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最近和我家七個多月的陽洋洋說話,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時候我跟他絮絮叨叨說了很多他好像並沒有在聽,有時候他卻咿咿呀呀彷彿在跟我說話,有時我打電話,即便說話時和他眼神交流他也似乎知道我沒有跟他講話,完全不理會我,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哪種方式跟孩子說話才是有效的?絮絮叨叨說一大堆的方式真的對孩子的語言有幫助嗎?該如何跟孩子聊天才能更高效呢?

跟寶寶多說話是否可以提高詞彙量?

發展語言專家Patricia kuhl的一項研究表明:“發育中的嬰兒大腦,剛開始並不關心詞彙的意義,而是首先統計並量化聽到的詞彙,並計算聽到各個詞彙的頻率,大腦保留了占主導地位的語音,並將那些語音變成單個詞彙。當孩子的理解,並說出某個詞彙之前,大腦需要先進行語法分析,即拆分音素。再將它們拼接在一起,來創造詞彙。”

這項研究表明,多與孩子說話,孩子聽到的不同詞彙就會越多。在腦海中出現的越高頻的詞彙,孩子就越容易優先識別,越容易學會。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孩子最早學會的一般都是爸爸、媽媽,因為這些詞彙是寶寶腦海裡的高頻詞彙。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經典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有這樣一個情景:研究者給21個月的佩西佩戴了一個新型的詞彙追蹤裝置。這個裝置可以記錄媽媽和寶寶一天中的詞彙量。最開始,佩西媽媽一天說了1.3萬個單詞,而小佩西說了2500個單詞。這時研究者提出希望佩西媽媽利用每一次交流的機會盡可能與佩西多說話,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佩西的反應,這時媽媽加大了與佩西聊天的力度,媽媽一天的詞彙量達到了1.37萬,而佩西的詞彙量居然增加到了2800,增長了13%。親子間的對話從738句增加到了1022句,增長了38%。

這個變化量其實是巨大的,很明顯媽媽通過這種方式確實提高了孩子的詞彙量,這說明多與寶寶說話對提高孩子的詞彙量確實有重要意義。除此以外,佩西的詞彙量大增,還得益於與媽媽的親子間對話,這也是提升寶寶語言技能的重要方式。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1、回應—提高孩子語言技能的法寶

與多跟孩子說話相比,及時的回應孩子的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技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養大震撼》中研究人員曾經做了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實驗。他們選擇了一部分的幼兒園孩子作為測試者來參加“夥伴共讀”活動,這個活動要求兩個孩子中一個講故事,一個聽,之後講故事的人問聽故事的人一個問題,然後再互關角色。經過一年的學習,測試組的孩子比非測試組的孩子語言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人際溝通中有一個重要的溝通技巧叫做“閉環式溝通”,意思就是如果想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有效的溝通,首先需要保證信息已準確的送達,其次要知曉對方是否已經準確明白了你的意思,這個過程中有個關鍵信息就是“反饋”,只有對方對你給出的信息有了反饋,這次溝通才能夠形成一個閉環,才是有意義的溝通。

而“夥伴共讀”的實驗中,孩子們通過講故事、聽故事、提問、回答來將溝通升級為有意義的“閉環式溝通”,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有閱讀、有聆聽、有反饋,這種

閉環式的結構是提升孩子們語言能力的重要法寶。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2、共情關注—增強寶寶語言能力的催化劑

跟寶寶說話寶寶為什麼沒有理你?給寶寶講故事寶寶卻在左顧右盼?這些都是因為父母沒有認真的觀察自己的孩子,不知道這一時期孩子想要做什麼,即便父母說了很多,可能寶寶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裡,也就沒有實際的效果。

共情關注就是讓父母通過多觀察孩子,多瞭解孩子的興趣點來和孩子交流溝通的一種方式。關注孩子關注的、說更多孩子喜歡的,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父母從孩子的關注點出發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給孩子講解他喜歡的事物,顯然會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喜歡看各種車,父母不妨從大汽車、小汽車、公交車開始教孩子;如果孩子一直 盯著一個圖畫,父母不妨給孩子講講這個圖畫是什麼?孩子突然看到了空中的小鳥,父母也可以隨著孩子的關注點,告訴他:“看,空中飛著好多小鳥。”這種方式並不複雜,重要的就是父母一定要細心的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講孩子更願意知道的事,顯然對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有效果。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給孩子講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覺得自己講的都是有用的,其實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偏好,不重視孩子的關注點,給孩子講了很多可能孩子的大腦並沒有積極響應,那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3、使用“父母語”—加深寶寶對語言內容的識別

