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怀有身孕出宫嫁人,结局如何呢?

聚膳源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题主的问题,俺用中指抠着后槽牙乐了。这题主绝对是个见风就是雨的人,啥那拉氏,满清十二个光脑门的皇帝,拢共十六位皇后(生前封的,死后追封的不算),唯一被废的就一个——顺治的老婆。

而顺治这小伙娶了俩大老婆(皇后),这里边压根就没有一个那拉氏,所以题主您瞅窜行了,记岔气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拉倒吧,人家顺治一共四个皇后,咋到你老梁的嘴巴里成了俩,那俩哪去了,被你涂改了?”

瞧你说的,这说的哪和哪啊,咱今不是说了吗?说的皇后那都是活着的时候封,死后追封的咱不算,您说的那俩是经过雍正和乾隆累加的,这不能算!

好了,咱接着上边的话接着说这事,首先咱科普一下。那拉氏这是满族人的一个姓氏,是海西女真王族的姓氏,后来呢这姓分化了,变成了四大那拉,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

这四个姓虽然是一个姓,但是是各自为族的,所以大家伙一定要记住了。因为这是满族中的贵族姓氏,所以那拉氏在满清皇帝的窝里,占有一席之地,老多的后妃都出自这一姓。

但今天这事和人家那拉氏压根就没啥关系,请不要想多了。

那么这位废后是谁呢?

叫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青,这也是顺治的第一位皇后。估计有些人瞅着这博尔济吉特氏,感觉到眼熟。

对啊!您这大眼珠好使唤,这姓是来至于蒙古科尔沁草原,想到啥了没有?

对头,满清鼎鼎大名的孝庄就这姓。孝庄是姑姑,这蒙古青是侄女,一个是顺治的妈,另一个是顺治的老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关系有点子乱吧!”

哎!这事咋说呢?人满清对这没啥讲究的,人家叫这亲上加亲,咱作为现代人知道这事对后代的影响,但那会的人不知道不是!所以咱对这问题,不能说啥。不过这种事了多了以后,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满清的皇帝子嗣不旺,最后的三位皇帝宫里边都没听过娃的哭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了,这话扯远了,咱接着聊。

那为嘛姑姑和侄女能扯上这样的关系呢?

就这事和一个人脱不了关系,这人叫吴克善。是孝庄的亲哥哥,是蒙古青的亲爸爸。

过程是这样的。话说这吴克善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主,但这货有个特长,就是交际能力还成,再有就是他们家女人是个顶个的棒。

首先皇太极在的时候,这货就想方设法的和皇太极拉关系。大家伙也知道那会为了表示亲近,表示双方有相互利益的联盟关系,都喜欢整联姻这套。

所以啊吴克善干脆就把自己个的姑姑孟古哲哲塞给了皇太极,而皇太极也是需要在蒙古族中找寻一个能力不咋地,但能潜伏在蒙古族当中当内应的主,所以就同意了,而且为了表示双方关系的重视,他还把这孟古哲哲弄成了皇后,就这身份,不可为不贵重。

但这事好是好,可这孟古哲哲嫁过去之后,一直就没有身孕。吴克善要想让他的富贵延长延长,这孟古哲哲的肚子不争气,这不成啊。

所以吴克善转头又把自己个的妹妹孝庄给塞了过去,但这事也没整好。孝庄的肚子挺争气,但一连串下了三个公主,这家伙咋就没个皇子出来呢?

这问题人家皇太极不着急,但吴克善这就着急上火了。吴克善这就着急忙慌的把自己个的另一个出嫁守寡的妹妹塞给了皇太极,这妹妹就是有名的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

话说皇太极早就喜欢上了海兰珠了,这被吴克善塞过来,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皇太极对这海兰珠爱的要命,而海兰珠也争气,一家伙就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

这家伙把个皇太极开心坏了,一拍大腿根立马就立了这还没有拳头大的婴儿为皇位继承人,还大赦天下。

这把个吴克善开心坏了,他的地位稳固了不少,回头庆典的时候还拉着一大帮子蒙古首领来庆贺。

可这娃他享不了这福分,不到一岁就走了。

这事就把个海兰珠给弄病逝了,当年海兰珠病逝的时候,皇太极还在前线打仗,接到消息大营都不要了,自己个带着几个兵就往会赶,但紧赶慢赶的也没瞅进海兰珠一眼。结果就因为这事,成了皇太极的心病,没多久皇太极也完蛋了。

后来这不两波人为了皇位差点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了,一波是多尔衮,另一波是豪格。

后来这两波人都做了妥协,这就让这天大的馅饼,咣叽砸到了福临,也就是顺治的头上,顺治迷迷糊糊的就当了皇帝,那会他才六岁能懂的啥?

可蹲在一边的吴克善不乐意了,这事弄的,他这和满清的皇室似乎要走远了,这那成啊!所以回头他又把自己个女儿,也就是蒙古青给提溜出来,提出要嫁给顺治。

当时满清的朝政是多尔衮点头才成,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在蒙古的势力,也就同意了。

所以顺治娶蒙古青是多尔衮给强加上去的。

接下来的事

后来多尔衮这不狩猎玩去了,结果一个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自己个给弄死了。

这顺治一家伙这就成了真真的皇帝了。

要知道多尔衮活着的时候,顺治就知道自己个就是个傀儡,指不定啥时候多尔衮就把皇帝的帽子给撸了,套自己脑壳上了。

这事要办好了,他顺治能来个禅让,弄不好指不定就咋挂了。所以他对这多尔衮表面上很顺从,但从心里那叫个恨得牙痒痒。

所以就有了后来对多尔衮掘坟鞭尸砍脑瓜的举动,从这一连串的事情上咱就不难发现顺治有多么的恨多尔衮。

那么蒙古青是多尔衮强加给他的皇后,所以顺治对这皇后也不看不上眼。

再加上这蒙古青还有点小女人的脾气,特别的喜欢嫉妒,无法忍受顺治的移情别恋。好吧顺治表示很生气,而且俩人的生活方式还不一样,蒙古青喜欢奢华的生活,而顺治要俭朴一点,所以俩人能过到一起那才叫怪了。

所以顺治坚决要废后,这事孝庄不同意,宗室不同意,大臣也不同意,但就是拧不过顺治,这一家伙蒙古青就变成了静妃。

打这里起这蒙古青就从史料当中消失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为嘛消失了呢?”

为嘛?这事您得问顺治才成,他不让写呗!后来死在那一年?不知道!死后埋那嘎达了?这也不知道!

