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的肝陽上亢,到底是什麼病?

神農本草堂


肝陽上亢證,就是肝虛火。

肝陽上亢,多因肝氣鬱結化火,損傷肝陰、肝血,肝之陰血不足,不能制約肝陽,則陽亢於上,或腎陰虧虛,多由房勞過度,劫奪腎精,水不涵木,陽失潛藏,肝陽偏亢,或過食辛辣溫燥動火之品,導致化熱化火,損傷肝陰,陰不斂陽,肝陽亢盛。臨床常見頭痛、眩暈和腰膝痠軟、足輕頭重等上盛下虛的臨床特徵。

肝腎陰虧,陰不制陽,故表現為陽亢於上,陰虧於下。火熱內傷腎陰,或肝陰虧虛,水不涵木,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肝陽偏亢,陽升氣逆,上擾清空,則頭目脹痛。

肝陽上亢,風動陽升,邪擾清空,則病發眩暈。

肝腎陰虧,則精血虛損,心無所主,心失其養,心神不寧,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腰為腎之府,若腎陰虧虛,則腎失封藏,陰虧無以滋養腎之外府,況腰膝以下,由腎所主,故腰膝痠軟無力。

上盛下虛,陽盛於上,陰虧於下,所以頭部沉重,兩足輕飄,步履蹣跚。

舌質紅,舌苔少而幹,脈弦細數或脈弦有力,皆為肝腎陰虛,陰液不足,肝陽偏亢,陽亢陰虧之象。

若肝陽偏亢,又出現大怒則導致肝氣橫逆,氣機逆亂,血隨氣升,氣血壅滯於上,阻塞隧竅,則發生血厥。

或素有髒氣不平,痰濁內宿,肝腎陰液不足,無以斂陽,易生風生熱,一有七情失調之怒恚、憂悲、恐驚等誘因,則風陽暴張,引動伏痰,痰火氣逆,矇蔽神竅,走竄經脈,病發癇證。

肝腎陰虧於下,虛火內生,則可見陰虛火旺證的表現,同時亦有肝腎精血俱虧的症狀。這是因為,肝藏血,腎藏精,腎中之精,有賴於肝血的不斷化生,而肝血的生成,則需腎中精氣的氣化。即血能生精,精能生血,因而叫“精血同源”。

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導致肝陽上亢,或相火妄盛;若肝陽、肝火過旺,多下劫腎陰,而致腎陰虧虛。

肝陽上亢證,具有肝火上炎證相同的肝經氣火上逆的病機。肝陽上亢證,若無肝腎陰虧證,就不是肝陽上亢證,而是肝火上炎證。

所以,在肝火裡,肝陽上亢說的是肝陽,但其本質卻是陰虛。因此,它屬於本虛標實證,是虛火,以肝腎陰虛為本,肝陽偏亢為標。

肝實火宜清瀉,肝虛火要清養。根據這個原則,肝陽上亢不能一味清降。正如《知醫必辨》所言“肝陽太旺,養陰以潛之”,治療宜平肝潛陽,滋陰降火,方用天麻鉤藤飲。


純鈞LHGR


中醫講的肝陽上亢,到底是什麼病?

想要真正搞明白這個問題,必須要先明白,中醫講的肝陽上亢的臨床表現,然後在根據這些臨床表現,來對照現代西醫,就能明白中醫講的肝陽上亢指的到底是什麼病?

肝陽上亢的常見表現

以頭痛、眩暈、易怒、脈弦為主證。或有視物不清、脅痛、口苦、舌邊紅、苔白等症。

西醫的病名對照

高血壓,腦血管動脈硬化,血管性神經性頭痛,癲癇,帕金森綜合徵,腦血管意外等病。

肝陽上亢的發病機理

由於素體陰不足,加以惱怒憂思,氣鬱化熱,及嗜好飲酒,多食肥膩,生溼生痰,痰熱內蘊,又能耗陰,陰不制陽,肝陽偏亢,升發太過。

中醫解決方法--平肝熄風潛陽

常用用羚羊鉤藤湯,肝陽上亢,可用石決鉤藤飲以平肝熄風潛陽;若苔黃脈數是兼熱,可加黃芩、蓮子心以清熱。

每天3分鐘,

跟隨一指老師,輕鬆學中醫。

學中醫,用中醫,愛中醫。


神農本草堂


肝陽上亢,病證名。又稱肝陽上逆,肝陽偏旺。為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病證。既有肝陰不足的症狀,又有肝陽上亢的表現,但以肝陽上亢表現為主,是本虛標實證。 症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痠軟,口乾舌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