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10月20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銀聯攜手60餘家銀行聯合發佈全新的“刷臉付”產品,正式進軍刷臉支付市場。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從2017年支付寶、微信支付局部試點,到2018年兩家互聯網巨頭刷臉支付正式商用,再到2019年產品全面升級,刷臉支付進入大眾視野已有兩年時間,隨著銀聯的正式入局,一個新的支付戰場被全面開啟。


當前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刷臉支付市場的爭奪尤為激烈,“掃臉領紅包”“補貼無上限”,巨頭們在刷臉支付領域同樣大手筆,用重金補貼搶奪市場。


戰局已然開啟,刷臉支付的落地情況如何?巨頭全力推廣,商家、用戶是否“買賬”?記者在杭州、深圳兩地展開了調查。


支付寶刷臉“先行”一步


2015年,在德國漢諾威IT展上,馬雲首次演示了刷臉支付技術,之後直到2017年9月1日,支付寶宣佈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刷臉支付才開始走向商用“車道”。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2018年8月15日,支付寶宣佈,其刷臉支付已經具備了商業化的能力,將面向各種商業場景普及刷臉支付的解決方案,支付寶刷臉支付商業化應用開始加速。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寶宣佈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2019年4月,第二代“蜻蜓”發佈,將刷臉支付與電子會員打通,實現“刷臉即會員”;9月,“蜻蜓”進一步升級。


升級的還有支付寶的補貼。9月“蜻蜓”新產品發佈的同時,支付寶宣佈對刷臉支付的補貼從原來的30億元變為不計上限。具體而言,補貼分為三檔:


對於大屏刷臉自助設備,商家每獲取一位刷臉用戶,可獲0.7元獎勵金,連續返傭6個月,商家單月最高可獲800元獎勵金,單臺設備最高可獲4800元獎勵金;
對於桌面刷臉收銀設備,支付寶連續返傭5個月,單臺設備最高可獲2000元獎勵金;
對於蜻蜓系列設備,連續返傭5個月,單臺設備最高可獲1600元獎勵金。上述補貼方式均持續到2020年3月31日。


從時間點來看,微信刷臉支付的腳步在支付寶之後。2017年12月,微信支付全國首家人臉智慧時尚店落地深圳;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2018年5月,騰訊優圖與微信支付合作的刷臉支付系統在家樂福上海天山店正式使用;


2019年3月,微信支付推出刷臉支付設備“青蛙”;


2019年8月26日,微信支付正式發佈搭載掃碼器、雙面屏的“微信青蛙pro”。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和支付寶不同,微信支付並未官宣過刷臉支付的補貼金額,有市場消息稱,微信對刷臉支付的補貼達到100億。


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微信支付在刷臉硬件設備的推廣方面有正常扶持政策,包括對刷臉支付服務商有一定的補貼,主要是基於硬件設備結合刷臉支付筆數的獎勵。針對普通用戶的營銷活動包括隨機立減,每週微信支付日的滿減,再結合刷臉支付的見面禮活動等。對於補貼的具體金額,微信支付方面不予置評。


支付寶和微信的刷臉支付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刷臉即會員”的能力,微信支付推出“微信青蛙pro”之時,也正式推出基於微信卡包會員、小程序會員與青蛙設備結合的“刷臉即會員”解決方案,門店除了掃碼支付和刷臉支付能力外,還能高效獲取會員。支付寶同樣將刷臉支付和“輕會員”、小程序全面打通。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支付寶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蜻蜓的定位不是刷臉支付的工具,而是商家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平臺。“對於大型醫院、商超來說,刷臉可以極大提升效率,對一些小店來說,也需要一些會員管理的能力,收銀只是一個淺層次的功能。”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刷臉是一個線下留存用戶的很好的入口,尤其對於支付寶來說,它的用戶黏性和打開頻率沒有微信高,而線下刷臉不用打開手機,是一種無感支付,這給了支付寶線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刷臉支付被廣泛接受需時日


兩大巨頭全力推廣,刷臉支付的落地和使用情況如何?


