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百万身价的上门女婿

东北往事:百万身价的上门女婿

小戚,40岁出头,辽西人,汽改厂边上滨江村的上门女婿,我妈家楼后的邻居。小戚身高1米75左右,白净,瘦,但很结实,迷缝个眼,微微有些驼背,不太像个干体力活的人。

小戚初中毕业后,在边城打工多年,汽改厂被私人吞并后,他进了汽改厂。小戚一直干机械方面的工作,车钳铆电焊,样样通,样样精。

二十几岁的时候,正是贪玩的年龄,但小戚不,痴迷机械工作,完全自学,有时把工厂的图纸拿到家里钻研。以前见过不少像小戚这样的工匠,勤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热爱。

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很少有年轻人懂得这个。你热爱的那个姑娘,早晚得黄,而工作,永远不会抛弃你。汽改厂曾分来一位清华大学机械系的毕业生,当着厂长的面曾说过,“唉~我一见铁块子就烦。”所以,这位仁兄,一生痛苦着。

小戚的聪慧勤快,自然会引起姑娘们的关注,小戚家贫,但是,潜力股资质明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小宋姑娘少年丧父,几十亩山地,只娘俩孤守,日子难,于是招了小戚上门当女婿。

小戚一上门,立刻成为顶粱柱。很快,女儿出生,小戚做为唯一的男人唯一的收入,责任更大,权力也更大。村里人若是找老宋大嫂商量点事儿,她的口头语就是,“我得等女婿下班时问问。”

头些年,老滨江村的人陆续在附近开发的小区买了房子,小戚家邻居的房子被村书记买了下来,准备在两家之间砌一道护坡。但两家的分界线本并不是直的,没办法,书记家只能歪着砌了。

小戚找到书记,“叔,你把护坡砌直了,我让出点地,但是你得砌高点,这样,我也受益!”

村书记大为赞赏,这事办得漂亮,双赢,有理有据有节,“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护坡砌直后,小戚家的一棵树龄40多年的黄波萝树落在了书记的院子里,但小戚没挪树,说树的使用权归书记,所有权还是自己的。这树可是名贵,木材是做步枪枪托的,国家控制采伐,树皮可以做著名的治拉肚子的药黄连素。春天,书记采了波罗树的嫩叶蘸酱吃,夏天,拉把躺椅,树荫下,抽烟喝茶加读书,嘴里常念叨着:邻居种树我乘凉!

大概是书记装修房子时触动了小戚,他也开始大兴土木了,这一动土,就是十年,这是修长城、挖运河的节奏呀!而且,大部分活儿,一个人干。每天小戚骑着摩托车下班,下车连屋都不进,抄起铁锹就干。雨果在《海上劳工》这部书中,描绘了主人公一个人,拆卸了沉在海边的一艘大船,但那是作家的想象,这回,我可算是见到活的海上劳工了!

小戚十年来的业余木匠瓦匠铁匠工作如下:

1、套院墙200多延长米。

2、挖掉后山土石几万立方米,因是铁板沙,卖钱了,这个是挖钩机干的。

3、挖山填沟,平整出新土地六亩。

4、新盖库房、猪圈大约400平方米。

5、买市内人行道换下的旧地砖,自己铺院子,大约两亩。

6、三间瓦房推到重新盖了二层小楼,装修一律按楼房的标准。

而且,小戚还忙里偷闲,抽空生了个儿子,革命生产两不误,双丰收。这些都是在楼上我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或许更多了。

现在,小戚的家,已经不是普通的农舍了,是一座现代化的庄园了,按书记给出的价格如果出卖的话,至少得是三四百万的价位。前些日子,我站在楼上仔仔细细观赏了小戚的劳动成果,啧啧着嘴赞不绝口,由衷的。尤其欣赏那200平方米的库房,用大块轻体砖砌的,房梁是用钢材焊的,一看就是牢固结实,用上两个一百年,没问题。

闲着无聊时跟小戚打听了下造价,天啊!两万元,一平方米才100元。

滨江村的村民也对这库房感兴趣,跟老宋大嫂商量,“造原样,给我们家弄一个呗,我出三万元。”

老太太笑眯眯地回,“等俺女婿下班问问?”

十年来,这巨大的变化,令左邻右舍对小戚的出身产生了怀疑,有好事者们闲聊时总想探寻个究竟。首先,小戚长得不像东北人,像南方人;其次,戚家军在扫平倭寇后,有一支调到辽西一带,防备满族人,明末最具战斗力的关宁铁骑,很多是戚家军的后代。小戚的姓印证了祖先轨迹,他恐怕是某位戚家军的将士留下后代。留在南方的戚家军就更厉害了,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义乌小商品批发城。

小戚现在在汽改厂上班,月薪不过4000多,如果天天加班的话,能挣到7000多,小宋附近的饭店当帮厨,月薪2500,老宋大嫂看家带孩子,一家五口,过着小康生活,却住着千万富翁级别的房子。

都说上门的女婿不好当,更会被人说成吃软饭,可那是把自己当成金龟婿,当成了少爷,这种女婿的日子久了自然不好当。别拿上门当对丈人家的恩典,过日子得有过日子的样儿,用东北话说,干就完了。

小戚就是干出来的,即便是老宋还活着,估计也是乐呵呵的享受着女婿带来的这番变化。以前村里开会都是“老宋家”怎么怎么着,现在嘴里是“老戚家”如何如何了,老宋退出了历史舞台,老戚登基上殿,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