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的坡)


朱坡是一條坡,是城南樊川通向少陵原上的主要途徑之一,因坡頂有朱坡村而得名。

從朱坡上原的道路斗折蛇行,兩邊樹林茂密,鬱鬱蔥蔥。

朱坡頂上的朱坡村很小,不甚起眼。但說到這裡是漢成帝時丞相朱博的故里,不免會讓人多看幾眼,沉思一番。

朱博是一位俠義耿直的官,頗有好名,今天村子裡卻沒有了他的任何遺蹟,只留下了傳說,讓人唏噓。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望遠)

朱坡之頂,少陵之畔,確是絕妙處,站在此處遠可遙望終南,直對蒼茫神禾原。近又可俯視繁花錦簇的樊川,千年古剎之華嚴,心中豪逸之情頓生。

古剎鐘聲悠悠,入靜求空。如鳥魚之得山水,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用理會人世間的喧囂紛擾。

想必當年生於朱坡長於朱坡的唐代大詩人杜牧,也該如此吧。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一千二百年前的杜牧,又一次登臨朱坡,他無限慨傷。

暮春的季節,紅花飄零,順著窄窄的小巷,苔蘚青青鋪滿地,村莊在炊煙和薄藹中有些影影綽綽。

司馬村的祖先墳塋他去了不止一回,這次從南方回來,卻錯過了清明時節,但他覺得還是要祭一回祖先的。

司馬村埋著他的父親祖父以及列祖列宗,比起他的祖先來,杜牧覺得慚愧,從墳塋中隨便站出來一位,不是宰相就是御史,而他空有一腔抱負,卻難以施展。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小時候,他就生活在爺爺的別業林亭裡,林亭軒臺水榭,泉水叮咚,還有兩座冰窖,是城南諸多別業中最美的。

每一次祭祖,他都要在爺爺的莊園裡和其他兄弟姊妹匯合,然後順著朱坡上到司馬村祖塋去祭拜。

今年也一樣,他祭拜完祖先又順著朱坡回來,回來路上他站在塬畔望著阡陌縱橫花團錦簇的樊川,以及對面蒼茫的終南山和神禾原,聽著林亭裡汩汩的流水,不免心生惆悵。

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這些年,猶如一場夢,他做人的書記官,做幕僚,直到做刺史。然而願望與現實相差甚遠,一腔熱血始終無法實現。

他的足跡踏遍江南青樓,常常宿醉不歸,他寫到“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不管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借史諷今,還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都讓許多詩人爭相效仿。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他的很多很多詩句都是神來之筆,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更是經典之作。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官場失意,文場得意,他沉浸在這種情緒裡不可自拔,直到有一天他在曲江寺院遇見一位僧人,僧人問他姓名,他得意地說了出來。

誰知僧人沒有一點吃驚之色,居然問他從事什麼職業,全然不知他是何人,讓他非常的感慨,即賦詩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

兩枝仙桂一時芳。

老僧卻未知名姓,

始覺空門氣味長。

雖然是一首自嘲詩,但僧人的話猶如當頭棒喝,讓他驚醒。世事猶如一場夢幻,如露也如電。

朱坡村,唐代傑出詩人的家鄉,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朱坡村)


回過神來的杜牧仍立於原畔,回顧完自己的前半生,他又想到自己的現狀,想到以後,不禁萬般感懷。

官 場的明爭暗鬥,自己夾裹其中,風發意氣漸漸失卻,在許多事上如縮頭烏龜,這次回來真是不想再回到江南了。

看著朱坡荒蕪的祖父林亭,望著薄暮下的村莊,家鄉從來沒有讓他如此留戀。

他一聲長嘆,明天,或者後天,就不得不上路了,此去路迢迢,何時歸故鄉。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