咱只知道,这事到了康熙手里边的时候,康熙把这蒙古青以及康熙的生母加上董鄂妃,一并塞到了清东陵中的孝陵合葬了。

至于题主说的出宫有了身孕这事,那是《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但这事那孩子的年龄和满清记载当年这事的时间对不上。

而且,咱想一下,一个皇帝的老婆,被人家皇帝废了,还能出宫溜达回自己个的家乡,又嫁给别人,这事说的就不那么靠谱。

毕竟顺治压根就不是个大心眼的人,他能干出这事?加上那吴克善,这货能冒着得罪顺治的风险,把自己个女儿再嫁一遍?拉倒吧!这事听着就玄乎。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顺治帝的第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被顺治帝废后以后,返回了蒙古科尔沁草原,并在那里产下一子。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这个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孟古青剧照)

清朝275年历史上,仅有一位皇后被废,这位废后,就是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据史书记载,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皇族姓氏,血统非常高贵。自满清建立后,为了巩固和蒙古的联盟,满清皇族的皇后和妃子多来自这个姓氏。

孟古青的父亲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

在历史上,吴克善的能力平平,几乎没见到他立过战功,但他却是满清时期第一批得到分封并能世袭罔替的亲王。之所以他被满清厚待,这和他家的女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吴克善很善于和满清皇室处理关系。皇太极在位时,他便想方设法将姑姑孟古哲哲嫁给皇太极做了皇后,自此奠定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孟古哲哲久未生育出皇子,为了巩固家族和满清皇族的关系,吴克善又把亲妹妹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嫁给了皇太极为妃。

可是木布泰接连生下3个公主,迟迟未见诞下皇子。于是,吴克善又将另一个妹妹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海兰珠入宫后便得到皇太极宠爱,也诞下了皇子,可惜皇子早夭。承受不住丧子之痛的海兰珠也在不久后便撒手人寰,她的死让皇太极无心争夺天下,不久便思念成疾,追随而去。

尽管如此,吴克善通过这几次婚姻,却得到了很多实惠。所以,尝到甜头的他在顺治继位后,决定再次把女儿孟古青送入宫中做皇后。

(吴克善剧照)

这件事对此时的吴克善来说,并非难事。

一是顺治帝是孝庄太后所生,和孟古青是姑表关系。再加上孝庄太后也希望博尔济吉特氏能在满清后宫中势力强大,所以她是赞成吴克善的想法的。

二是顺治帝的皇叔多尔衮是摄政王,由于顺治帝年少继位,母弱子幼,所以他在与其他亲王博弈胜利后,成为唯一把持朝政的人。为了以后能继续控制顺治帝,他当仁不让地替顺治帝选定了孟古青。

公元1650年,多尔衮在关外狩猎时坠马重伤而死,年仅14岁的顺治得以亲政,并于次年迎娶孟古青为皇后。

此时的孟古青,已出落得花容月貌,人又聪慧伶俐,再加上处处有孝庄太后照拂,按说她的皇后之位该是万年不倒才是。可是让人意外的是,仅过了3年,顺治便执意要废掉她的皇后之位。

这事尴尬了。

原来,顺治从小住在宫中,饱受多尔衮压制,又受多尔衮约束,不能和孝庄太后多见面。因此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虽然得以亲政,但总疑心立威不够。再加上久受压制,心里怨恨极深。但毕竟多尔衮才去世不久,不便于马上清算多尔衮,所以一腔仇和怨都发泄到了孟古青身上。

孟古青是多尔衮拍板做主选定的皇后。顺治虽然心里不满意这门婚事,但慑于多尔衮的权势,也只能曲意应承。所以两人婚后,顺治对孟古青并无好感。

顺治提出废后的理由是,孟古青“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顺治还在《孝献皇后行状》中说孟古青“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

(顺治剧照)

顺治这样说,当然也是有根据的。

孟古青从小娇生惯养,的确在吃穿用度上颇为奢侈。这和顺治平日要求的俭省颇有冲破。

另外,据《清史稿》记载:“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也就是说,孟古青平时在后宫中骄横跋扈,但凡看到顺治和其他妃子亲近,便撒泼使性子。随着矛盾升级,顺治本就不钟意孟古青,再加上后来又有了董鄂氏,这更加坚定了顺治废后的决心。

这事,孝庄太后不同意,朝臣也不赞同。但顺治大权在握,最终还是左右了大家的意见,达到了废后的目的。

孟古青最终被降为静妃,另居侧宫。此后在清朝史料中,再无任何关于她的记载。

那么,孟古青最终是不是如《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的那样,回科尔沁草原,并生下一子呢?由于书中记载此子在康熙四年时,年纪为14岁。这显然与史实是不符合的。因为如果孟古青真怀着身孕回科尔沁,并生下来的话,这个孩子当时最多11岁。也不知是《朝鲜王朝实录》记错了,还是把年龄算错了。

不管怎么样,孟古青被废后,必然不能再嫁。而造成这种悲惨结局的原因,一方面是政治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她性格使然,最终促成了她不幸的人生。

(参考史料:《孝献皇后行状》《清史稿》《朝鲜李氏王朝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清世祖顺治一共有两后十五妃,其中第一位正宫皇后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清朝唯一由皇后被贬为妃的蒙古科尔沁部女子——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孟古青是孝庄太后侄女,算起来和顺治还是姐弟的关系。她由睿亲王多尔衮主婚,嫁给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并立为皇后,两年后被废为静妃,此后下落成谜。


孟古青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孟古青为什么会和顺治翻脸,以至于顺治不顾群臣和太后的脸面,开启了清朝首废皇后的先例呢?说法很多,其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因为孟古青和顺治的婚事是由睿亲王多尔衮主婚的,而顺治在继位的前八年一直受制于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顺治集聚多年的怨气大爆发,不但要求众臣“以后任何事都要告知朕”,而且对多尔衮安排的这桩婚事也是十分不满,所以导致了孟古青的被废。不过此事有疑问:因为孟古青在顺治六年入宫,顺治八年被立为皇后,被废是在顺治十年,而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

如果孟古青真的是因为顺治和多尔衮的斗争被废的话,那不可能在多尔衮死后还被立为皇后,直到两年后才被废的。所以我认为:孟古青的被废其实不是顺治和多尔衮的斗争,而是顺治和他母亲孝庄之间的博弈。


这一点可以在顺治的第二任皇后看出:顺治在十年八月废孟古青,顺治十一年五月迎娶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坦琪琪格为妃,六月册封为皇后。这个同样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的女子,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顺治依旧不喜欢她,甚至在董鄂妃入宫后,顺治还想着二度废皇后,已经正式开会议论此事了。多亏了孝庄太后强下懿旨才算保住了阿拉坦琪琪格的皇后之位。

所以顺治对于和孝庄太后有亲的两任皇后都不满,连续两次都要废掉她们,可见顺治和母亲孝庄之间的感情确实不好(也有旁例可佐证:《清史稿》里关于顺治和孝庄太后的记载只有不到五十字,而同书记载的,关于康熙和祖母孝庄之间的字数却多达700字)。以此来看,孟古青的被废,其实是顺治和孝庄之间的牺牲品。

而孟古青被废为静妃后呢?她去哪里了?据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孟古青最后回去了科尔沁草原并生子,成为了另一位蒙古王公的妻子了。不过此说依旧存疑,连宗主国都讳莫如深的事,怎么可能被藩属国所知悉呢?

