓市場。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城市銀行多達110家,還有上千家城市信用社等。作為地方性銀行,如果就在本地開展業務,畢竟市場有限,異地開設支行,一來可以提升知名度,二來可以開拓市場,尋找高淨值客戶,增加客戶渠道。<strong>

雖然我們在表面前臺看不到什麼客戶辦理業務,銀行的前臺僅是針對於普通客戶,那些高淨值客戶VIP大客戶為銀行創造高淨值收入的客戶,都會被特別安排到後臺辦理vip相關業務,所以我們前臺是看不到什麼人,而且一家銀行,VIP客戶一年能為其創造5000多萬的利息收入,足夠維持一家支行的正常開支。

同理要是我們經營一家店,一年幾個高淨值客戶能為我們創造幾千萬的收入的話,天天店鋪沒有幾個客戶來購物,也可以正常開下去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背後的運作模式。


零度精選


通常我們講的地方性銀行指的都是“城商行”,雖然城商行規模小,但是在當地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可能你看到廳堂沒有什麼業務,但是並不是不盈利,相反還是很賺錢的。

銀行收入的中流砥柱有這幾項:1.利差;2.中收;3.代理業務,最主要的收入是利差

利差方面,城商行一般都有地方政府財政入股,也因此在對公業務上會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洛陽銀行就非常厲害,幾乎有一半的行政單位對公賬戶結算都在洛陽銀行(最簡單的比如水電費收繳、公交月票費用收繳),靠這部分基本上可以保證存款;貸款方面,城商行組織架構簡單,市分行就是總行,船小好調頭,產品的設計以及利率政策會根據市場行情而改變,因此在貸款方面也非常的受歡迎,非常有競爭力,這樣利差就穩了。

現在的商業銀行,業界都有一個公認的“二八定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銀行收入的80%來自於20%的高淨值的客戶,這也是很多股份制銀行都在大力發展“私銀”的原因。大家可能經常看到一些窗明几淨的銀行裡天天都沒人,可是你不知道有20%的大客戶通常是不用來網點辦理業務的,現金業務可以通過自助設備和電子渠道辦理,其他一些業務通常都有上門服務,確實需要到網點辦理的一般都在VIP客戶室裡坐著,外面大廳看起來人很少,實際上所有的業務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未來的時代是AI的時代,建行已經率先成立了無人銀行,也許未來的銀行,你看不到很多客戶,甚至看不到很多的工作人員,但是這並不影響業務的正常辦理,存款、貸款、中收和代理業務都在照常進行。


不立而立


商業銀行在設立之初,特別是異地開設支行,會納入進來當地的一些高淨值客戶甚至被納入為支行股東。銀行在股東的支持下能夠順利的進行業務的開展,可能日常見不到什麼人在銀行大廳裡辦理業務,但是銀行的現金以及運行卻是正常的,就是因為這些股東入股的資金以及高淨值客戶的存在。銀行本就是金融機構,有了資金就能夠有運營,能夠生存下去。

當然,一些地方性的商業銀行也是有著一定的本地“福利”,像水電費、公交費、旅遊年卡、罰款等業務也會交給本地性的商業銀行,用以支持發展。對於本地實體經濟的創業款項的發放等,也是一部分可以支撐的盈利點。可以說,對於本地性商業銀行的發展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還有就是“二八原則”的規律存在。可能看到日常銀行沒有什麼客戶存在,但依舊能夠長久的開立在那個地方不倒閉。其實,銀行中20%的高淨值客戶卻創造了銀行80%的收入,而高淨值客戶,一般並不是在櫃檯辦理什麼業務的,而是直接被請到後臺的VIP貴賓服務。也就是說在展廳裡看到沒有什麼人,可能大客戶卻在後面辦理業務。

不能說銀行常年沒有什麼業務就不能開門營業,畢竟銀行是金融機構,只有資金足夠,就能夠維持一家支行的正常運營。比如一家銀行擁有管理的資金高達10億,那麼每年創收2%的收益,也就是2000萬的利息收入,運行一家銀行正常的營業並沒有什麼問題。


厚金說


有很多類似的銀行,看起來沒有什麼人,卻持續存在。


這裡所指的人是指普通的用戶,比方說日常辦理的各種業務,而異地開設支行之所以沒什麼業務,卻正常開門營業。因為:

1 異地吸儲

通常這些銀行主要是在當地吸儲,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投資或者是放款,因此,在異地的主要任務可能是放款而不是吸儲。因此,可能看不到很多用戶。

2 機構客戶佔比高

異地的銀行通常主要以機構客戶為主,進行的都是一些大額的存貸款行為;

3 用戶分散

小銀行的用戶比較分散,很多城市只有一個網點,甚至沒有,除非有萬不得已的業務要辦理,否則都會優先採取線上的辦法來操作。而大銀行則不一樣了,特別是很多老客戶,沒事還喜歡去大銀行坐一坐,轉一轉。


銀行的業務很多,但是靠的是利差,至於看到的人的多少並不代表資金的多少,小銀行和大銀行的運作方式不同,表現出來的經營表像也就不同。


以股易金


對於普通老百姓看到的銀行都不是銀行最賺錢的部門。支行開門營業吸引來儲戶存款,那固然好,但如果真沒人來存錢,銀行也可以用其他手段增加存款。


門庭若市的支行,多是服務性的場所,真正的盈利都在你看不到的後臺。我舉一些例子吧:

