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眼”肖湘生南京“肺結節”專家門診每月增至兩次

我國約75%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屬晚期,5年生存率約為15.6%。這一現狀不但與缺乏篩查有關,更與缺乏科學鑑別肺結節的方法有關。由於所有的肺癌都是從小結節演變而來,10個肺結節患者中約有1個會患上肺癌,如果都能診斷出早期肺腺癌,手術後其5年生存率100%,因此肺結節的診斷尤為重要。

“神眼”肖湘生南京“肺結節”專家門診每月增至兩次

肖湘生教授

如果你也是肺小結節患者,想找被譽為“神眼”的著名肺結節診斷專家肖湘生教授,但一號難求。為緩解掛號緊張的情況,自10月起,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每月門診增至2次。2019年11月6日、11月20日、12月4日、12月18日四天的下午,肖湘生教授將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6號樓放射科三樓肺結節鑑別診斷專家門診坐診。廣大患者可以通過中大醫院官網、官微等多種平臺預約,每次限號36個。

肖湘生,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導。1978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師從國內放射學界泰斗榮獨山教授,潛心研究肺癌早期診斷,於1981年和1985年相繼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是國內放射學界第一位博士。1985年進入上海長征醫院影像科工作,1990年成為該科科主任。在他的領導下,長征醫院影像科的總體實力不斷提高。1996年以肖教授牽頭的第二軍醫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被評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001年被評為以肖教授為負責人的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影像學界三個國家重點學科負責單位之一。

肖教授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4項,國家“八五”攻關課題1項,國家“九五”攻關課題4項,上海市自然基金資助1項,衛生局資助課題2項,上海市納米專項資助項目2項,全軍十五攻關課題資助1項,上海市重點課題3項,科技部重點課題1項,大學和醫院資助數項。獲得中華醫學獎三等獎1項,國家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教學成果獎1項。在國內外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200多篇,近20人次參加國外學術會議交流。主編副主編專著8部,參編各類專著或教科書20餘部。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4項,省部級學習班3項。

由於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威望,肖教授曾在許多學術團體擔任過領導職務,如中華心胸放射學會主任委員、中華介入放射學會主任委員、中國腫瘤介入治療學會主任委員、全軍放射學會主任委員等40多個學術職務,享受國務院為醫藥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肖教授從事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的醫教研工作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胸部疾病診斷特別在肺癌診斷方面水平很高,他在國內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檢出的最優方案;首次提出小葉間隔增生是肺癌分葉的主要因素;最早明確了空泡徵的病理基礎和它對早期腺癌和肺泡癌的診斷價值;國際上首次明確了胸膜凹陷徵的病理機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對肺癌診斷有特異性;闡明瞭肺癌動態增強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及其對良惡性結節的鑑別價值;最早報道MR信號模式和點簇狀高信號對肺癌組織類型的鑑別意義。將國內肺癌的初診正確率從86%提高到98.2%,是公認的肺癌專家,被譽為 “醫學影像學界的福爾摩斯”和“神眼”。介入治療方面,肖教授在國內外首次通過多種手段證明肺癌血供來自體循環,最早採用支氣管動脈栓塞加灌注治療肺癌,並治療肺癌7000多例,將治療顯效率從51.9%~61.5%提高到89.1%;並制定了一套預防併發症的有效措施,嚴重併發症發生率從2%~8.1%降低到零。

60年代他和其他放射科醫師一樣,從頭到腳什麼病都看,15年後,他體會到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從1978年開始,他將全部精力研究肺部疾病的診斷,近20年來,他更是將大部分精力鑽研早期肺癌和肺結節的診斷,顯著提高了肺結節鑑別診斷的準確性。

肖教授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大力培養人才,他已親自培養碩士研究生48人,博士研究生54人,博士後4人。目前,這些學生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大部分成了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他被授予全軍院校“育才金獎”殊榮和“全軍科學技術一代名師”。(劉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