我认为孟古青最后应该还是留在了紫禁城,毕竟她当时的身份还是妃子,加上紫禁城有亲姑姑孝庄在,虽不能母仪天下,但不惹事、不招嫉,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还是很容易的事。




一贰一橙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怀有身孕出宫嫁人,结局就是替顺治爷生下了孩子!


这位被废的皇后全名叫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来自蒙古科尔沁部。你必须知道的是蒙古科尔沁部先后在清朝有四后、十三妃,清朝皇帝爱娶这儿的姑娘不是因其漂亮、贤惠,而是政治联姻,保证科尔沁部所属的蒙古漠南部的地理位置的安全,因此孟古青也是合亲的产物,政治婚姻的悲剧。

明朝后期,蒙古分裂三部,漠西部,包括清朝痛恨准噶尔部,漠北部、漠南部。漠南因与努力哈赤建立后金国接壤,为免除后患,努力哈赤最先进攻科沁尔沁部,多次较量后科尔沁撤兵联姻结盟。努尔哈赤娶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儿,正式拉开了满族与蒙古科尔沁部满蒙联姻的序幕。


由此看出联姻的军事目的性相当强。随着清朝入关建立政权,联姻的目的也有所改变:最初蒙古嫁女是为了依附满族,后来满族主动联姻是为了笼络蒙古族,加强藩属关系。所以在满蒙联姻作为加强统治的手段下,表妹孟古青嫁给了顺治帝,由多尔衮指亲,来了场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

顺治与多尔衮中间有说不明的关系,一是相传多尔衮与孝庄皇后有染,这令顺治心里堵了一根刺;二是多尔衮在教育顺治学习中,始终把顺治当小孩子,不够尊重,伤了顺治做皇帝的面子;三是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威风凛凛,大小政事独断专权,引起顺治的强烈不满和情绪抵抗;四是多尔衮欲杀争夺皇位失败后的豪格,被顺治救下,后战胜张献忠回京被杀,这笔债顺治记在了多尔衮身上。


种种原因,顺治记恨多尔衮,自然也不喜其指亲的孟古青,加上孟古青仗着蒙古大小姐的身份,刁蛮任性,不喜欢顺治身边有多的女人,又喜欢极其奢华的作风,这两人三观不合,自然矛盾重重,只是在多尔衮的压制下,顺治选择了容忍。

多尔衮后来见君臣生了嫌隙之心,干脆撒手不管,做了半旗旗主,后来病死。而孟古青依然不知收敛,嚣张跋扈无容人之量。最后忍无可忍,不顾孝庄太后反对,废后改妃。

历史记录到此,但王的女人不是谁都敢要的,这顺治发起火来是要人头落地的,因此孟古青最大可能就是堵气回了蒙古,做自己的大小姐去,顺便替顺治生下了孩子。书中也有记载。
这场政治婚姻终究还是因为一个男人毁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不将就完整地传到了现代,成为单身男女的借口,可笑也可悲。


历史不旧


清世祖顺治的第一位正宫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是清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后,她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部,是孝庄太后的侄女,论起亲属关系还算是顺治的表姐,当时她由摄政王多尔衮主婚,嫁给了年仅14岁的顺治皇帝并被立为皇后,本来花好月圆、岁月静好,不料,仅过了两年,便被废为静妃,此后下落一直成谜。

顺治上位是八旗内部矛盾各方势力相互协调的产物,顺治上位时,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前八年是名副其实的傀儡,朝政大权一直在睿亲王手中,包括婚姻大事也要看多尔衮的眼色。



孟古青和顺治的婚事就是由睿亲王多尔衮促成并主婚的,多尔衮被摔死后,顺治内结于心的愤懑、怨气喷涌而出,不但强调“以后任何事都要告知朕”以显示皇权回归,还利用废黜皇后来表达对多尔衮安排的这桩婚事不满和抵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对多尔衮生前大权独揽、一言九鼎作派的厌恶和蔑视。

孟古青被废后去哪里了?据远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孟古青回到了娘家——去了科尔沁大草原,并产下了皇子,最后成为了一位蒙古王公的妻子。

我觉得匪夷所思,入关后的满清已沿袭汉家礼仪,孟古青被废后,不是一般庶人,而仍然是有名份的静妃,仍是皇帝的女人,又没休她,所以这离开皇帝回到娘家的做法显然不靠谱,何况还怀有皇帝的孩子呢?纵使她心向神往科尔沁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宫庭允许吗?


且被废皇后了,不是光彩的事,她回去后,谁待见她呢?我想,在废黜后,因心情欠佳,在姑妈的陪同下回科尔沁草原去散散心是有可能的,如果脱离皇家视野,独自飞出紫禁城这个鸟笼子,回到到辽阔的草原,过着自由自在地纵马驰骋的生活可能性为零!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他讽刺吴三桂降清时留下的金句,他在自己《古意六首》的诗中留有“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语,我猜测他是在感叹孟古青的人生际遇,“移作上阳花”,暗示她还在宫中,只是移到了冷宫闲居而己。

按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我也支持孟古青最后还留在紫禁城中,一来她有妃子的身份留下来名正言顺,二来怀有皇家的骨血,不可能被驱逐出大内,况且,她的亲姑妈孝庄还在,她被废时,多尔衮势力已基本上被清除殆尽,作为皇太后的孝庄已有极强的话语权,呈“母仪天下”之势,“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她留下了,恬然忍让,无声无息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希望星晨58298869


她是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也是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她就是清世祖福临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顺治帝福临第一位册封的皇后,是顺治帝舅舅吴克善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出身科尔沁部贵族的她,自小养尊处优娇纵,虽然如此,但还是不能抹掉她还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子。

顺治帝十四岁时,与博尔济吉特氏完婚,这门婚事是摄政王多尔衮指定的,这个人不会是孟古青,也会是别人,无论是谁,顺治帝都暂时无法与之抗衡的能力,毕竟顺治帝能当上皇帝,多尔衮在背后的助力不会少,这时的顺治帝只能接受。