寶寶聽到哪種聲音會更興奮,如何跟寶寶說話寶寶可以才會更感興趣呢?針對這個問題,劍橋大學的研究者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中給小埃爾西配戴了先進的嬰兒大腦掃描儀,通過這個儀器可以監測到寶寶聽到不同的語言時大腦的反應。

實驗過程中,屏幕裡的阿姨分別用“父母語”和平常成年人說話的方式來對著寶寶說話。

當小埃爾西聽到阿姨用“父母語”說話時,這個時候他聽得很認真,他的腦電波以一種“大節奏模式”開始變化。

而當阿姨用正常語調和小埃爾西說話時,他便很快失去了興趣,開始埋頭找吃的,或者回頭找媽媽。

“父母語”的核心特徵就是:提高音調、拖長髮音、節奏清晰,似嗲嗲的孩子音。

這種語言為什麼會容易被寶寶接受呢?首先,誇張的表情和語調,更容易吸引孩子,這種有節奏的語言方式,與寶寶大腦的工作方式相“吻合”,更容易被寶寶的大腦輕鬆接收。通過這種方式與寶寶溝通,寶寶則更容易吸收語言中的文字,對大腦的發育也會有正向的幫助。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除此以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提高寶寶語言能力?

1、給寶寶展示的機會

有時候寶寶剛學會了一個新詞,他就喜歡一直說,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不要覺得小寶寶反反覆覆太煩了,其實小寶寶一直說只是在鍛鍊這個技能,他也覺得自己能夠說一個新詞很開心,父母應該多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鼓勵寶寶多講話。

2、不給寶寶貼標籤

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同,有些孩子不到一歲就會說話,很多親戚就會藉著機會說寶寶是“小話嘮”,這些給寶寶貼標籤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影響寶寶正常的語言發育,打擊寶寶的積極性,並不提倡。

3、鼓勵寶寶回應

尤其針對不會說話的寶寶,父母要引導和鼓勵孩子積極回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建議:當問寶寶問題時,最好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寶寶思考,不要很快就把答案揭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嘗試在心中默數10秒,如果寶寶沒有回應,下一次可以更換更加簡單的問題繼續嘗試。鼓勵孩子多回應,不要孩子還沒說父母就提前做了,這會讓孩子失去想要說的願望,不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藉助音視頻播放器讓寶寶自學成才可以行得通嗎?

華盛頓大學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院院長帕特里夏·庫爾在一次關於《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的演講中指出:“當嬰兒聆聽時,他們同時也在統計自己聽到的語言。而嬰兒吸收到的語言統計數據改變了他們的大腦,把他們從世界公民變成像我們一樣受文化侷限的聽眾。但音頻和視頻上課沒有任何學習效果,只有人才能幫助嬰兒統計他們的聲音數據。當嬰兒在統計時,其社會大腦也在控制著。”

曾經也有研究員把孩子分為兩組做過實驗,一組通過音頻學習、一組通過音視頻學習、還有一組寶寶通過和真人語言溝通來學習,事情證明音頻學習和音視頻學習的孩子們語言學習能力類似,而真人組的寶寶語言能力最突出。

這也就說明爸爸媽媽如果想要在這個過程中偷懶,讓寶寶靠音視頻自學成才其實是不靠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父母用自己的語言和寶寶多溝通。

想讓孩子抓住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父母一定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

和寶寶多說話會讓寶寶變聰明?瞭解3大溝通法則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0~6 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也曾指出,“有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語言學習將直接影響孩子今後在校表現的優劣。因此,你現在所做的事對未來有很大影響——對 孩子說的話越多,他們將來的閱讀和學習能力就越強。”

看到這裡,你還猶豫什麼?多陪伴孩子,掌握回應、共情關注、“父母語”這三種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從小優異起來吧。

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更多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的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