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电动化风向标:客车下沉

补贴过渡期结束后,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罕见三连跌,降幅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市场“阴影”笼罩。

中汽协下调了全年销量目标,由年初预测的160万辆下调至150万辆。但即便如此,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87.2万辆,目前完成度仅有58.13%,距离目标差距很大,第四季度要实现超60万辆的目标依然困难重重。

新能源商用车因采购成本更高,销量受补贴的影响尤为明显。1-9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售8万辆,同比出现了14.7%的降幅。8月单月新能源商用车销售0.55万辆,环比下降57.92%,同比下降49.86%,出现了环比同比双双5成的负增长。

销量跌跌不休,补贴退坡拉大与燃油车的价格差距,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客车为主的新能源商用车企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少企业不堪重负,暂时停产甚至部分濒临破产。

如9月李嘉诚看好的五龙电动车旗下长江汽车就被曝停产欠薪,8月京威股份主动终止新能源整车业务项目,并计划将持有的长春新能源、深圳五洲龙、江苏卡威3家整车企业股权择机转让;4月恒通客车66%股权被母公司西部资源转让。(详情戳此《七大车企“停摆”被抛售,新能源客车从金矿到陷阱有多远?》)

GGII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有产量的新能源客车企业达到近百家,但2019年同期仅剩不足70家企业还生产新能源客车,这其中还包括10家企业的产量仅仅为个位数。这意味着,短短一年内就有近40家新能源客车企业“退出”选择停产。

多位业内人士向高工电动车坦言,造成新能源客车市场糟糕表现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新能源客车市场依然是政策导向为主,2019年新能源客车补贴降幅超50%,并且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补贴退坡前提前透支需求。

3月底公布补贴政策中明确指出新能源公交补贴另行公布,受此影响新能源客车销量直线下滑仅2962辆,只有2018年同期14038辆的21%,同比暴跌79%。

而确定8月7日结束后,新能源客车7月销量又迎来一波高速增长,当月新能源客车13653辆,环比大增466%,同比6月亦出现了100.7%的大幅增长。

二是,经过前几年公交车新能源替代的快速进行,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较高,需求放缓。

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大客车销量中一线城市市占率逐年下滑,2017、2018年、20191-8月一线城市占比依次为31%、23%、18%,其中7、8两个月的占比仅有4%

3%。

业内人士分析,电动化浪潮及政策导向下,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日益进步,加上包括客车在内的商用车产品目标市场及客户针对性更强,市场潜力巨大。

一方面,虽然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但三四线及城乡新能源客车市场前景依然很大,此外包括宇通、比亚迪、南京金龙等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不错成绩。

另一方面,包括电动物流车、纯电动重卡等新能源专用车市场电动化市场正逐步打开,该领域有望成为新能源商用车下一个蓝海。

与此同时,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企业也将迎来机遇与挑战,而包括开沃、宇通等车企在核心三电布局的优势也将凸显。

纵深拓展新能源客车市场

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后补贴时代,“依赖”补贴生存、缺乏技术实力的企业生存压力凸显,甚至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GGII根据客车上牌数据获悉,9月仅有28家车企有新能源客车产量,这其中产量超100辆的企业仅仅只有11家,9月新能源客车产量相应下滑6成仅3841辆。今年1-9月有产量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只有70家,还包括了8家产量为个位数的。

要知道2018年同期有产量的企业达到近百家,这意味着近40家客车企业近乎或者已经停产,濒临倒闭。

整个行业正在深度洗牌,只有具备技术实力并积极拓展新能源客车市场的企业才能活下去。同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GGII数据显示,1-9月产量排名前5企业占据了近6成的市场份额,其中宇通客车一家独占近3成的市场份额,龙头效应逐步凸显。

包括开沃集团在内的多位车企坦言,新能源客车市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一二线城市的公交电动化市场趋于饱和,亟需深挖一二线城市公交迭代市场,并布局新能源通勤车等新兴市场。

二是,向三四线及县乡市场下沉。凭借综合运营成本低、政策扶持等多项优势,包括宇通、开沃、比亚迪在内的多家客车企业积极布局这些下沉市场。

中通客车负责人此前告诉电动车,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地区对于新能源客车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产品主要集中于更小的6~8m车型,并针对性的进行了产品的开发。

三是,“出海”掘金。走的较快的是比亚迪,比亚迪各类商用车已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今年1-8月海外市场订单已经占据了其新能源客车销量的15%。据悉,宇通海外出口的新能源客车将能弥补国内市场,未来仅欧洲的出口量将提升至2万辆。

掘金环卫车、重卡电动化新蓝海

与公交电动化市场趋于饱和不同,一线城市环卫车、工程用车、矿业用车等重卡电动化尚未全面开始,而该领域已具备替代燃油车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基础,电动重卡即将成为电动化市场的下一个蓝海。

今年前8月新能源环卫车累计销售80626辆,同比增长70.55%,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细分中最大的增量市场。今年前8批推荐目录中,各批次上班的新能源环卫车权重也在逐步增长,由第一批的14.5%跃升至第8批的54.5%。

而电动重卡已经市场已经开启,并已陆续交付。2019年上半年纯电动重卡由去年的6辆提升至2801辆,生产企业由去年同期的2家提升至6家,为比亚迪、北京华林、华凌汽车、南京金龙、中联重科、徐工机械。

业内分析,国六标准提前实施、蓝天三年计划、路权/牌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专用车正快速向发展通道,尤其是在港口、市政、矿产短途倒运等应用场景下,新能源中卡重卡将在该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大。

车企布局核心三电优势凸显

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到达市场化的临界点,降本成为摆在车企面前的首要命题。电池、电机、电控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三电,占据了整车成本的超6成,成为降本的主力军。

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高端产能过剩等影响,车企成本控制能力受到挑战,未来零部件企业供需不平衡等,车企亟需掌握核心三电技术,降本提效,应对潜在的供应风险。如宁德时代9月新能源客车装机量0.44Gwh,独占了近6成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包括宇通、开沃、东风等新能源商用车企开始核心三电布局优势已经凸显,保证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型稳定且优质的三电供给的同时,未来甚至可以实现逐步开放,为整车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相关数据显示,7月PACK装机量企业榜中比亚迪、创源动力、深澜动力已经挤进前三。

其中,开沃集团旗下创源动力产品已经涵盖了高压配电箱、电机、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系统、全承载式车架、线束和充电桩等多个业务板块。2018年电池装机量已达到0.75GWh,2019年高淳基地电池规划产能4GWh,目前已投入使用。

业内人士的一致观点是,电机电控的主要成本是开发成本,车企自主布局,可实现平台化生产,能够降本增效,并同时优化电机结构、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及提高电控用元器件核心竞争力等。

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不仅降低成本,同时加大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出质量上乘的新能源商用车,才能真正在后补贴时代立足及发展。

在此背景下,12月16-18日,由利元亨总冠名的2019高工锂电&电动车年会将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全球电动化的至暗时刻与远大前程”。500+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0+企业高层将齐聚深圳。

届时,在16日当天的新能源商用车及核心三电专场,产业链领军人物将现场分享商用车电动化及零部件企业的“危”与“机”。

商用车电动化风向标:客车下沉/重卡升温/车企渗透三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