前面我们说到,孟古青可以说是家里千娇百宠出来的孩子,喜奢华,性善妒,跟顺治帝的性子完全相悖。两人婚后免不了争吵摩擦,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感情越发冷淡,相看两生厌,顺治帝萌生了想废后的念头。让顺治帝如此不满除了孟古青本身性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皇后是多尔衮选的,对顺治帝来说才是心底最深的那根刺。

终于,1650年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这让顺治帝松了很大的一口气,一根压在头上的横梁终于移除了。本来如果孟古青对顺治帝柔情蜜意一些,乖顺贤惠一些,即使她是多尔衮指定的皇后,顺治帝也不会废她,可惜她依旧嚣张跋扈,不能容人,这让顺治帝十分恼火。顺治十年,不管群臣和孝庄太后的反对,他将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皇后之位废除,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从那之后,关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的记录就消失了。

关于世祖废后的结局,阿浅个人有几个猜测:1、孟古青被接回科尔沁草原生活,之后可能再嫁人生子,毕竟当时并未有已婚妇人不能再嫁的规定,且出身高贵的她再嫁并不难;2、从高高在上的皇后被废,降为妃位,对从小出身优渥、性子高傲的她来说,是无法轻易接受的,也有一种可能她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自杀而死,这样的结果对清皇室来说,无疑是难堪的,也符合不记录的要求;3、最后一种说法是出自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这个孩子可能还是顺治帝的,后面清廷派人要接回,被拒绝,可记载时间与官方史料有冲突,故被排除。

关于世祖废后的结局,你怎么看呢?


若浅话史


清朝唯一正式被废黜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用牛魔王的话说就是和顺治帝“感情破裂了”,孝庄太后的姓氏就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她的侄女,就这关系,顺治头天申请,转天孝庄就同意了,孟古青太过跋扈,没人受得了,但凡有点机会,孝庄就不会放弃往宫里塞本家人的机会。

初登大宝的顺治是个比较悲催的孩子,朝堂上的国家大事,他没有机会碰,一切政令皆由多尔衮做主,只不过在顺治处用印而已,后来多尔衮嫌麻烦,直接把皇帝的玉玺也拿回家了,那时候的顺治还从来没看清过玉玺长个啥样子。

朝堂之下,宫闱之中呢,那是孝庄太后的地盘,顺治帝别说做主了,能少挨骂就算不错,包括他身死后的遗诏,那哪是什么遗诏,那要是顺治自己写的就见鬼了,纯粹就是死了死了孝庄还不放过他,把他臭骂一顿。多看些汉书,孝庄都不乐意,总要教训几句,孩子大了,难免有逆反情绪,俩人关系好不到哪儿去。

顺治的悲催婚事

这种情况下,顺治的后妃就不用猜了,都是多尔衮和孝庄做主,那时候的后宫制度,基本和皇太极时期差不多,不太注重名分什么的,孝庄这侄女当然有名分,皇后嘛,也就是后来的废后,还有后续的孝惠章皇后和皇贵妃董鄂氏(孝献皇后)这都是有名分的,其余包括康熙帝的生母在内,哪怕有了小孩,也统统没有册封。

孟古青也不能说就是多尔衮看中的,利益交换吧,她是吴克善的女儿,吴克善的姑姑妹妹都是皇太极的妃子,尤其是他那个妹妹,大名鼎鼎的海兰珠。大清无论谁当权都无法忽视漠南蒙古诸部势力,孟古青入宫也是意料之中。

虽然孟古青的地位较高,和顺治是表兄妹,又是亲上加亲,但被吴克善惯得没个人样子,无与伦比的奢侈,无与伦比的嫉妒心重,俩人还没有共同语言,见天的鸡同鸭讲,其中内情咱们肯定不会了解太详细了,史料人能写也能烧,造成孟古青的资料少得可怜,具体她是怎么作的,咱们就更没法知道了,反正俩人刚结婚没几天就开始分居。

分居也还没完,估计依她那脾气秉性孝庄也是服了,折腾得鸡犬不宁,最后顺治大怒,直接废后,降为静妃,大概的意思就是你安生点吧,希望名如其人,冯铨和陈名夏等大臣们强烈反对,要皇帝再考虑考虑影响,而顺治把他们斥责了一顿,根本不采纳他们的建议。

据顺治帝自己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无能之人”

大概意思就是那么多年,一无所出,没孩子,这原因说的牵强了些,你不跟人家同房哪来的宝宝,孟古青又不是雌雄同体怎么怀孕呢,反倒是如果她怀孕了,才是最可怕的······

②“志意不协”

简单说就是合不来也谈不拢,顺治节俭而孟古青骄奢,顺治有多重性格,其中就有执拗,而孟古青则更任性,有什么不顺意的事儿都要顶嘴,根本不考虑顺治的感受。孝庄能那么痛快的答应废后,肯定是孟古青做的太过分了。

③顺治和孟古青结婚这件事是多尔衮决定的,不是自己选的,不喜欢,当初是被逼无奈。其实孟古青主要也是孝庄选的,但是顺治总不能说孝庄不好,所以就让多尔衮多担待了,反正当时多尔衮已经完了。

废后孟古青的去处

清朝的史料是不会写这些的,按结果来说也没法写。

国史不感兴趣,但朝鲜史料《燕行录》却有记载:

顺治的意思是闺女你怎么送过来的,你就怎么领回去,下诏让吴克善带着7位蒙古王公,共同进京,让董鄂氏连升两级,从贤妃窜到了皇贵妃,然后“恩准”吴克善带着废后孟古青回漠南老家,吴克善在京时间不短,三方应该都有过讨价还价,这是最后商定的结果,顺治即便是皇帝也不能由着性子来,否则孝庄那儿就交代不过去,孟古青不只是他曾经的皇后,还是他的表妹呢。

有时候我真是佩服朝鲜人的“史料精神”,包括明清这些人的家里摆设,相貌好坏,比如吴三桂帅不帅,阿济格啥长相都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到后来猜测颙琰要继位,这人啥相貌,啥口碑都打听的一清二楚,为我国历史做了不少旁证,有一定贡献^_^

很多年以后,朝鲜使节进京还没忘了孟古青这事,竟然打听出来孟古青离京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回老家以后生了一个孩子,不过算算好像时间又不大对,孟古青1651年入宫,1653废后,1656年孟古青离宫,他们分居总有4年左右了,当时的关系恶劣程度不大可能再同居,更别提孩子了。

孩子的传闻

即便有孩子也不会是顺治的,所以如果假设孟古青生子,那也必定是再嫁后别人的孩子,这就涉及满族的一个传统(蒙古族也一样)。

在蒙古族和满族传统中,女子改嫁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比如皇太极的后宫,改嫁多少次的女人都有,后来满人被逐渐汉化以后,才渐渐的受伦理思想约束,这种现象越来越少。