現階段,超市和便利店是刷臉支付應用較多的地方。記者在杭州一家世紀聯華超市看到,自助收銀通道佈設了6臺支持支付寶刷臉支付的自助結賬機,超市工作人員表示,平常有人問刷臉支付,但是使用的人還是不多。


記者又走訪了杭州全家、喜士多、羅森便利店,僅全家便利店有支付寶桌面刷臉設備,收銀員表示,有小部分人會使用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在移動支付同樣發達的深圳,記者走訪了華強北以及購物公園多家商戶後發現,和杭州的情況相似,部分連鎖便利店、奶茶店和少數大型超市設有刷臉支付設備。一名711便利店的店員告訴記者,該便利店公司直接和支付寶合作,設備都是由公司拿到店面的。


深圳地區一家連鎖奶茶店店員同樣表示,設備是公司統一配的,不過,刷臉支付使用率並不高,如果不是店員提醒客戶可以使用刷臉支付,一般客戶都不會主動要求使用。另一家奶茶店店員則表示,除了掃二維碼之外,“掃人臉的也多,現在的客戶很多都是年輕人,會試著用”。


就記者在深圳走訪的情況來看,支付寶刷臉支付的覆蓋率要高於微信支付。記者僅在一家沃爾瑪超市內發現了微信刷臉支付,該沃爾瑪超市此前已經安裝了自助結賬設備,最近開闢了新的區域作為微信刷臉支付設備的結賬區域,人工結賬通道相應減少。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沃爾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微信刷臉支付設備安裝使用不到一週。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在使用該自助設備時,需要先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碼設備上的二維碼,再繼續掃碼商品。掃碼完成後,有三種付款方式可以選擇,分別是微信刷臉支付、微信支付以及禮品卡支付。


“就我們和廠商聊的情況來看,支付寶刷臉支付的線下推廣要領先於微信,對商戶的覆蓋率比微信高。”王蓬博告訴記者。他表示,現階段,考慮到設備的造價、成本等因素,刷臉支付集中在中部商戶、KA商戶裡面,“刷臉支付對於掃碼支付是很好的補充,是一種更便捷的支付方式,只是現在大家接受程度還沒有那麼高”。


除了超市、便利店之外,醫院是刷臉支付另一大落地場景。早在2018年9月,支付寶便對外宣佈,江西省人民醫院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自助服務終端實現支付寶刷臉支付的醫院,之後,刷臉支付開始在更多醫院鋪開。


工作日上午11點,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人流量相當密集,儘管每層樓都佈置了足夠多的多功能自助機,能夠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一系列功能,每臺機器前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記者注意到,這些多功能自助機全部搭載了攝像頭,能夠通過刷臉完成綁卡、支付等行為。在支付界面,可以選擇現金、支付寶(掃碼)、銀行卡、支付寶刷臉。


在一排多功能自助機前停留了約半小時後,記者發現,在支付環節,就醫人群絕大部分選擇了支付寶掃碼,少數人選擇銀行卡,無人選擇支付寶刷臉。一位男士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選擇了刷臉就醫,但在最後的支付環節,他依然選擇了掃碼支付。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當年從現金到掃碼也花了四五年時間大家才接受認可,短期之內,掃碼肯定還是佔主要的市場份額,因為掃碼有成本等優勢。但刷臉是一個趨勢,沒有手機這個介質,對C端來說可以提升用戶體驗,對B端商家來說可以做會員管理運營。”支付寶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道。


除了已經習慣掃碼支付,用戶在選擇是否使用刷臉支付時,安全性或許也是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今年8月曾撰文指出,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技術提升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普惠性,但同時也存在隱私洩露、算法漏洞、假體攻擊和活體攻擊等一系列風險。

刷臉支付線下調查:巨頭補貼“無上限”的驅動下,用戶會接受嗎?


李偉進一步指出,目前來看,“人臉識別+支付口令”是兼顧安全與便捷的實現方式。因此,人臉支付推廣過程中可加強身份認證管理,建議綜合運用支付口令、活體檢測、數據標籤等實現多因素交易驗證,提高交易安全強度,提升支付交易抗抵能力。


王蓬博向記者表示,刷臉支付的安全性問題更多在於個人隱私洩露的風險,需要監管儘快出臺相關條例,規範整個市場,同時針對不同的場景、商戶,加強檢查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