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當蔣介石、胡宗南正起勁吹噓攻佔延安的“大勝利”之際,青化砭殲滅戰給了胡宗南當頭一個悶棍。他不敢吭聲,總結教訓是因兵力分散而被殲。西安綏署在其“得失檢討”中認為:三十一旅之所以被殲,一因兵力單薄,再因疏於搜索警戒,三因未走山地而專用川道,遇伏擊不能立即佔領高地作堅強之抵抗而使全軍覆沒,是為前車之鑑。於是採取其國防部制定的“方形戰術”,實行寬正面集團式的“滾筒”前進。隊伍開進時集結幾個旅為一路,數路並列,縮小間隔,互相策應。白天走山竄嶺,輕易不下山溝;夜間露宿山頭,構築工事,穩紮穩進。認為這樣既可以避免分散孤立而被殲,又可以找到西北野戰兵團主力進行決戰。

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西北野戰軍某部宣傳隊深入羊馬河前線進行宣傳鼓動工作

彭德懷識破胡宗南的新戰術,採取了相應的對策:組織小部隊在敵兵團的前後左右不斷進行襲擾,長時間地疲憊消耗敵人。野戰軍主力選擇有利於機動的地點隱蔽,耐心等待敵人弱點暴露和兵力分散再行聚殲。彭德懷說,你大部隊滾筒式一躍再躍,我就讓你在滾動中推磨轉圈,把你當小毛驢那樣牽著走。

青化砭戰鬥後,胡宗南判斷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在延安東北地區,即於3月25日令其整編第一軍、第二十九軍共11個旅,由安塞、延安、臨真鎮地區,兵分三路,經延長向延川、清澗地區前進,企圖在這一線尋殲野戰軍主力。西安綏署命令:要“以主力由延川、清澗地區先切斷黃河各渡口,爾後向左旋迴包圍匪軍於瓦窯堡附近而殲滅之”。

3月26日,彭德懷向中央軍委報告:“胡宗南目前尋我主力決戰”。“我們擬順應敵人企圖,誘敵向東。以新四旅之兩個營,寬正面位置於青化砭東及其東南,節節向延川方面抗擊”。

從3月29日至4月3日,敵人先後佔領延川、清澗、瓦窯堡(子長)三城。但連連撲空,未找到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其部隊卻被拖得疲憊不堪,給養也嚴重困難。

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1947年的毛澤東

4月初,毛澤東給彭德懷、習仲勳來電提出:“我軍殲擊敵軍必須採取正面及兩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結果。”彭德懷認真思考電文意見,認為敵人已改變戰法,重兵集團密集行動,我以不足三萬的兵力,對擠成一團的八萬敵軍,既難包圍,也難分割,因而我方也需改變戰術。他同習仲勳等商量後,即向中央軍委報告,說明自青化砭戰鬥後,敵異常謹慎。不走大道平川,專走小道山樑;不就房屋設營,多在山頭露宿;不單獨一路前進,而是數路並列,縱橫三四十里以十個旅布成方陣。以致三面伏擊已不可能,任何單面擊敵均變成正面攻擊。敵人此種小米碾子式的戰法,減少了我各個殲敵的機會,須耐心長期地疲睏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尋找弱點殲滅之。彭德懷的這個作戰指導思想,為後來毛澤東提出的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做出了貢獻。毛澤東對彭德懷的意見深為讚許,說,作為一個指揮員,就是要善於根據情況的變化,獨立地做出決斷。即給彭德懷、習仲勳回電:敵十個旅密集不好打,你們是避免作戰很對。數日內仍以隱蔽待機為宜。

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1947年春,彭德懷(左)與習仲勳一起研究作戰部署。

彭德懷以少量兵力同敵人周旋,使胡宗南的數萬軍隊,在延長、延川、清潤、子長一帶兜了個大圈,處處撲空。敵軍在陝北的千山萬壑之間轉了12天,“武裝大遊行”400餘里,也不知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在何處。胡軍士兵在無數山樑之間爬上爬下,睡野地、啃乾糧,還經常挨游擊隊襲擊,筋疲力盡,士氣沮喪。4月初,陳賡部在晉南展開強大攻勢,晉南之敵告急。胡宗南不敢再北進轉圈,便以整編第七十六師守備延川、清澗,以第一三五旅留守瓦窯堡,主力於4月5日南下蟠龍、青化砭集結補給。爾後,視情況變化再定下一步行動計劃。

在瞬息萬變的西北戰場上,西安地下黨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4月11日,中央軍委收到西安來的情報:清澗敵第二十四旅一個團於本日調赴瓦窯堡。該團到後,一三五旅可能調動。中央軍委當即將此情報電告彭德懷。