孟古青VS董鄂妃

还有一点猜想,尤其古时候女人善妒其实是正常现象,自己的丈夫几个人分,谁也不会乐意,孟古青和顺治的决裂最终局,其中可能就有董鄂妃的影子,吴克善在京协调的时候,董鄂妃和孟古青一上一下明眼人都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以前为了照顾博尔济吉特氏的颜面,为了照顾孝庄的颜面,最初为了多尔衮的颜面,为了不和大臣发生冲突,顺治一直处于容忍状态,但是董鄂妃入宫似乎让顺治寻找到了春天,董鄂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是孟古青根本达不到的。

当然,也可能就是因为顺治要捧起董鄂妃,所以造成孟古青撕破了最后一层脸皮,一切无法收拾,无可挽回,顺治也不必再忍耐这种“非人”的生活了,一拍两散。

废后这事也分两方面,皇后这头衔貌似光鲜,可惜宫里的生活未必能让自小驰骋漠南草原的孟古青满意,相比那些老死宫中的后妃们,搞不好孟古青算是个幸运儿也说不定。


古今通史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怀有身孕出宫嫁人,结局如何呢?(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剧照)

清朝是整个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对于顺治时期,可以说是刚刚入关之时,对于乾隆时期,也是等来的享福。说到皇帝,肯定也想起皇后,那么唯一被废的皇后,其实另有其人,并非是那拉氏,而是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然而,对于是否怀孕出宫嫁人。

多尔衮为顺治皇帝选皇后

说到那拉氏皇后,乃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个皇后,此人并没有被废,而是被称为“四无皇后”。其死后,以皇妃的名义举行葬礼,更没有举行国孝三年的礼仪,这种情况就相当于不废而废。另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可是被的的确确被废的皇后。

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他六岁登基做皇帝,由于登基时,年纪过于年幼,由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在此时,顺治皇帝年纪年幼,朝政一般都有多尔衮做主,多尔衮曾给顺治许下一门亲事。女方是蒙古科尔沁部,是孝庄太后大哥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顺治八年,吴克善护送自己的女儿来到北京,而后顺治将婚姻拖延了八个月。

处于年轻的公主,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进入紫禁城,给人的印象是漂亮聪慧,经过长期接触,顺治对这位远方的表妹有些不太满意,两人很早就分开居住了。

(顺治皇帝剧照)

话说回来,孟古青能从一个显赫家族中脱颖而出,且成为皇后,肯定有美貌的姿色,流有满族人的血,聪明的智慧,拥有高尚的品德,以及优秀的人品。

谈起孟古青,为什么会被顺治皇帝废除他的皇后之称号

当时,顺治皇帝年幼,未经允许多尔衮便定了姻亲,更没有与朝中大臣商议,这也是顺治所气之处。顺治还说,孟古青有嫉妒之心,见不得自己与别的妃子在一起,更别提生活所需要用品的奢侈。

这种说法,长城认为有些牵强,一个女子来讲,大婚之日,老公把自己丢在婚房之中,且去找别的妃子。是个女子都会生气嫉妒,更何况这个女子来自远方的公主,在老家都穿金戴银,来到皇宫之中,肯定也会穿金戴银。那时,孝庄太后也是非常清楚的,可是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顺治皇帝当年为了董鄂妃一掷千金,更有甚者,葬礼上烧了两座宫殿。那么对孟古青生活用品的奢侈就有些不正常了。其最根本的原因与这桩婚事的经手人有关系,这个人谁?正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当年做摄政王,在权力上有些自大,顺治从小便对多尔衮有些不满。

(孝庄太后剧照)

然多尔衮都去世了,顺治皇帝可以不用被多尔衮控制,更不用说这个桩婚事。为什么还要与孟古青结婚,其实是看在孝庄太后的面子,所以之维持了两年之久,顺治皇帝便废除了孟古青这个皇后。

因此,孟古青迟早会被废除皇后之位,与其他原因就有太大关系。作为孝庄太后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侄女,从皇后的位置下来不过问,在说这是一场联姻是具有政治性的。后来孝庄太后安排了孟古青,便又将阿拉坦琪琪格嫁给了顺治皇帝,这场婚姻如果不是孝庄拦着,估计又会把琪琪格废掉。

对于顺治皇帝的感情世界观比较复杂,连孝庄太后这位母亲也没有办法。

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被废皇后之后的去向

在宫中的史料中,基本没有孟古青出宫之后的记载,然而,在朝鲜史料中有记载。孟古青被顺治废除皇后之后,其父亲吴克善便把她带回来蒙古。当时,孟古青随父回老家之时,其年纪还不到二十岁。

(多尔衮剧照)

据朝鲜使臣所说,孟古青离开皇宫已经怀有身孕,当时孟古青不知道,回到老家以后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因此,孟古青就生下了一个儿子。顺治本来就对这位表妹印象不太好了,又把她的皇后之位废除了,也不可能在把她召回来了。孟古青后来又再次嫁人,且生下了一个儿子。

清朝入关之后,皇室家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后宫中离异的妃子都没有出现再嫁人的情况,这也就让孟古青成为清宫中唯一一个被废皇后再嫁人的女人。

总之,关于孟古青的结局如何,清朝史料记载的比较少,但是,朝鲜使臣的史书中有记载,孟古青有这样的结局也是一个好的下场。在清朝的皇陵中,没有孟古青与顺治皇帝合葬墓的踪迹,因此,我们宁愿相信这样一个好的结局。
时间流逝的飞快,顺治遇到了挚爱董鄂妃,孟古青便在草原上与心爱的男子相亲相爱,又驰骋在马背上,都有自己的生活。可惜了孝庄太后的一番苦心。

文:长城说历史,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不要忘了点赞与转发哦。

长城说历史


首先纠正一下题目的错误,第一,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而不是那拉氏;第二,废后并没有怀有身孕;第三,废后更没有再嫁。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中记载说,清国入关后的第一夫人、顺治帝的元后博尔济吉特氏,在被废掉后,回到了娘家科尔沁蒙古,生下一个男孩,在科尔沁长大,很有贤名,被清国朝廷知道后,担心科尔沁有挟天子的行为,向科尔沁索要这个男孩,但被拒绝了,之后废后母子就失去踪迹。

这则史料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认为废后没有被禁锢在皇宫,还能回到娘家,还是很幸运的。废后真的很幸运吗?朝鲜史料记载的就是真实的吗?

