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百分七十是水,中医的除湿可信吗?

徐州文哥


不懂中医的人喜欢评论中医。最烦这种人!

***

血不利则为水,

水不利则为湿,

湿不利则为痰。

不是70%或者80%的问题,而是水是否活与死,是否寒与热。

现代医学也支持,有水就有生命,水助万物,也助细菌霉菌病毒等生长,特别是死水对有害菌的作用。

这道理运用在伤口处理方面,就是伤口创面保持干燥就不容易加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湿邪理论,朴实无华,至真至妙。



爱默健康


可以这么理解,在体内,用得着的水分就叫水,用不着的水就叫湿。

就好像脂肪,体内用得着的脂肪叫营养,用不着的脂肪那就是赘肉了。

中医讲六邪,湿为六邪之一。六邪又称六淫,这个“淫”字,大有说道。

很多人一见到“淫”字就想开车——你先下来,这是去幼儿园的车。

这个“淫”字,其实是当“放纵的,过度的,泛滥的”来讲。

比如:

《淮南子·览冥》上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

《楚辞·招魂》 上说:归来兮,不可以久淫些。

包括很多人都知道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淫”字在这里,就不是开车,而是形容“过度”。现代汉语仍然保留着这个释意,比如淫威、淫雨,都是这个意思。

人体内的水分也是,不过度,它就是好的;过了度,就是坏的,就变成了“淫”,变成了病因。

所以,虽然人体70%以上都是水,可它毕竟有个限度。超过了生理极限,导致人生病,这就叫“湿”,那么中医的理论自然是完全正确的。

西医没有“湿”的概念,但西医也不蠢,它也知道人体有生理极限,也知道超过了这个极限就要生病。

比如西医所说的“热量”,热量你看得见还是摸得着?但是你就相信,多余的热量堆积就会发胖,胖到一定程度,百病俱生。

人体里能一点热量都没有吗?没有热量怎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但是热量过多,就变成了负面的东西。那么,这个理论与中医的“湿气”理论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所以中医的湿气理论是非常有道理的。体内的水分过多,却不想办法把它排出去,那就会生病,无可非议。


纯钧LHGR


几乎同样的比例,地球表面积71%都是水,说哪国哪省要防洪、排涝、抗旱、治理污染源,可信吗?

要知道,水有活水,也有死水。有淡水,也有盐碱水。有饮用水,也有非饮用水。有净水,也有污水,还有中水。有洪水巨浪,也有平水微澜。虽然都名为水,但是千式百样,不能一视同仁。

话说回来,在人体之中,虽然70%都是水,也要看水的具体性质是什么?是否处于合适的地方?数量偏多偏少还是正好?输送渠道是否通畅?有木有迟滞?有木有淤积?有木有泄漏?水质如何?水温如何?水压如何?下水道、泄洪道情况如何?等等。

说起来,也像一个团队,即使成员各个都很优秀,若是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就各位、流程顺畅,反而是配置错位、脱离岗位、敷衍塞责,也会呈现一团糟的情况。时间久了,坏的体制也会把一些好的成员变坏了,渐渐积重难返,若不大力进行整改,就得解散团队了。

道理如此,非常简单!

故,当中医诊断为湿气重,不待身体产生严重恶变,就通过疏导管路交通、增加进出运力、提高温度压力、减少不良存量、改变相关参数等手段,进行除湿、消肿、化痰、逐淤等调理,以使人体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道理所在。所谓未病,就是在走向病的路上,可能症状轻微,不易察觉。也可能症状明显,而西医用仪器却查不出器质性改变,称为亚健康状态或心理臆想病,往往也无从下手。

本人虽然熟悉国学文化,比较了解中医医理,却也并不独独偏向中医,而是建议中、西医不要偏废,取其所长才好!


柒道友


如果一个中医的方子里有茯苓白术这两味药的话。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饮水不变的情况下,开始的时候服药的人尿很多。饮几剂后,饮水一样多,尿反而少了。想想为什么?


