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抄”了白居易四句詩,卻被奉為神品,對比一讀果然不凡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化用是古代詩詞常用的手法,或將前人的詩句文句稍加改動,或將前人詩意提煉,用之於己詩,以貼合己詩的意境。有的化用稀疏平常,而有的詩人卻能青出於藍,甚至化腐朽為神奇。

最為經典的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成天一色”便是化用自南北朝詩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還有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化用自南唐詩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或大改或小改,均是用其意而更進一步,使得意境更美。

劉禹錫“抄”了白居易四句詩,卻被奉為神品,對比一讀果然不凡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一首全詩化用的唐詩——劉禹錫的《柳枝詞》。這首詞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改寫字白居易的《板橋路》一詩。但卻青出於藍,被後世評為“神品”。且來看劉禹錫的改寫之作和白居易的原詩:

柳枝詞

唐·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

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

恨無消息到今朝。

板橋路

唐·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

若為此路今重過, 十五年前舊板橋。

曾共玉顏橋上別,不知消息到今朝。

劉禹錫“抄”了白居易四句詩,卻被奉為神品,對比一讀果然不凡


可以看到,劉禹錫的《柳枝詞》僅僅在白居易原詩基礎上刪改兩句,但卻極富剪裁之妙。明代詩論家曾道:長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長篇,敷衍露骨。劉禹錫此詩便深得涵蓄有味之妙。

這兩首詩所寫的都是故地重遊,懷念故人,但都以欲說還休的寫法道來,將懷人之情盡於言外傳之。從眼前之景,板橋之舊渲染出風景不殊的氛圍,繼而回憶昔日,板橋惜別。結尾在穿越回此時,別後二十年,如今卻杳然無消息,這望穿秋水的無限情思可謂深沉幽怨。無一句寫情,卻處處含情,極盡含蓄之妙矣。

而在結構上,兩詩都採用倒敘手法,自“今”寫“昔”,再寫回“今”,首尾相銜,婉曲迴環,可謂曲盡其妙矣。

劉禹錫“抄”了白居易四句詩,卻被奉為神品,對比一讀果然不凡


這兩個妙處,本應歸功於白居易的。但劉禹錫一改寫,卻又得一匠心之妙。白詩前三句寫故地重遊,頗為贅述,“若為此路今重過”句也頗有些索然無味,整體上不夠精煉。反觀劉禹錫改寫之作,則構思更為精巧,用語更為精煉,使得其含蓄之妙更妙。

白居易的《板橋路》雖非“腐朽”,但一經劉禹錫改編為《柳枝詞》後,卻真個化為“神奇”,明代詩論家楊慎、胡應麟都讚譽《柳枝詞》為“神品”,清代王夫之也因此評價劉禹錫為“小詩聖手”。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