01,出身显贵的第一夫人

顺治帝元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额尔德尼布木巴(额尔德尼本巴),她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

科左中旗是和清廷联姻最多的部落,也是闺女嫁到清皇室中取得显赫地位最多的部落,吴克善家族一共和清廷联姻56次,娶32,嫁24,联姻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各部,又出了孝端、孝庄和孝惠,因此被康熙帝亲切的称为舅家。

额尔德尼本巴的曾祖父叫莽古斯,莽古斯的女儿哲哲就是太宗孝端文皇后,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多尔衮,一个嫁给了多铎。

莽古斯的儿子寨桑,即额尔德尼本巴的祖父,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察罕、索诺木、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太宗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太宗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

哲哲为皇太极生了三个闺女,其中固伦端靖长公主又嫁回娘舅家,额驸是索诺木的儿子多罗郡王奇塔特。

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了三女一子,儿子就是顺治帝,长女固伦雍穆公主也嫁回娘家科尔沁,额驸就是第二代卓礼克图亲王毕勒塔噶尔。

吴克善就是额尔德尼本巴的父亲,毕勒塔噶尔是她亲哥,嫂子兼表姐是固伦雍穆公主,昭圣太后布木布泰和元妃海兰珠是她亲姑妈,大清第一皇后哲哲是她亲姑奶。这样一个贵女中的贵女,性格多少会有些刁蛮跋扈的。

02,为满蒙联姻尽义务

满蒙联姻是清国的基本国策,从太祖到太宗,从皇子皇孙到皇女,都要和蒙古各藩部联姻,这是身为皇室的责任和使命。身为皇帝的顺治帝自然也不能例外,要为满蒙联姻尽自己的义务。

顺治七年(1650),摄政王多尔衮给顺治帝订婚,新娘就是额尔德尼本巴,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亲亲小表妹。当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猝死,顺治帝终于可以亲政。

顺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举行亲政大典,接受朝贺。五日后,正月十七,舅舅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送闺女到达京城。

吴克善同志早在26年前的天命十年(1625)和十七年前的天聪八年(1634)分别护送妹妹布木布泰、海兰珠嫁到清廷,这次又亲自护送亲闺女来到清国的新都城北京,来做清国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后,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和硕亲王满达海、多罗端重郡王博洛、敬谨郡王尼堪及内大臣等,联名上书,请于二月内举行大婚礼。顺治却“以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议。所奏不准行。”

顺治帝为何拒绝在二月举行大婚呢?以猴格看来,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 其一:或许是顺治帝准备清算多尔衮,所以不想册立多尔衮为他选定的新娘。
  • 其二:顺治帝刚亲政,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才当家作主,自然是什么都要抓到手里最安全,忙得不得了,哪有空结婚啊?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皇帝说现在结婚不是时候,因此,准新娘由姑妈庄妃布木布泰照看。就在本月二十三,顺治帝才得以尊生母庄妃为皇太后,一次性上尊号昭圣慈寿。

按例上尊号是遇到大事上一次,一次两字,这回一次性上四字,是因为布木布泰在儿子继位是没有被尊为太后,所以这次追补两字,加上本次亲政上尊号,一共四字。同时,制定皇太后仪仗,布木布泰这才成为清国的皇太后。

正月二十八,顺治帝又传谕礼部,晋封麟趾宫大贵妇娜木钟为懿靖大贵妃,晋封衍庆宫淑妃巴特玛为康惠淑妃。

顺治实录这些记载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太宗后宫在顺治帝继位后都没有得到尊封,直到顺治帝亲政后才晋封。

二月初十,顺治帝率诸王、文武群臣恭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宝册,宝文曰:昭圣慈寿皇太后宝。次日颁诏天下。二月二十一,追论多尔衮罪状,对他展开一系列清算。

同时还要防备郑亲王济尔哈朗,还要忙着收拢多尔衮的正白旗,将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进一步加强皇权,等等等。看看小皇帝忙的,的确没有结婚的时间啊!推迟婚礼的确是忙工作。

03,清国入关后首次册后大典

额尔德尼本巴在待嫁的时候,得了一次病,并不严重,但是她亲亲的姑妈,新出炉的昭圣皇太后还是很紧张,专门派三位使女去请教传教士汤若望,老汤问清楚病情后,给使女一块圣牌,交代让患者挂在胸前四天左右就可以痊愈,果然没几天就好了。

老汤是实在人,用一个圣牌忽悠人,可知准新娘的病根本不算病,纯属皇太后小题大做了。

六月十八,定大婚礼物,行采纳礼,开始进入婚礼流程。八月初二,顺治帝宴请舅舅兼准岳父吴克善夫妻俩,命亲王以下、尚书以上以及亲王郡王妃等,都出朝阳门迎接。八月十二,派固山贝子吴达海、礼部尚书阿哈尼堪、固山额真蓝拜去祭告天地、太庙。

八月十三,清国在北京紫禁城举行了首次、隆重的册立皇后大典,皇后的册文夸赞:“毓秀懿门。钟灵王室。言容纯备、行符图史之规。矩度幽闲、动合安贞之德。”

结婚时这些赞誉的话我们看看就好了,就像有些结婚的誓言一样,千万不要当真。因为皇帝大婚,昭圣皇太后又加二字徽号“恭简”。

就在科尔沁高贵的公主额尔德尼本巴大婚之时,亲亲表哥丈夫、顺治帝的后宫中,一个小小的庶妃巴氏已经有了身孕,并在额尔德尼本巴婚后两个月多、当年十一月初一诞育大阿哥牛纽。

米错,顺治帝十四岁就做爹了,新上任的皇后娘娘额尔德尼本巴也荣升嫡母,对于心高气傲的科尔沁公主来说,大概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当然,对每个女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刚三个月、虚龄二岁的大阿哥牛纽夭折。很快,三月十五,后宫庶妃陈氏又生下皇长女。

04,针尖对麦芒的婚后生活

从稀有的史料推测,额尔德尼本巴和表哥的婚后生活,还是有蜜里调油的时候,绝不是顺治帝所说的结婚就分居的状态。

一个贵为清国皇帝,一个是科尔沁的公主,一个任性放纵、暴躁易怒,一个刁蛮任性、骄奢跋扈,表兄妹俩都属于那种喜欢作死又骄横的人。蒙古女性地位比满洲女性地位要高些,做为一个满洲爷们,自然对这个蒙古老婆不满意,嫌弃她不恭顺,嫌弃她管的宽。

婚后的生活就是零距离相互了解,又不能互相容忍包容,矛盾自然就出来了。通过额尔德尼本巴的行为看,她是爱上了她狠心薄情的表哥,所以才会嫉妒,才会去争宠,才会去闹,她的行为却被顺治帝视为作天作地,躲而避之,夫妻之间终于越行越远。

顺治十年(1653)七月十七,后宫庶妃董鄂氏生二阿哥福全。后宫又进来一批新的福晋、小福晋,皇后嫉妒的发狂,表哥对表妹也反感到极点。

05,史上最拙劣的废后借口

顺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四,顺治帝突然传谕礼部、内三院察阅前代废后事例。

这道上谕惊到了大学士们,大家觉得皇帝有废后之意,因此,冯铨、陈名夏、成克巩、张端、刘正宗等人联名上书劝谏,大家都认为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像前代的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都是贤明的皇帝,却都因废后一事成为抹不掉的失德污点,皇帝陛下怎么能学他们呢?