12日,野戰兵團司令部查明董釗、劉戡兩個整編軍的主力,正由蟠龍、青化砭向西北方向移動。經對胡軍調動情況的綜合分析,判斷敵一三五旅可能南下向其整編第二十九軍靠攏。殲敵的機會已經到來,彭德懷決心來一個“虎口奪食”,在該旅同第二十九軍會合前把它消滅掉。他預計這個旅沿瓦窯堡、蟠龍大道行動的可能性大,因其路程短,距敵主力近。為此,彭德懷部署第一縱隊於蟠龍西北牡丹川、雲山寺一線,堅決阻擊敵八個旅,遲滯其北進;以第二縱隊、教導旅、新四旅設伏於瓦窯堡以南,準備伏擊一三五旅。根據4月12日敵軍主力前進態勢,顯示一三五旅必經瓦窯堡、蟠龍大道南下。彭德懷當即決定,將南面進攻之敵主力吸引到蟠龍西北,把一三五旅殲滅於瓦窯堡以南。為了不暴露意圖,他命令伏擊部隊讓出一三五旅可能經過的高地,務必誘其就範。

4月13日,彭德懷在後四灣野戰兵團司令部駐地召開旅以上幹部會。會上他分析敵軍態勢及其企圖,具體提出殲滅一三五旅的作戰方案。他風趣地說:“敵人遊行了十多天,尋找我軍主力,到處撲空。他們認為這次找到了,急匆匆撲了過來。好吧,這次就答覆他們的要求,就在這個地方來個虎口奪食。”邊說邊在地圖上的羊馬河一帶畫了一個圈。

接著,各縱、旅領導幹部各抒己見,熱烈討論。普遍認為我軍的兵力有限,將要兩面作戰,弄不好會遭到敵人夾擊。彭德懷聽完大家的意見,指出:這次羊馬河戰役必須將敵主力吸引於西,殲滅一三五旅於東。他特別強調兩點:一是要堅決阻住南線敵軍主力的進攻,不讓它同一三五旅會合;一是要速戰速決,不能拖延時間。否則敵人增援上來,不但不能殲滅一三五旅,我們自己還會陷於腹背受敵的境地。所以各部隊都要好好配合,堅決打好這一仗。

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佯裝野戰兵團主力的第一縱隊,在“每天只讓敵前進五到十里”的命令下,採取運動防禦,積極頑強抗擊。以兩個旅的兵力拖住了董釗和劉戡兩個軍共八個旅的主力。堅守陣地的指戰員高興地說:敵人執行彭總命令的準確性與我們差不多!

胡宗南根據我抗擊部隊的堅強陣勢,斷定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在蟠龍以西地區,命令整編第一軍和第二十九軍猛進;同時命令一三五旅火速南下,以便圍殲野戰兵團主力。

4月14日8時,奉命迅速南下的胡軍一三五旅離開瓦窯堡,沿瓦、蟠大道兩側高地逐山躍進。上午10時左右,同西北野戰兵團擔任誘敵之小部隊接上了火。胡軍且戰且進,全部進入羊馬河以北高地,被預先埋伏在這一地區的第二縱隊和教導旅、新四旅包圍。野戰兵團形成了以四個旅圍殲敵人一個旅的絕對優勢。一三五旅前不能進,後不能退,急電胡宗南速派援兵解圍。

下午兩點左右,彭德懷到前線的一個團指揮所,具體觀察戰鬥進展情況。他看到三五九旅和獨四旅打出去的炮彈淨在敵群中開花,胡軍像喪家犬一樣亂跑瞎撞,連聲讚揚:“打得好,打得好!”由於對敵情判斷準確,部署周密,指揮果斷,部隊機動勇猛,至下午4時,全殲一三五旅4700餘人,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整旅的先例。彭德懷得知敵代旅長麥宗禹已被俘,笑道:“這會兒就不需要他代理了!”

這時董釗、劉戡所率八個旅主力,正遭野戰兵團第一縱隊的頑強抗擊,幾乎是寸步難行。在野戰兵團圍殲一三五旅於前後李家滴哨、羊馬河地區之際,胡軍主力才進到瓦窯堡西南的南山、高山。南北對進的兩部胡軍,相距不及五十餘里,卻再也“會合”不上了。

毛主席的“蘑菇”戰術,開創西北戰場殲敵一個旅的先例

西北野戰軍在戰役中俘虜的國民黨軍

中共中央軍委在接到彭德懷、習仲勳全殲一三五旅的報告後,向各戰略區發出通報說:這一勝利證明,僅用邊區現有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決胡軍。證明忍耐等候,不驕不躁,可以尋得殲敵機會。望對全軍將士傳令嘉獎,並通令全邊區軍民開慶祝會,鼓勵民心士氣,繼續殲敵。

4月15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習仲勳,根據前一段的作戰經驗,提出西北戰場“蘑菇”戰術的作戰方針。指出:我之方針是繼續過去辦法,使敵達到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之程度。“將敵磨得精疲力竭,然後消滅之”。強調此種辦法是最後戰勝敵人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