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欧洲时报实习记者周传瑞报道】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近日出席了伦敦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华商大会,作为华商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他也分享了海航集团26年来发展的历程。

家国情怀,服务的变与不变

在海航集团26年的发展过程中,“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始终没有改变。说起来“店小二”的服务理念,这是一个有趣的开始。1993年5月2日,在海航的首飞中,有一位特殊的空中乘务员,他就是身着白色衬衣、系红色领带的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他兴致勃勃地推着餐车,认真的为每一位乘客提供空中服务。自此,“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就扎根在每一个海航人的心中。

而在今年4月26日,海口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举行了海航创业26周年重温首航仪式活动。这次航班上,26年前的这一幕再次上演,陈峰带领管理团队再次当起客舱服务员,为旅客提供服务,传承“店小二”服务精神,传递中国民航“真情服务”理念。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1993年5月2日,陈峰在海口至北京海航首条航线上为旅客服务。(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欧洲时报)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2019年4月26日,海航创业26周年,陈峰在海口至北京航班上为旅客服务。

26年不变初心,是海航一直倍受乘客好评的秘诀。旗下海南航空连续九年获得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称号。然而,如何从一个扎根海南的企业,转变为负有盛名的跨国企业集团,海航的秘密远不止于此。

多年来,海航坚持“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理念,牢记肩负企业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自2008年以来,海航出色完成撤侨救援、灾害救援、维和防爆队包机等国家运输任务近30次,被国家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民航局授予撤侨航班保障“先进集体”。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2019年6月,海南航空连续九年获SKYTRAX全球五星航空公司。

从服务乘客到服务社会,海航的脚步没有停止。从1999年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海航义无反顾投身大西北开发建设中,制定并实施了以西部为基地,大力发展支线的“毛细血管”战略,到2013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累计开通了110余条“一带一路”航线,向沿线运送旅客逾1300万人次。。

多年来,海航不变的是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变的是服务的范围,为社会、国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到这里,海航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走向世界,国际市场的布局

其实,海航迈向世界的脚步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海航也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角,率先开通“三亚=汉城”航线,正式成为经营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

如今,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也致力于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市场。但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最大的挑战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环境。

对于这个问题,陈峰有着自己的想法,“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以自己努力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海航执飞主机型波音787-9翱翔天际。

其实,一年多来的中美经贸摩擦已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看似是危机,但是也是新时机,关键在于沉着应对,守牢发展的底线。

这是海航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仍能发展成为世界航空品牌的秘诀。

而海航布局国际市场的诀窍并不止这一个。在陈峰看来,走向世界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海航致力于构建沿线互联互通的“空中大通道”,开通了约110条“一带一路”航线,并在“一带一路”国家收购全球航空的地面服务公司和飞机租赁公司。此外,海航也将深耕航线联系、加大航线密度。而加深这一联系的关键不仅在于航线合作,海航集团还努力服务于当地发展建设,将机场管理经验推广到这些“一带一路”国家中。

应对危机,企业变革的深化

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海航创造了民航体制改革的多个“第一”:海航是民航“政企分开”改革机遇下成立的第一批地方性航空公司;海航是利用海南省股份制试点机遇,成立的国内第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航空企业;海航是中国民航业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A股、B股上市的航空公司。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出席世华会 忆集团发展享建设经验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一期二期效果图。

然而,历经26年发展,海航集团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非典”来袭,严重冲击了中国民航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民航业再一次受到冲击。但是,海航集团危机中求生存,一次次从危机中挺了过来,对此,海航有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多年来,海航人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怀着感恩的心砥砺前行。2003年,是民航局和海南省政府的援助,让海航“挺过寒冬”。2008年,是民航局及时出台的降低航油采购价格、免征相关税收等10余项措施,降低了航空企业的成本压力。危急时刻的关怀让海航得以找准方向、重拾信心。2017年下半年以来,海航出现流动性困难。关键时刻海航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关怀。民航局、海南省委省政府向海航伸出援助之手,全力帮助海航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面对危机,海航积极把握环境变化,主动应对危机,一方面深挖自身潜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增收;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力度,处置非主业资产

多年来深化改革,海航集团不辜负国家支持,破而后立,寻求自己的变革之道,终成现在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