几位大学士措施非常的委婉,劝顺治帝不要做那种沦为后世笑柄的蠢事。十六岁的顺治帝很阔气的说:皇后无能当废!还很严厉的申斥冯铨诸臣沽名钓誉。

既然被大臣察觉心意,也没有瞒着的必要,八月二十五,顺治帝就把废后的想法给他妈昭圣太后说了,到第三天,八月二十六,正式发出谕旨废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顺治十年八月)己丑。谕礼部。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后以资内助。然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顺治实录卷77)

这道上谕给出了三条废后的理由:

  • 其一,这桩婚事是睿王独断专横“因亲定婚未经选择”;
  • 其二,从结婚开始就夫妻不和睦,已经分居三年,“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宫阃原指后妃居住的卧室,此处喻指夫妻感情,参商是天上两个互相不能碰见的星星。
  • 其三,皇后不贤良淑德,不足以承担统领后宫的重任,“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

这三条理由都挺可笑的,某来挨个批驳:

其一,你说因亲定婚,你们清国满蒙联姻不都是亲戚连亲戚的近亲结婚?再怎么选择不还是亲戚?除非你违背你爷定下来的满蒙联姻国策。

其二,顺治帝自己说他们两口子从结婚就分居,这话谁信?反正我是不信。

做为一个被汤若望说“性癖发达”的皇帝,在结婚后还有道德方面的过失流传出来,老汤劝谏他,他还“强言护短、面色惭赤”,询问汤玛法到底是吝啬的罪过大,还是淫乐的罪过大,老汤回答说是淫乐罪过大,顺治帝点头默认。

这样一个早早就开荤的好色之徒,会和皇后分居参商不见?如果真不见,你怎么知道皇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呢?你要不喜欢皇后,谁敢在你面前鼓吹皇后佳丽?如果你没和皇后在一起生活相处,你怎么知道皇后极巧慧?

夫妻二人肯定蜜里调油过,所以他才了解皇后的性格,这会儿想废后,就说自己从结婚就分居,那是说瞎话忽悠大臣呢,后来在董鄂妃行状里,他自己又承认是因为皇后太妒忌才分居的。

综上可知,这货说结婚分居是瞎话。

其三,妻子不贤良淑德,这个理由都不值得批驳,贤良淑德的标准还不是做为丈夫的你说了算?这能当废后的理由?不能!

因此,面对皇帝鬼扯的三个理由,群臣当然不能信服,纷纷劝谏阻拦。

06,汉官们提出避免废后的解决方法

八月二十七,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联名上奏说“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圣谕中未言及与诸王大臣公议。及告天地宗庙。臣等职司典礼。所奉敕谕、若不传宣恐中外未悉。若遵奉传宣恐中外疑揣。伏愿皇上慎重详审、以全始终。以笃恩礼。”

啥意思呢?这几位是说,当初立后的时候可是祭告过天地宗庙的,你现在随口就废后,也没和诸王大臣商量,恐怕惹中外议论,应该慎重行事。

顺治帝就批示,让议政诸王贝勒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共同商议废后事宜,然后将会议结果上奏。

还没等会议结果出来,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就言辞激烈的上奏,引经据典,引古为鉴,着重批评以无能废后的理由太过低级,“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谪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

批评之后,老孔又苦口婆心劝谏,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能用无能的理由来废后呢?再说,娶妻有几个合乎心意的,大家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觉得皇后不合心意,可以仿照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处理宫务,让皇后自己呆着不就行了,何必落个废后的名声?

前面讲完理了,后面老孔晓之以情:皇帝陛下啊!自从你亲政以来,天下人都觉得是尧舜复生了,今天突然要废后,传到后世,不是让人耻笑这不是开国之主应该做的事?皇帝你是天下之父,皇后就是天下之母,做父亲的有休掉母亲的权利,做为人子就算知道母亲有过失,也要哭着求父亲不要休妻,更何况天下人都不知道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就要被废掉,谁能忍心不为皇后请命呢?

老孔的奏章让顺治帝无法批驳,人家连解决夫妻不和谐的法子都给你想好了,你还有啥理由废后?没办法,顺治帝就把老孔的奏章也推给诸王大臣一起商讨。

接下来,八月二十九,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瑃、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十四人也各具疏力争,把性格暴躁、刚愎自用的顺治帝惹毛了,以宗敦一诸人“明知有旨会议,渎奏沽名”,命有关部门议处。

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诸王大臣商量后,在九月初一上奏,请求按照孔允樾的意见,“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建议“选立东西两宫”。

07,顺治帝的胜利

面对这样的结果,顺治帝很不满意,批示说我都和皇后分居三年了,我知道废后会被后人非议,但我不介意留下恶名被人视为失德之君,孔允樾说没听说皇后有失德,你从哪里知道的?从实具奏。

他拿不出皇后失德的证据,反而让老孔拿皇后没失德的证据,真是!瞠目结舌的老孔拿不出证据,眼看皇帝是铁心废后,他也拦不住,只能认错。

九月初四,无奈的孔允樾上奏说,我连皇帝你都不常见到,皇后居住深宫之中,她有过无过,岂是我能知道的?我也不敢知道啊!前几天我上奏说没听说过皇后失德,也是希望皇帝陛下你能够给皇后一次机会啊!我劝谏你也是我的忠君爱君之心啊!啥都不说了,我洗好脖子待罪吧!