中医真美


这完全是概念混淆的问题,西方科学讲的水是纯净水,而中医讲的湿,可不是简单干湿的湿。

这个湿,包涵了水,代谢物的混合体。再者,中医的水湿,包涵在血液,水液,津液,甚至于筋腱里的液体,这是个大的运动起来的概念,而西医的概念是静态的计算,概念扁、平。

既然是运动的水,就有携带废弃物,参与代谢的功能,还有两个词,就是痰饮,水饮。都是湿的范畴内的。

所以去湿,就是去掉代谢物,去痰饮,水饮。去湿的同时,又不是不允许喝水了,那么那个所谓的百分数还在啊,并没有什么冲突。

水多了不好,水少了也不行。

发表简单的看法,觉得说对,请您点赞,转发,关注一下,谢谢您




天强手工


人体的70%是水,水活跃在我们身体代谢的全过程。在中医上,这些可以运化的水分被称作“津液”,这些津液维持着体内的生成,排泄等等诸多的代谢活动。

这些来源于我们日常饮食水谷的津液的形成,要经过脾胃的运化等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当脾的运化出现了问题,水湿就会随之产生,水湿多了,就会津液亏虚,舌头上有裂痕就是津液不足的一个表现。

那么,湿气是怎么产生的呢?

湿气重就是外湿侵入人体和过度节食、调理不当导致脾受损引起内湿。现代人渴了就喝冷饮、热了就吹空调、久坐少锻炼,把自己的身体弄得一团糟。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脾脏的正常运作,使人体水液代谢失衡造成水汽淤积、湿气过重。

湿气重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情况:

外湿:

外湿是指外部环境影响体内水平衡,如气候潮湿、久居湿气重的地方、淋雨、长期水中作业等,这些因素导致外部水汽入侵人体,脾脏运转不透容易发展成为内湿,水汽渐渐在局部淤积造成病痛。

内湿:

中医认为人体内水液代谢主要是靠脾脏进行,脾脏出问题,体内水液就不能正常运输,而水液长期滞留的部位就会出现病症。内湿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导致脾脏功能受损引起的,现今紧张的生活节奏正催生着更多的内湿患者。

艾灸除湿效果明显

如果你艾灸过,就会发现祛湿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那正是体内湿气快速排出的表现!

我们用艾灸来祛湿效果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艾灸的开郁、补阳气的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气一样简单!

如果你湿气重,不妨多灸以下穴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解溪。

艾灸时间:腰腹部每穴15-30分钟,腿部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


孙子李兵解读


问题提的太外行。人体主要成分是水,这是从物质构成的角度说的,而中医的病理是另外一个系统,该系统是从生理角度分析问题,所以就有湿热,虚寒等等说法。好比如果说玉石的化学成分,就是二氧化硅什么的,而从玉石文化那就分的门类非常繁多,绿宝石蓝宝石红宝石,灵宝石泰山石象形石花纹石。


兴海亭


中医的水和你说的水不是一回事。

中医的水是指流动的能携带中医里的东西(不一定是物质)的东西,比如津液。

在中医里水分两种,一种是好水,比如津液,另一种是坏水,比如你说的湿,中医里有个门派就是用好水换坏水给人治病。

用好水换坏水,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有个中药叫尿毒清,就是把肾脏的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大肠,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而津液可以对心火肺火引发的咳嗽有特效。

这回你应该明白了吧,中医祛湿不是把身体里的水分去掉,而是去掉携带病的坏水。


观上灵云


为什么那么多人聊西医、中医?不管中医、西医能治病减轻病人痛苦就是好医,有能力开诊所就有一定的本事,就像开其它店一样,喜欢卖什么就去开什么店一样。看病和买东西一样,喜欢谁的就买谁的,相信中医看中医,相信西医看西医,只要不出人命都让他开店。(食品店也是,只要不吃出什么毛病都随便开店)


酸麻胀痛痒的解答


中医对人体里的“湿”邪,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从这8个字中,就可以看出“湿”与“水”有明显的区别。其一,“水”可以自由自在的流动,而“湿”流动性很差,呆在身体里的某个器官或部位有可能就不走了。其二,“水”是清澈的,在清澈的河水里,你甚至可以看到河里游动的鱼虾等水生动物,而“湿”是不透明的,透过“湿”看东西,会给你朦胧的感觉。其三,“水”被蒸发后,无影无踪,不会留下什么,而“湿”被蒸发后,会留下你看到的东西,用水同面和在一起,水蒸发后,面还是面,用油同面和在一起,油蒸发后,面就是黄的,而不是白。其四,“水”在身体里可以被排掉,而“湿”在身体里很难被清除。身体里有了“湿”会引起1400多种疾病,所以“湿”就是邪,而“水”是人体必须的生命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