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就了航母取代戰列艦,作為當今海戰霸主、戰艦之王的今日地位。

能夠搭載近百架各種戰機的核航母,更是美國海軍霸佔世界海洋的最重要武器,在過去幾十年間,航母的發展似乎進入了瓶頸期,特別在船體、噸位上沒有辦法無限放大,限制了載機的數量和類型,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為什麼沒想過要造比航母更大的載機艦艇呢,比如傳說中的“航公”。

現在美國海軍的新一代核航母福特級,採用了全新的動力、船電系統,特別是採用了革命性的電磁彈射和先進攔阻系統,但其船體本身,依然是滿載排水量約10萬噸級,整體佈局上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建造的10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的,而自從人類歷史上首艘核航母企業號開始,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在船體、主尺寸上似乎陷入了瓶頸。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即使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福特級核航母,其船體長度也不過是330米,戰鬥機、預警機必須使用彈射器來起飛,用攔阻索來降落,最多搭載90架艦載機,其中包括F-35C、F/A-18E/F這樣的艦載戰鬥機,“先進鷹眼”艦載預警機,各種艦載反潛、多用途直升機,是無法攜帶運輸機和陸基戰鬥機的。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其實,美國人真的在上世紀90年代設想過建造比航母還大的載機艦艇,也就是所謂的“海上浮動基地”(Mobile offshore base)。

雖然當時美國海軍已經擁有10個核航母戰鬥群,但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和盟國空軍的近千架戰鬥機依然高度依賴沙特、科威特等盟國的基地,一旦這些盟國跟他們“翻臉”,像現在的土耳其一樣,這些海外空軍基地無法使用,對美國空軍在海外投射武力,空運人員、裝備、物資會是致命的短板。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圖片:海灣戰爭中部署在沙特的F-15E

因此,美國海軍在90年代開始研究“海上浮動基地”概念,也叫聯合移動式海上基地(JMOB)。這是一種巨型的海上移動機場,其飛行跑道長達8000英尺(2400米),因此完全可以讓C-17這樣的戰略運輸機起降,能夠搭載的戰機數量、類型超過了核航母好幾倍。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這麼巨大的“航公”,採用常規的單船體肯定不行了,因此“海上浮動基地”採用了半潛式平臺來建造,在海上可以緩慢移動,同時儘可能保持平穩,抗風能力更好,它在海上像搭積木一樣拼裝,由於其比航母大得多,能夠讓運輸機降落,同時讓3000名士兵生活,因此“海上浮動基地”有小型泊位可以讓補給艦、登陸艇進行補給和運輸,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但是這麼龐大的“航公”,缺陷也是有很多的。

一個是工程難度很大,其計劃造價在90年代就達到了50-80億美元,航速遠不及核航母,一旦有事,機動部署能力不行,另一方面,其防護能力約等於零,一旦對方有像樣的反艦能力,就是一個龐大的靶子,跑起來還沒有航母快,能夠起降運輸機的最大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雖然會跑的“航公”永遠停留在了圖紙上,固定的“不沉航母”卻早已經有了。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國土狹小、四面環海,是世界上最早建設海上機場的國家,海上機場一旦軍用,不就是固定的“航公”了嗎。

在1975年,長崎就在附近的大村灣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填海的人工島機場——長崎機場,隨後,日本關西和中部地區的兩大國際樞紐機場——(大阪)關西機場和(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也都是填海的人工島機場,近年來我國沿海大城市在建的一些新機場,如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也都是近海的人工島機場。

比航母還厲害的戰艦為何難產?美海軍曾想造航公,造價80億美元

現在填海建造機場的技術,我們也已經駕輕就熟了,但需要指出的是“航公”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專利,我們從不生產這個,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