诸王大臣们看看老孔都不硬硬了,他们更不阻拦,九月初五,济尔哈朗上奏说“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意思说你是老大,你要废就废吧!我们奉旨行事就是。

顺治帝看济尔哈朗的推诿之言,把废后的责任都推他身上,他也不甘示弱,批示说,废后的事,也不是朕乐意为之,但容忍已久,实在难以勉强自己,才想着废后,“诸王大臣及会议各官既共以为是”,就遵照之前的废后谕旨吧!又把责任推给诸臣说他们共以为是,这组君臣也是够了。

不说顺治帝君臣打嘴官司,这位在后位上坐了两年零十二天的科尔沁公主,也许还没有适应远离草原的生活,就从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也是实际的冷宫,面对高墙红瓦,开始与世隔绝的凄苦生活,从此消失在官方视线中。

08,废后的真实原因

佳丽又巧慧的额尔德尼本巴为什么被狠心的表哥废掉呢?什么无能、什么睿王订婚,前面已经分析过为什么不是这些原因,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七年后,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帝亲手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无意中披露了当初废后的原因。

“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不端,且嫉刻太甚。见貌少妍者,即曾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蘼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募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善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行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由,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一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孝献皇后行状)

顺治帝在行状里说废后有两个大缺点,其一,嫉妒心太强;其二,好奢侈。

废后自认是最美丽的,看到后宫有漂亮的妃子,她就憎恶的“欲置之死”,皇帝睡谁她就收拾谁,为此还和皇帝吵架,她的行为严重干扰到顺治帝的私生活,这么好色一娃,怎么可能只守着你一个人?自然是分居不让皇后干涉到他。

顺治帝批判废后好奢侈,衣服帽子都得是珍珠宝石点缀,用餐的餐具都得是金制的,不是金制的就不高兴,还表白他自己崇尚简朴,其实,他和废后差不多,都是爱铺张浪费讲究享受,不过是习惯的美化自己罢了。

还说什么他忍废后很久,忍到容颜憔悴到生病的程度,他妈可怜他就让他废后,废后被废以后,宫中没有一个人怀念她,可见她平时的所作所为多么不得人心。这话我都不想说他,你是皇帝,谁那么大脸敢在你面前怀念废后啊?找死吗?

09,神秘消失的废后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这位科尔沁公主被废了,就此失去踪迹。《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记载说废后回娘家,还生了孩子,被不少人相信并传播,李朝实录记载的就是真的吗?

其实是有待商榷的,读史有很关键的一条,叫孤证不举,就是只有一处记载的要慎重对待,具体分析。

李朝实录记载:康熙六年(1667)三月,出使中国回朝鲜的使臣郑致和向国王报告说,他听说顺治废后回蒙古娘家了,后来生了儿子,已经十四岁,清国向蒙古索要这个男孩,遭到拒绝。

这个记载,我认为是不靠谱的,那个孩子要在康熙六年十四岁,必然生育顺治十年或者十一年,顺治十年八月废后时,顺治帝就说已经和废后分居,怎么可能怀孕?

就算被废时怀孕,清廷又怎么会允许她回娘家?退一步说,就算回娘家才知道怀孕生子,科尔沁蒙古做为清廷忠实的伙伴和臣属,又怎么可能去和清廷搞分裂?

如果真的生下有蒙古血统的皇子,科尔沁蒙古还不得乐疯了,快马加鞭的送回北京交给昭圣太后,等着接班?

总之,废后回娘家是不可能,生孩子更不可能,李朝实录记载这条不足为据,不用当发现新大陆似的信以为真。

徐广源先生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到一条史料:嘉庆十二年军机处发文给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询问顺治帝的静妃金棺在何处安奉、何时奉安?奉安后遇岁时年节、诞辰、忌日如何行礼。但东陵承办事务衙门给军机处的回文却一直没有查到,实在令人遗憾。

但这一条史料最少从侧面证明了,废后静妃没有回娘家,而是老死宫中,被葬在东陵。

10,猴格说

朝鲜使臣郑致和明显夸大了科尔沁蒙古的能量,在皇太极时期,科尔沁在武力上都不敌满洲,到了顺治年间,藩部对清廷更是忠心温顺,清廷对藩部的控制力也在逐步加强,根本不可能出现藩部另立皇子的事情发生。

最明显的就是,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因为闺女被废受到牵连,他虽然身居嫡长,本支在科左中旗却日渐没落,别说比不上四弟满珠习礼那一支,连老二察罕(孝惠的祖父)那一支都不如。

吴克善一支除了前两代和清廷有联姻,之后数十代都没有再和皇室有嫁娶,直到末代卓礼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在清国末日宣统三年(1911)二月的时候,迎娶到一位宗女,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的嗣子贝勒载澍的女儿。

可见,婚姻从来都是和政治紧密相关的。

最后说一句,郝蕾演的真好真好!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顺治实录、汤若望传,孝献皇后行状、清史稿、清26后妃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猴格大人


首先说明一下,清朝没有唯一被废的皇后,而是有两个被废的皇后,一个是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一位是乾隆帝的继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按照题主的意思应该说的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他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第一任皇后。

为什么“一国之母”会被废又出宫嫁人呢?

  1. 皇太极死后,6岁的顺治在战战兢兢中登上了皇位,这个时候大清王朝的真正掌权者是多尔衮。在摄政王多尔衮和太后孝庄的授意下,当然最主要的是多尔衮的意思,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就许配给了顺治皇帝。
  2. 两人结婚后,顺治并不喜欢这位皇后,因为一是她非常喜欢嫉妒,顺治的后宫那么多人,都没有逃过皇后孟古青的处罚,说明她并没有一国之母的风范,二是孟古青喜好奢侈,其吃穿都极尽奢华,这和顺治节俭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两个人并没有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当然也没有产生出像样的夫妻感情。
  3. 顺治终于等到了这一刻的来临。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病死在家中,顺治八年,顺治亲政并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罪行。顺治对多尔衮恨之入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顺治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多尔衮的阴影下渡过的,完全没有半点皇帝的感觉,所以在其死后,顺治又下令把多尔衮的尸体进行鞭尸,可见,顺治有多么的恨多尔衮。

  4. 多尔衮死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在有心理阴影的顺治面前,此时,皇后孟古青在顺治眼中更不顺眼了。顺治十一年,顺治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废掉了多尔衮为自己挑选的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5. 孟古青被废后,在史书中就失去了踪影。根据野史和民间传说,她被父亲带回了蒙古老家,回家后才发现已有身孕,最后是否再嫁他人也不得而知。

再来说一说乾隆的继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1. 那拉氏被封为皇后之后,是颇受宠爱的,与乾隆也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从乾隆主动选择她为继任者也可以明白,乾隆对那拉氏的喜爱。
  2. 到了乾隆第四次南巡,突然出现了变动。据说在中途,那拉氏直接被遣送会了北京,因为她私自割断了自己的头发,彻底激怒了乾隆,并收回了她皇后的册封。
  3. 虽然没有明确宣布废掉那拉氏,但她也算是“不废而废”了,一年后,就郁郁而终,孤独凄凉的死在了宫中。

其实,古代宫中的女人命运异常凄惨,就算陪伴在了皇帝的身边,极尽荣华富贵,也是朝不保夕,命运说变就变。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