在銀行的後臺有互聯網金融部,這個部門幾乎不與客戶見面,與他們接觸的都是互聯網金融機構,這些機構介紹客戶來貸款,銀行基於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信任(需要這些機構在銀行存保證金,籤保證協議,擔保客戶不還款,他們來兜底),直接發放貸款給客戶。這一放就是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貸款,至少幾千萬的存款。


你再比如,銀行有個部門叫資產管理部,他們可以把行內的貸款轉變成理財,向老百姓或者某些機構出售,用貸款收的利息支付客戶購買理財的的利息。具體內部怎麼轉化,可以參考ABS。

跟這一樣的部門,還有很多,他們一弄都是幾個億起的生意,所以不要以為他們不賺錢,他們是悶聲發大財。

分享不易,點贊鼓勵。碼字辛苦,關注鼓舞。

你的轉發,我的10萬+。

我是幫你解決銀行問題與職場疑惑的狗哥。


銀行研究僧


這些銀行表面上如你所說的,看著沒什麼業務,事實上他們還是有一些你看不見的業務在開場展,要不然常年的業務虧損,它早就關門了。

銀行業務很多,不只是存款貸款這麼簡單。

在很多人看來,銀行就是存款加放款這兩個業務,但實際上銀行的業務是很多的。

銀行的業務通常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

負債業務通常就是銀行借入資金有關的,比如存款;資產業務就是銀行利用借入的資金進行信用活動的資本運作,一般主要包括貸款跟投資兩大業務。

除了資產跟負債業務之外,銀行還在進行著中間業務活動,這個中間業務範圍就比較廣,比如結算業務,信託業務、投行業務(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此外銀行還會代理一些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比如代銷基金,保險等等。

為什麼你感覺一些銀行沒有業務?

如果單從營業網點來看很多地方銀行在異地開的支行確實沒有什麼客戶,網點一般都是冷冷清清的,那為什麼銀行還能持續開下去呢?

實際上很多地方銀行在其他地方開支行的時候,營銷都是有針對性的,開設營業網點,只不過是一個門面,實際上很多業務都沒有在銀行的櫃面進行,而是在銀行內部的VIP理財室,信貸部等地方操作。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我所在的那個縣是一個小縣城,前幾年有一個省內的城商行到我們的縣開了一個支行,這幾年來這個支行的業務單純從營業網點來看很冷清,幾乎沒有什麼客戶,但實際上這個支行的業務就做得很好,因為他們不管是資產業務還是負債業務,都針對的是大客戶。

比如貸款這一塊,光去年一年就給縣屬的一個城投公司發放了5個億的貸款,這幾年累計向這家公司發放的貸款已經超過20個億,這個規模可以頂上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小客戶的貸款量了。

除了貸款發放集中之外,這個城商行的存款業務也主要依賴一些大單位,比如我們剛才說的那個城投公司,基本上企業的賬務往來都是通過這家城商行進行,而與這家城投公司相關的一些上下游企業,也基本上也是通過這家銀行走帳,光這家城投公司一年給這家銀行帶來的存款業務就數億,差不多佔到這家支行存款業務的一半以上。

所以表面上你看了很多城商行的支行很冷清,實際上他們的業務並不差,因為他們主要服務的是一些特定的合作客戶,通過服務大客戶,他們就可以以很少的人力去賺取可觀的利潤。

此外網絡銀行的發展也會造成門店的冷清。

目前不只是一些城商行,包括一些國有大銀行也是一樣,很多支行的營業網點都比以前冷靜了很多,這主要是受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目前手機銀行網絡銀行都比較成熟,很多業務都是可以通過銀行的網銀,app以及微信公眾號進行操作,而且這種操作沒有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比直接去銀行營業網點辦理要方便很多,所以目前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需要去營業網點排隊辦業務,因此營業網點變得冷清了很多。


貸款教授


普通人對銀行的認識一直侷限在存貸方面。其實在營業廳裡看到的人大多是普通小客戶的出出進進。優質大客戶一天來辦理業務的都不會多,就是有,走的也是貴賓通道,不會在營業廳排隊等候。打個比方,早點攤排隊的人很多,但掙不了多少錢,會所人很少,但卻很掙錢。因此,沒什麼業務只是普通人在營業廳看到辦理業務的人少而已,不等於業績不好。再說地方銀行在異地開設支行根本就不是吸收存款去了,而是有目的的把本部的存款用於在異地大城市投資放貸。大家是否注意到,以前的信合好多搖身變為銀行,目的就是為了把在本地吸收的存款投放異地的工商、製造、房產等行業,因為不願意投放當地農業方面,農業方面投資週期長、風險大,單筆金額小、業務繁重。但是,卻弱化了對本地三農的支持。國家也看到了這點,已經要求地方銀行回到原地支持本地企業發展。


法眼觀金融


中小銀行不應跨區域設置,浪費金融資源。銀行業發展缺乏整體設計


笑看人生gs


任何銀行在任何地方開沒支行都有他的合理性和贏利性,如果失去了這兩點,為啥要開設支行呢?銀行維持運營的來源是存、貸利差、中介業務收入、代辦業務收入等。國內的銀行大部分利潤都是來源於存、貸利差,只要開設的支行存、貸業務獲取利潤,足於支撐運營並盈利,就能正常開門營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